回覆列表
  • 1 # 三炮傾人國

    就憑四個字,知行合一。看字面的意思應該是知道的和行動合一,王陽明的解釋說,學到的知識用起來,實學實用便是我們心學一黨。有人,有許多人學到知識只用來空談,說的再多再玄,不行動起來,不把知識用起來,就是空談,空談對皇帝,對國家,對人民,百無一用,他們學知識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當官,這些人是國家的蛀蟲,他們就是理學一黨,我們心學的異教徒,死敵,除之後快的死敵,理學一黨的存在無疑是誤皇帝,誤國家,誤百姓,最最最重要的事,誤到我們心學一黨,弄死理學一黨空出位置,我們心學一黨才能為皇帝為國家為百姓辦真事辦實事!

  • 2 # 紫天雲

    在研究陽明心學如何實戰制勝之前,先要弄清楚陽明心學究竟講了什麼。

    01 “致良知”“一體之仁”

    陽明心學認為心(個人的心或宇宙的心)是世界本原,心是統攝總攬宇宙萬物的,是宇宙萬物存在、運動、變化的根本依據。

    在陽明心學看來,宇宙是一個精神的整體,“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一切“理”的立法者。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先生曰:‘爾看這個天地中間,什麼是天地的心?’對曰:‘嘗聞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什麼叫做心?’對曰:‘只是一個靈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人只為形體自間隔了。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我的靈明,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亦沒有我的靈明。如此便是一氣流通的,如何與他間隔得?”

    也就是說,人是天地的“心”,人的“心”又“只是一個靈明”,這一靈明,充天塞地,至大無外,無所不包,人心的靈明,與天地萬物的靈明,本來就是渾然一體的,但人只是因為形體自身的侷限性,便與天地萬物的靈明、也就是宇宙萬物本有的整體性隔閡割裂開來了。

    因此,作為人,千千萬萬個具體的、個體的、特殊的存在,就應該透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功夫,去除私慾障蔽,破除自身的侷限性、具體性、特殊性,彌合與宇宙天地萬物的割裂隔閡狀態,進而達到與宇宙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至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

    02 陽明心學與“用兵之道,攻心為上”

    陽明心學與實戰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兵法講究的是:“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三國志》)

    也就是說,用兵打仗的原則,從心理上瓦解敵人,使對手投降是上策,強攻城池是迫不得已的下策;以攻心戰為目標才是上策,以武力取勝卻是下策。兵不血刃、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而陽明心學所關注的恰恰就是人“心”,不論是“心即理”,還是“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基於宇宙本體——“心”來立論的。

    因此,關於“心”之本體的透徹研究,對於王陽明平定匪患,發揮了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比如,王陽明在平定匪患前,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他了解到匪徒們並非真的想造反,而只是為生活所迫,才被逼無奈、落草為寇的。基於這一點,王陽明寫下了情真意切的勸降書,使得匪徒軍心動搖,最終,王陽明的剿匪戰鬥勢如破竹、大獲全勝。

    王陽明在《告諭浰頭巢賊》勸降書中這樣寫道:

    “爾等今雖從惡,其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須除去二人,然後八人得以安生;均之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殺二子,不得已也;吾於爾等,亦正如此。若此二子者一旦悔惡遷善,號泣投誠,為父母者亦必哀憫而收之。何者?不忍殺其子者,乃父母之本心也;今得遂其本心,何喜何幸如之;吾於爾等,亦正如此……嗚呼!吾豈好殺爾等哉?爾等苦必欲害吾良民,使吾民寒無衣,飢無食,居無廬,耕無牛,父母死亡,妻子離散;吾欲使吾民避爾,則田業被爾等所侵奪,已無可避之地;欲使吾民賄爾,則家資為爾等所擄掠,已無可賄之財;就使爾等今為我謀,亦必須盡殺爾等而後可。”

    這裡,王陽明以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仁民愛物之胸襟,對匪徒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諭之以義。他打了一個比方,比如父母生了十個兒子,其中有八個為善,有兩個作惡,要殺其他八人,因此,作為父母,必須除去這兩個作惡的兒子,而你們這些匪徒就好比是那兩個作惡的兒子,如果這兩個作惡的兒子一旦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父母也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愛他們的。最後,王陽明甚至說,就算你們這些匪徒來替我出謀劃策,也一定會讓我殺盡你們才可以平息民憤。

    因此,王陽明的剿匪戰鬥能夠節節勝利並不是偶然的,它源自於陽明心學所具有的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崇高道德情懷。

    這就充分證明,陽明心學不僅具有提升人的道德修養、以臻於天人合一境界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指導現實鬥爭的實戰價值。

  • 3 # 心宸先生

    01心學與禪宗

    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無論身處順境,逆境,向內求,不慌不燥,不要寄希望於人,勝負在於己,在於己心。畢竟,你的問題製造者,你的競爭對手都是人,是人就有所求,就有所圖,所求所圖就有可以合作或可以利用之處,那就是機會。所謂破心中賊難,換個角度,你對面的人自然也有心中賊。

    02 現代致良知

    良知即至善,即天理。

    把止於至善作為標語的個人,企業,如果僅僅是標語,那真的是浪費了良知二字。

    為人處世,唯一的標準就是良知,缺乏良知,說簡單點,至少讓自己心安。無論行為是讓人受到傷害還是讓人感覺很快樂,過了自己這關,才能做到坦蕩蕩。

    從組織論,記住一個組織為何存在,達到了存在的目地,就是至善,自然就會做大做強。

    致良知,當然是建立在強大的實戰能力基礎上的。無判斷力,無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本沒有談論和實踐良知的基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T探險者和3.6自吸大切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