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出現了著名的四大中興名臣,其中有一位名為曾國藩,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而曾國藩卻被稱為“千古完人”,這與曾國藩的生活習慣和為人處世有莫大的關係。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先能成事,而要想成事就必須養成以下的五大習慣。一旦你形成了習慣,不管是休息還是工作日,都可以同樣地快樂度過。
01身勤:早起
先說早起。
“起早,猶如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這是曾國藩掛在口頭的一句話。
古人有一個樸素的養生認知,就是和太陽同步起床,據說可以得到太陽初升時的饋贈。
一個人的飲食起居,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應該是一個常識。也是個體生命順利生長的前提,打破了自然的規律,人也許會走向變異。
“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這也是曾國藩的名言。
一日之計在於晨,曾國藩一直認為,早起有助於自己更好地思考
早晨起得早也能早早的規劃自己的一天
這樣僅能高效做事,也可以實現勤能補拙,一舉多得。
曾國藩在軍中也要求自己早起
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
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
02 眼勤:讀書
再說讀書。
曾國藩曾說過,他這一輩子,無一日不讀書。
可想而知,讀書這個習慣已經深深融入他的血液,和生命融為一體。
曾國藩在讀書方面嚴格約束自己,每天必須讀多少頁。
以至於到了晚年,一隻眼睛看不見了,
他還在堅持每天讀書,實在令人感動。
他規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
他說:“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一是進德,可以幫助人樹立人生信仰,他處逆境不驚就因為有強大的儒學信仰,培養就得靠讀書,人生觀價值觀就得靠讀書。
二是要在社會立足,要有特長有專業,得靠讀書,才能形成立足根本。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透過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幹,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讓他成了一代大儒。
03 手勤:寫字。
接著說興趣。
重壓之下,大家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焦慮。
精力和身體在走下坡路,而負擔和煩惱卻步步緊逼,
如果不懂得合理釋放壓力,整個精神世界很容易在瞬間坍塌。
如果有一個愛好,就會好很多。
在煩悶之時,總有一個精神避難所。
對於曾國藩來說,他保有了不少的興趣愛好,其中就包括寫字,
一開始是一種技能,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寫字,便多了一種新的功能,即修身養性。
其實,早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二日的日記裡,曾國藩就已經注意到了寫字對於修身的意義:
寫字時,心稍定,便覺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靜,所以致病也。寫字可以驗精力之注否,以後即以此養心。
曾國藩寫字,追求一種氣脈的抒發、意態的表達,
雖然有所發、有所達,卻不是任意、使氣,而是舒張有度、恰到好處。
這種對於氣息運用的似有若無、藏而不露的強調,可以透過寫字來體會,然後在道德、事功上進一步體會。
興趣具體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
04 口勤:和善。
曾國藩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鬥,勝者也哀”。
據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係並不好,咸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駱秉章並不太支援曾國藩的工作。
在靖港兵敗,湘軍退駐長沙城郊的水陸洲時,駱秉章來到離曾國藩座船僅數十米之遙的碼頭送客,不僅不問候曾國藩,還同長沙官員一起對曾國藩的兵敗百般譏諷。
儘管如此,曾國藩並沒有逞口舌之爭,而是採取曲意忍讓的態度,在他為父守孝後第二次出山之時,他特意拜訪了駱秉章,態度十分謙恭又十分熱情,之前的事情就當沒發生一樣。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當場表態,以後湘軍有什麼困難,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導,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瞭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實現了清末短暫的中興。與人為善,處處好走。
05 心勤:寫日記。
最後說一下寫日記的習慣。
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
成為清朝中興名臣,與他注重自我修養,使自己不斷完善是分不開的。一生中堅持寫日記,並公之於親人朋友,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曾國藩堅持每天記日記,反思自己的行為,總結得失。
他從29歲時起,至最後一篇日記,即他病逝的前一天,
一生持之以恆,從未間斷。
他在日記中雖然能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反省自己。
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即使你自制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
所以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除了這些因素,自身的努力同樣十分重要。曾國藩天資平庸,卻位極人臣,被譽為近代唯一的聖人。
可以說,正是堅持了上面這五個好習慣,曾國藩才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
卓越源於律己,養成五色習慣,活出五色職場,像曾國藩一樣成功,你也可以!
希望你的週末更加高效,更加有色彩!
我是時間偵探,讓你的時間與幸福倍增。
清朝晚期,出現了著名的四大中興名臣,其中有一位名為曾國藩,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而曾國藩卻被稱為“千古完人”,這與曾國藩的生活習慣和為人處世有莫大的關係。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先能成事,而要想成事就必須養成以下的五大習慣。一旦你形成了習慣,不管是休息還是工作日,都可以同樣地快樂度過。
01身勤:早起
先說早起。
“起早,猶如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這是曾國藩掛在口頭的一句話。
古人有一個樸素的養生認知,就是和太陽同步起床,據說可以得到太陽初升時的饋贈。
一個人的飲食起居,要符合自然規律,這應該是一個常識。也是個體生命順利生長的前提,打破了自然的規律,人也許會走向變異。
“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這也是曾國藩的名言。
一日之計在於晨,曾國藩一直認為,早起有助於自己更好地思考
早晨起得早也能早早的規劃自己的一天
這樣僅能高效做事,也可以實現勤能補拙,一舉多得。
曾國藩在軍中也要求自己早起
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
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
02 眼勤:讀書
再說讀書。
曾國藩曾說過,他這一輩子,無一日不讀書。
可想而知,讀書這個習慣已經深深融入他的血液,和生命融為一體。
曾國藩在讀書方面嚴格約束自己,每天必須讀多少頁。
以至於到了晚年,一隻眼睛看不見了,
他還在堅持每天讀書,實在令人感動。
他規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
他說:“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一是進德,可以幫助人樹立人生信仰,他處逆境不驚就因為有強大的儒學信仰,培養就得靠讀書,人生觀價值觀就得靠讀書。
二是要在社會立足,要有特長有專業,得靠讀書,才能形成立足根本。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透過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幹,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讓他成了一代大儒。
03 手勤:寫字。
接著說興趣。
重壓之下,大家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焦慮。
精力和身體在走下坡路,而負擔和煩惱卻步步緊逼,
如果不懂得合理釋放壓力,整個精神世界很容易在瞬間坍塌。
如果有一個愛好,就會好很多。
在煩悶之時,總有一個精神避難所。
對於曾國藩來說,他保有了不少的興趣愛好,其中就包括寫字,
一開始是一種技能,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寫字,便多了一種新的功能,即修身養性。
其實,早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二日的日記裡,曾國藩就已經注意到了寫字對於修身的意義:
寫字時,心稍定,便覺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靜,所以致病也。寫字可以驗精力之注否,以後即以此養心。
曾國藩寫字,追求一種氣脈的抒發、意態的表達,
雖然有所發、有所達,卻不是任意、使氣,而是舒張有度、恰到好處。
這種對於氣息運用的似有若無、藏而不露的強調,可以透過寫字來體會,然後在道德、事功上進一步體會。
興趣具體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
04 口勤:和善。
曾國藩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鬥,勝者也哀”。
據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係並不好,咸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駱秉章並不太支援曾國藩的工作。
在靖港兵敗,湘軍退駐長沙城郊的水陸洲時,駱秉章來到離曾國藩座船僅數十米之遙的碼頭送客,不僅不問候曾國藩,還同長沙官員一起對曾國藩的兵敗百般譏諷。
儘管如此,曾國藩並沒有逞口舌之爭,而是採取曲意忍讓的態度,在他為父守孝後第二次出山之時,他特意拜訪了駱秉章,態度十分謙恭又十分熱情,之前的事情就當沒發生一樣。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當場表態,以後湘軍有什麼困難,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導,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瞭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實現了清末短暫的中興。與人為善,處處好走。
05 心勤:寫日記。
最後說一下寫日記的習慣。
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
成為清朝中興名臣,與他注重自我修養,使自己不斷完善是分不開的。一生中堅持寫日記,並公之於親人朋友,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曾國藩堅持每天記日記,反思自己的行為,總結得失。
他從29歲時起,至最後一篇日記,即他病逝的前一天,
一生持之以恆,從未間斷。
他在日記中雖然能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反省自己。
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即使你自制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
所以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除了這些因素,自身的努力同樣十分重要。曾國藩天資平庸,卻位極人臣,被譽為近代唯一的聖人。
可以說,正是堅持了上面這五個好習慣,曾國藩才從一個普通人逆襲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
卓越源於律己,養成五色習慣,活出五色職場,像曾國藩一樣成功,你也可以!
希望你的週末更加高效,更加有色彩!
我是時間偵探,讓你的時間與幸福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