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閏土

    閃光融合臨界頻率

    生物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閃光融合臨界頻率,意為當光刺激不是連續的,而是斷斷續續時,隨著頻率的增加,觀察者大腦感覺到的不再是斷開的刺激,而是連續刺激的最小頻率,叫做閃光融合臨界頻率。

    有多個引數決定閃光融合臨界頻率

    入射光平均強度;

    照明的波長(或波長範圍);刺激在視網膜上發生的位置(由於視網膜不同位置的感光細胞型別分佈不同);光適應或暗適應的程度,影響視覺的強度敏感度和時間解析度;生理因素,如年齡和疲勞。

    人類對於覆蓋視野中央的一個大範圍高亮度的刺激,如CRT上的一個全屏的白色區域,閃光融合頻率在大約60赫茲。不同感光細胞的閃光融合臨界頻率不一致:以視杆細胞為媒介的視覺的最大融合頻率約15赫茲,而視錐細胞度在高光照強度下達到大約為60赫茲。測試顯示暗適應後,空軍飛行員可在只有1/220秒閃光的照片上辨認出飛機。

    具有高代謝率動物往往具有高閃爍融合頻率

    許多昆蟲的視覺系統比人類快得多,果蠅的臨界融合頻率可超過200赫茲,蜜蜂最高可達300 赫茲。然而,它們的視覺靈敏度較低,因為感光細胞非常少,因此它們的視覺更專注於運動分析。所有鳥類(下圖開放方框),尤其是猛禽,閃光融合臨界頻率都比人類高。

  • 2 # 嘟嘟聊數碼

    人眼我覺得不能以顯示器上的重新整理率這個指標來計算,但是就識別連貫影象的水平來說,電影一般使用的24幀/秒就足夠了,因為達到或者超過這個速度的連貫影象,觀看時就不會形成卡頓的感覺,原因就是人眼產生的視覺延遲導致的。不過如果玩遊戲的話24幀/秒的速度卻不夠流暢就是因為遊戲畫面每一幀都是靜態畫面,所以往往需要達到50幀以上人眼才能覺得足夠流暢。

    顯示器都是屬於數碼電子產品,顯示器上的重新整理率不能和人眼相提並論,儘管電影的24幀/秒人眼就看著足夠流暢,但是如果一部電影是按照60幀或者100幀的標準來製作的話,一般人也是能看出流暢度的提高的,包括許多電競顯示器擁有144hz的解析度,這種顯示器之所以熱賣就是因為人眼是可以分辨出高重新整理率帶來的提升的。

    但是人眼的這種識別率還是有極限的,比如從60hz顯示器升級到144hz會感覺非常明顯,但是從144hz升級到240hz就沒有那麼明顯了,這就是說明接近了人眼識別率的極限,當如果看到超高重新整理率的影象時就恐怕看不出任何區別了,這不僅僅關係到眼睛,或許也是人腦的處理和反應能力不足而受到的限制。

  • 3 # J-cheny

    首先人眼我覺得不能以數碼產品的重新整理率顯示器上的重新整理率這個指標來進行衡量。顯示器都是屬於數碼電子產品,顯示器上的重新整理率不能和人眼相提並論的。

    但是人眼的這種識別率還是有極限的,比如從60hz顯示器升級到144hz會感覺非常明顯,但是從144hz升級到240hz就沒有那麼明顯了,這就是說明接近了人眼識別率的極限,當如果看到超高重新整理率的影象時就恐怕看不出任何區別了,這不僅僅關係到眼睛,或許也是人腦的處理和反應能力不足而受到的限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爸爸的道德品質會影響女兒長大以後的擇偶標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