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論:商朝有簡冊這是肯定的,但不僅僅是一個【冊】字,還有很多證據,可以說形成了一個證據鏈條。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說一個統計學術語:【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詳情可百度。我想應該很多人知道。
【倖存者偏差】說簡單一點就是「沉默無聲的資料」看不到,於是我們就得到「以偏概全」的謬誤結論,而渾然不知。
比如〖讀書無用論〗:
比爾蓋茨是退學生,
馬雲上的藍翔不不如的「十八本」大學。
我們班裡學習最差的同學現在是大富翁,
但是,只要你將統計樣本擴大,你會發現學歷和收入是很明顯的正相關。
所以,「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倖存者謬誤」。
而且我們的教科書都說,漢字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
但是,這根本就不正確,甲骨文和金文是並列關係,不是先後關係。一般人不大知道商代也有金文。甲骨文和金文指的文字載體的不同。
比如裘錫圭先生在他的著作《文字學概要》中下的結論非常清楚:
裘錫圭先生在這裡給出了三個方面的證據:甲骨文的「筆」、少量毛筆字、商代金文是毛筆書寫的樣子,
下面,我就在裘錫圭先生的結論之上,基於文獻和文物兩個證據進行舉證分析,也就是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二重證據法」。
--------------------------------------------------------------
武王伐商以後,周人遷到新的都城成周洛陽,目的有兩個:
第一,洛陽是天下之中,自己現在是華夏共主,當然不能偏居一隅,
第二,就是就是監視殷人,因為周人在文化和人數上都處於弱勢。
《尚書·周書·多士》就是周公訓誡想搞復辟的殷商頑固分子,意思就是說:
你們人多、文化先進有屌用,紂王無德,上天都不罩你們,周人有德,上天罩我們,不是「我想當主席,是全華人民選我的」,我是弔民伐罪,奉天承運,你們別想造反。否則格殺勿論。
其中有一段是周公對殷人說:
大白話:你們哪,都是文化人後代,你們商人有先進的文化,有讀書人記載歷史典籍,記載了成湯滅夏的事,
隱含的意思就是:你們應該要點civilian呀!周取代商,就如同商取代夏。皇帝輪流做,現在到我家,
所以,周人承認殷商的文化是高過周人的,他們有完備典籍制度,以及史官,貞人等「書記員」記載歷史。
「聿」是「筆、書」的初文,像手執筆書寫之形,而且還特意強調「毛筆筆鋒」的筆畫:
殷墟婦好墓還出土過玉石硯臺:
其實,6000多年的前的仰韶彩陶,就可以看出毛筆使用的痕跡。
對彩陶紋路形狀的觀察,就不難發現,許多花紋筆劃的粗細並不一致,還有的花紋在不經意之間,留下了逐漸收筆而形成尖細的筆鋒。
仰韶姜寨文化還發現過石頭煙臺:
姜寨符號疑似是漢字的雛形,帶有非常明顯毛筆書寫特徵:
「冊」簡直太象形不過了,竹簡編成的書,幾乎一看就明:
漢字豎寫從右到左的習慣就是為了適應竹簡,而且,竹簡不是很寬,比如很多動物象形字都寫成直的,顯然就是為了適應竹簡的寬度,這種豎寫方式也反應到了甲骨文上:
「典」像「雙手奉冊之形」,突出了典籍的莊重性:
商代玉璋上的文字
商代的印章文字
商代金文:小子省卣和作冊般甗
商代記事甲骨;宰豐骨
宰豐骨雖然也算甲骨文,但是書寫風格完全不同於甲骨文,而是跟金文一樣:
-----------------------------------------
1、因為商代文字材料以甲骨文最多,僅僅是因為甲骨文儲存下來了,而最常見其他的的文字材料簡冊容易腐爛,沒有儲存下來。
2、從甲骨文的「典冊筆」三字來看,商代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毛筆,文字載體是竹簡。因為商代河南的自然環境非常好,跟今天的南方一樣,大象犀牛常見,竹子也很多,是最廉價易得的書寫材料。
3、考古也發現了很多毛筆書寫的文字,可以印證這一點。
4、商代毛筆書寫的文字,就跟商代的金文一樣,是一種正體字,非常圓潤。商代金文比較短,主要是吉語記事金文。
5、甲骨文因為是刀刻文字,刻曲線非常難,所以很多字都要化圓為方,而且還要進行劇烈的簡化,所以,甲骨文是商代的簡體字。
6、商代的文字載體非常豐富,除紙張以外載體基本上都有:印章、陶瓦、玉石、金文,只不過目前發現不多,一般人也不大知道。
所以,大多數人提到商代文字就認為是甲骨文,就是「倖存者謬誤」。
大結論:商朝有簡冊這是肯定的,但不僅僅是一個【冊】字,還有很多證據,可以說形成了一個證據鏈條。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說一個統計學術語:【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詳情可百度。我想應該很多人知道。
【倖存者偏差】說簡單一點就是「沉默無聲的資料」看不到,於是我們就得到「以偏概全」的謬誤結論,而渾然不知。
比如〖讀書無用論〗:
比爾蓋茨是退學生,
馬雲上的藍翔不不如的「十八本」大學。
我們班裡學習最差的同學現在是大富翁,
但是,只要你將統計樣本擴大,你會發現學歷和收入是很明顯的正相關。
所以,「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倖存者謬誤」。
那你會想,這跟甲骨文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為什麼提到商代就想起甲骨文,彷佛那時候的人個個拿著刀和烏龜寫字?這就是因為【倖存者偏差】呀!因為只有刻寫在龜甲上的文字留下來了,其他的「沉默資料」:竹簡、毛筆等文字資料和載體都沒有留下來。而且我們的教科書都說,漢字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
但是,這根本就不正確,甲骨文和金文是並列關係,不是先後關係。一般人不大知道商代也有金文。甲骨文和金文指的文字載體的不同。
實際上,商代的主要書寫工具是毛筆,主要的載體是竹簡,已經是學界完全一致認同共識。比如裘錫圭先生在他的著作《文字學概要》中下的結論非常清楚: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2013,商務印書館,頁47裘錫圭先生在這裡給出了三個方面的證據:甲骨文的「筆」、少量毛筆字、商代金文是毛筆書寫的樣子,
下面,我就在裘錫圭先生的結論之上,基於文獻和文物兩個證據進行舉證分析,也就是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二重證據法」。
--------------------------------------------------------------
文獻中的記載:武王伐商以後,周人遷到新的都城成周洛陽,目的有兩個:
第一,洛陽是天下之中,自己現在是華夏共主,當然不能偏居一隅,
第二,就是就是監視殷人,因為周人在文化和人數上都處於弱勢。
《尚書·周書·多士》就是周公訓誡想搞復辟的殷商頑固分子,意思就是說:
你們人多、文化先進有屌用,紂王無德,上天都不罩你們,周人有德,上天罩我們,不是「我想當主席,是全華人民選我的」,我是弔民伐罪,奉天承運,你們別想造反。否則格殺勿論。
其中有一段是周公對殷人說:
《尚書·周書·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冊,殷革夏命。大白話:你們哪,都是文化人後代,你們商人有先進的文化,有讀書人記載歷史典籍,記載了成湯滅夏的事,
隱含的意思就是:你們應該要點civilian呀!周取代商,就如同商取代夏。皇帝輪流做,現在到我家,
所以,周人承認殷商的文化是高過周人的,他們有完備典籍制度,以及史官,貞人等「書記員」記載歷史。
我們來看甲骨文中「筆、冊、典」三個字:「聿」是「筆、書」的初文,像手執筆書寫之形,而且還特意強調「毛筆筆鋒」的筆畫:
引自《字源》:頁230殷墟婦好墓還出土過玉石硯臺:
其實,6000多年的前的仰韶彩陶,就可以看出毛筆使用的痕跡。
對彩陶紋路形狀的觀察,就不難發現,許多花紋筆劃的粗細並不一致,還有的花紋在不經意之間,留下了逐漸收筆而形成尖細的筆鋒。
仰韶姜寨文化還發現過石頭煙臺:
姜寨符號疑似是漢字的雛形,帶有非常明顯毛筆書寫特徵:
「冊」簡直太象形不過了,竹簡編成的書,幾乎一看就明:
漢字豎寫從右到左的習慣就是為了適應竹簡,而且,竹簡不是很寬,比如很多動物象形字都寫成直的,顯然就是為了適應竹簡的寬度,這種豎寫方式也反應到了甲骨文上:
「典」像「雙手奉冊之形」,突出了典籍的莊重性: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出土的甲骨文上發現毛筆書寫的殷商文字,有黑色墨汁書寫的,也有紅色硃砂書寫的:懂書法的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種圓潤的筆畫就是毛筆書寫的:各種其他載體的文字商代玉璋上的文字
商代的印章文字
商代金文:小子省卣和作冊般甗
商代記事甲骨;宰豐骨
宰豐骨雖然也算甲骨文,但是書寫風格完全不同於甲骨文,而是跟金文一樣:
-----------------------------------------
綜上所述:1、因為商代文字材料以甲骨文最多,僅僅是因為甲骨文儲存下來了,而最常見其他的的文字材料簡冊容易腐爛,沒有儲存下來。
2、從甲骨文的「典冊筆」三字來看,商代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毛筆,文字載體是竹簡。因為商代河南的自然環境非常好,跟今天的南方一樣,大象犀牛常見,竹子也很多,是最廉價易得的書寫材料。
3、考古也發現了很多毛筆書寫的文字,可以印證這一點。
4、商代毛筆書寫的文字,就跟商代的金文一樣,是一種正體字,非常圓潤。商代金文比較短,主要是吉語記事金文。
5、甲骨文因為是刀刻文字,刻曲線非常難,所以很多字都要化圓為方,而且還要進行劇烈的簡化,所以,甲骨文是商代的簡體字。
6、商代的文字載體非常豐富,除紙張以外載體基本上都有:印章、陶瓦、玉石、金文,只不過目前發現不多,一般人也不大知道。
所以,大多數人提到商代文字就認為是甲骨文,就是「倖存者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