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縣城
-
2 # 毛哥食味
豆腐乾怎樣加工?這個問題我來幫您回答
豆腐乾含水率為豆腐的40%— 50%。其製作方法如下:
(1)備料。上等黃豆3公斤,精鹽 600克,醬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蔥15克,味精10克。
(2)磨漿。先將黃豆洗淨,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3)煮漿。將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新增 20%-25%的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路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4)凝固。漿溫降至8_0_-90℃時,即可用滷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致,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30-40分鐘,當漿溫降至70~C左右時上包。
(5)劃腦。上包前要把豆腐劃碎,這樣既有利於打破網路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腦均勻地攤在包布上,製出的產品質量緊密,能避免厚薄不勻,空隙較多。
(6)上包。先將包布鋪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乾的尺寸制定)上,再將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於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乾的厚薄來確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後將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將豆腐乾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鐘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將500克精鹽放人3公斤清水中攪勻,再把晾涼的豆乾置幹鹽水缸內,浸泡半天后撈出,瀝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鍋內,放人100克精鹽、姜丁、桂皮(用紗布袋裝好)、醬油、香蔥、味精,製成滷水。
(8)煮幹。將已製成的滷水回鍋燒沸加人豆乾,煮30分鐘左右,取一豆乾觀察,如色呈棕紅,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工藝流程:泡豆→煮漿→去渣→點漿→蹲腦→上板→壓榨→白胚冷卻→切塊→半成品
1、泡豆。用35℃左右的溫熱水浸泡黃豆,黃豆和水的比例一般為1:6。泡豆時間一般在5-12小時之間,夏天時間稍短一些,一般5-8小時為宜;冬天時間稍長一些,一般8-12小時為宜。泡豆期間,每隔2小時就要把黃豆攪拌一次,以達到泡豆均勻。溫水浸豆時,按豆量0.2~0.3%加白純鹼,以助水分內滲,使黃豆中的細胞膜儘快吸水完全破碎。同時由於鹼的作用,可使豆子中存有的30%非水溶性蛋白質成分溶解在水中,提高豆腐的出品率。泡豆時間到了以後,不要急於磨豆漿,要先檢查黃豆是否泡透,方法是把黃豆捏開看黃豆中間是否還有硬芯,如果有硬芯,要加長泡豆時間,以免影響出漿率。當黃豆的兩個豆瓣吸水脹裂後,撈除豆皮及碎屑,再兌水過磨。
2、煮漿。第三次離心以後,分離出的豆漿要經過煮漿處理。煮漿目的:透過加熱使蛋白質變性,同時破壞原料中酶的活性,提高蛋白質的消化率,消除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去除豆醒味,也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煮豆漿的溫度要達到90~110℃,氣壓0.3兆帕,煮豆漿過程要5-15分鐘。
3、去渣。豆腐質地好壞,出量多少,與仔細徹底去渣有密切關係。豆漿中混有細渣,使豆腐質量降低,顯得粗糙,凝聚不完全,從而影響豆腐出品率。煮漿以後要進行篩漿處理,篩漿過程也是一次把豆腐渣和豆漿分離的過程,可以透過篩漿把殘留的豆渣清理掉,要不停的把豆渣剝離開,不要讓豆渣混進豆漿內,然後把篩出的豆渣撈出,這樣剩下的豆漿才是優質豆漿。
4、點漿。這一步也是把豆漿變為豆腐最為關鍵的一步。用滷水代替石膏點漿,滷水即氯化鎂的水溶液,可作為食品加工用新增劑,一般一千克氯化鎂對4千克水,濃度比做豆腐時使用的鹽滷水濃度高2度,用滷水點漿時豆漿的最佳溫度為80℃。點漿時把存有滷水的閥門開啟,滷水緩緩的點入漿內,點漿時邊攪動邊均勻點入滷水,點至熟漿呈現出豆花時為止。滷水能起到把水和豆花分離的作用,對用滷水量的把握很重要,滷水的多少,將直接影響豆腐腦的粗、嫩程度,一般滷水和豆漿的比例是1:500的用量。點漿方法與北豆腐相似。但點漿速度要比北豆腐快,這樣形成的豆腦大,保水性差,有利於壓
制和提高豆乾白坯的硬度。
5、蹲腦。豆漿凝固後,蛋白質的變性和聯結仍在繼續進行,為此,需靜置5分鐘左右,從而凝固才能完全,組織結構才能穩固。方法就是剛剛用滷水點完的豆漿,靜止不動,這個過程就叫蹲腦,一共需要5分鐘的時間。5分鐘以後豆漿中的蛋白質完全膠結、凝聚、沉澱,形成了豆花。這時會有黃漿水浮在表層,用吸水管把黃漿水吸出,當豆腦露出後即停止吸水。到此,豆腐腦的加工工序也就完成了。
6、上板。上板之前需先將壓板放臵在拉車上,再放上筐模,在筐模中鋪好包布,注意壓板要正、上下四角要對齊、筐模放正、四邊空位一樣大、布要對角放臵、四角貼板中心不皺。然後對豆腦進行破腦、破華,使豆腦適當的破碎,凝膠網狀結構破裂,為後續壓榨環節排除適量的水份做好前提工作。一般情況下生產豆乾需破碎顆粒大小為3-5mm為佳,用定量桶進行定量取腦,桶內破碎均勻,然後上板時,注意先四角、再中間澆注,折包布四角拉緊,避免出現“薄厚不一、白芯、白邊”等水份不均現象。
7、壓榨。壓榨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壓力使蛋白質更好的粘合在一起,同時使多餘的黃湯水透過包布溢位。所以壓榨是制胚過程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小車進入榨位後要整理整齊,做到四平四正,開始加壓時,首先輕點壓,勤點壓,讓整榨豆胚充分淌水,減至滴水時,再點壓,讓其淌水透過四次以上點壓之後,豆胚含水就不太多了,這時把時間吊長一點,加壓2-3次,待豆胚確定脫水成型後取出。
8、白胚冷卻、成型。壓制好的豆腦要及時取出,取出後放於操作檯上,由專人剝去包布放臵於攤晾風乾機上進行風涼除水,風涼的標準是豆胚溫度降至常溫,表面無熱氣,透過輸送風涼網帶送至於成型室。成型主要根據品種設計的大小尺寸進行合理切割,這一道工序叫做成型,同時在做各種各樣的花色時用豆胚裹制、穿制也叫做成型。到此即完成豆乾的前期製作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