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歷史家

    西漢衰落始於元帝

    元帝前的漢朝統治者都是法家的路子 而元帝的老師是蕭望之 一個典型的只會壞事而不能成事的儒生 從元帝開始 儒家真正成為官方意識形態 官僚體制裡充斥了大量的儒家子弟 本來漢代講究宰相始於州郡 自元帝后 宰相里只有薛嵩一人是有底層吏治經驗的 而且還被儒生們排斥 官僚體制的儒家化導致三個問題 一是低效 二是務虛 比如匡衡在位的時候 前前後後為了宗廟的一些禮儀性質的話題反覆辯論了三次 最後就是階級固化 社會資源的壟斷迅速成型 比如土地 在元帝前 文景時期 土地的集中也很嚴重 但是官方始終在打擊地方上的實力派 武帝時期一些政策更是導致中家以上大抵破產 商人和大地主階層被摧毀 這實際上是社會資源的釋放 直接導致了宣帝的中興 而在儒家統治確立後 就只剩下等死了

    東漢從開始建立就先天不足

    光武奪取天下的基礎是所謂的秀巡河北 就是與河北的地方實力派結盟 他的基本盤就是這些土豪 還能指望他打擊自己基本盤嗎?東漢一建立,就直接面對土地壟斷 豪強尾大不掉的局面 相當於人一生下來就已經50歲了

  • 2 # 深情的閏土

    對漢朝來說,漢匈戰爭是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戰爭解除了邊疆的威脅,使邊民能夠過上安定的生活,邊疆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並且使漢朝進入了中亞地區。但這些發展是遠遠不能彌補戰爭損失的。漢朝百年積蓄的國力在戰爭中消耗殆盡,以至在戰爭後期,武帝加賦稅、賣官爵、壟斷鹽、鐵、酒,甚至鼓勵人民互相告發,以圖籍沒其財產。想盡了一切辦法,也無法扭轉財

  • 3 # HK君

    1.中國封建帝制王朝的週期性滅亡是必然的規律。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都是200年左右的生存週期,中國後世帝制王朝也是200年左右的週期。

    在人口達到五六千萬的時候,如果王朝不對外擴張,基本上就會發生農民起義!因為生產資料的高度集中——土地兼併!

    2.東漢建立後,沒有解決西漢的問題,還造成了一些新問題,基本上都是帝制帶來的毛病。帝王沒有對外擴張的慾望,下層百姓很難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

    因為階層固化,少數人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而窮人既不能從內部合法渠道獲得一定的存量資源,又不能像戰國時候那樣對外擴張獲取增量資源,因此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釀成了農民起義

    東漢末年,不光社會矛盾激化,政治集團內部的問題也很多,宦官與外戚輪流幹政,皇帝不是年幼無知,就是昏庸無能,政治非常腐敗。尤其是到了漢桓帝、漢靈帝時期,如果這樣的君主在先秦時期,漢朝早就被其他國家滅亡了。

    但是,封建帝制就是允許這樣的情況存在,所以皇帝無能,就會讓宦官和外戚崛起,這是帝制政權不可避免的宿命。

    黑格爾說的很對:“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農業文明時代就是這樣,農業無法像工業革命那樣透過發展技術來提高生產力,只能透過擴張領土來獲得更多的資源,因為農業文明時代,土地就是生產資料!

    這就是為什麼古代(農業文明時代)強盛的王國只能擴張來實現強大的原因。

    到了近代,出現工業革命後,領土擴張變得次要,因為這時候資本主義(重商主義)開始崛起,市場的重要性超過了土地的重要性,所以歐洲列強最喜歡的是殖民地的市場,而不是土地。

    到了現代,連殖民地都不想要了,完全是金融。美國可以透過金融霸權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和利益再分配。

    大家對比一下西漢的領土和東漢的領土,基本上是小了一圈,特別是北邊,從戰國時代,數百年間,歷代人辛苦修建的漢長城(上圖紅線),到這時候竟然完全消失了。

  • 4 # 歷史的陪伴者

    四百年的漢朝成為了中國歷史第一個鼎盛時代,而這些都有功於歷盡幾代帝皇的辛勤付出。但是,由盛轉衰的歷史規律依舊沒有逃掉。這個承載了四百年的王朝也會在歷史的浩瀚中沒落,從而進入了戰亂年代。

    自從漢高祖推翻了秦朝,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後,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政治上,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為了防止反叛和鞏固皇權穩定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或貶或殺,改封劉氏宗親為王,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劉邦剪除異己的目的是避免日後皇權落入他人手中,同時也避免漢朝政成為分裂的時代。

    到了文景二帝時期,他們依舊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同時,對周邊的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歷盡了漢朝四代皇帝的苦心經營,慢慢的讓國力微弱變成強大,百姓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

    漢武帝時期為了削弱地方的權力,從而頒發推恩令政策,藉著親戚之名來削弱諸王的權力。經濟上,把鹽鐵暴利行業歸為國家所有,全國製造五銖錢,統一幣權。這些措施更是為大漢朝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以及有利穩定朝局。同時,漢武帝還推崇儒家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從而達到思想統一天下百姓的目的。

    直到漢武帝后期,處於巔峰的大漢逐漸走向衰弱。這和漢武帝連年對匈奴出擊不無關係,他把大漢的軍事力量推到頂峰,同時國庫慢慢空虛,百姓的日子也開始過得很艱難。直到王莽篡位,終於結束了西漢時代。

    漢光武帝劉秀的橫空出世,又讓大漢延續了兩百年,從而結束了幾十年的戰亂。同時又把大漢王朝推到第二高峰,雖然沒有漢武帝的那般雄風,但也算是找回了昔日輝煌歷史。東漢解決了西漢王朝的問題,卻又存在新的問題。東漢中央集權更加集中,但皇帝一般都是外戚和宦官的傀儡,又有地方豪強問題,實際上削弱了皇帝的權力,也是後來導致東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 5 # 公羊努力

    四百年漢朝其實並不準確,其中還有一個王莽的新朝,雖然新朝得國不正,但畢竟統治了二十多年,於是漢朝就分為東西兩漢。東漢的建立,並不是說是從繼承上面得到了。而是經過了不斷的農民起義後。劉秀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所以在本人看來。所謂兩漢是盛衰起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發小喜歡同一個女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