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表達“萌”
古人並沒有“萌”這個概念,只有一些類似的形容,比如:無賴、可憐,堪憐、童稚等等。
至於比較萌的描寫就多了:
幼齒一點的比如左思的《嬌女詩》中“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杜工部筆下“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李商隱《嬌兒詩》中“歸來學客面,闈敗秉爺笏。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
年長一點的比如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兩個小孩子的比如李白《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古人如何表達對不起
不同時代不一樣,根據禮儀和情況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說法。上古的話有:【某之過也、吾過矣、某有罪、死罪】等,猶言我錯了,對不起。請罪、道歉時套語,表罪過極重。例子:《禮記·檀弓》雲:“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孟子·滕文公》雲:“曰:‘克有罪。’”《左傳·僖公二十九年》雲:“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漢書衛·綰傳》雲:“上問曰:‘吾為太子時召君,君不肯來,何也?’對曰:‘死罪,病。’”
注意古人說“對不起”不能嘴上光說,身上要有動作的,該拜要拜,該跪要跪。此外請罪還有很多其他方法,都跟規矩、禮節有關。
到了後世的文言中,特別是書信,就有【抱歉、歉甚、歉極、恕罪、罪過、多罪、得罪、謝罪、請罪、某知罪、為歉、鑒宥、見諒、見恕】等很多說法了。
但是道歉這些還是要看具體語境的,就像今天人說“對不對”、“抱歉”、“不好意思”、“給您添麻煩了”等等,意思和程度也都有差別。像清末載灃到德國皇帝面前致歉,《辛丑條約》裡寫的是“代表大清國大皇帝暨國家惋惜之意”,這個“惋惜之意”就又是外交辭令的一種“對不起”了。
古人如何表達“萌”
古人並沒有“萌”這個概念,只有一些類似的形容,比如:無賴、可憐,堪憐、童稚等等。
至於比較萌的描寫就多了:
幼齒一點的比如左思的《嬌女詩》中“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杜工部筆下“學母無不為,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李商隱《嬌兒詩》中“歸來學客面,闈敗秉爺笏。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
年長一點的比如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兩個小孩子的比如李白《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古人如何表達對不起
不同時代不一樣,根據禮儀和情況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說法。上古的話有:【某之過也、吾過矣、某有罪、死罪】等,猶言我錯了,對不起。請罪、道歉時套語,表罪過極重。例子:《禮記·檀弓》雲:“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孟子·滕文公》雲:“曰:‘克有罪。’”《左傳·僖公二十九年》雲:“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漢書衛·綰傳》雲:“上問曰:‘吾為太子時召君,君不肯來,何也?’對曰:‘死罪,病。’”
注意古人說“對不起”不能嘴上光說,身上要有動作的,該拜要拜,該跪要跪。此外請罪還有很多其他方法,都跟規矩、禮節有關。
到了後世的文言中,特別是書信,就有【抱歉、歉甚、歉極、恕罪、罪過、多罪、得罪、謝罪、請罪、某知罪、為歉、鑒宥、見諒、見恕】等很多說法了。
但是道歉這些還是要看具體語境的,就像今天人說“對不對”、“抱歉”、“不好意思”、“給您添麻煩了”等等,意思和程度也都有差別。像清末載灃到德國皇帝面前致歉,《辛丑條約》裡寫的是“代表大清國大皇帝暨國家惋惜之意”,這個“惋惜之意”就又是外交辭令的一種“對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