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塊豆腐暴風
-
2 # 大笑的栗子
東周列國志這部電視,如果熱愛歷史的同學,非常值得看。東周列國春秋篇,講的是從周幽王寵愛褒姒,烽火戲諸侯,到勾踐臥薪嚐膽滅吳的;戰國篇,講的是從三家分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老一輩藝術家精湛的演繹,80年代優秀貼近歷史的化妝和著裝,數十個精彩歷史故事穿在一起,對歷史影視愛好者,是莫大的享受。
東周列國志這部電視,如果熱愛歷史的同學,非常值得看。東周列國春秋篇,講的是從周幽王寵愛褒姒,烽火戲諸侯,到勾踐臥薪嚐膽滅吳的;戰國篇,講的是從三家分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老一輩藝術家精湛的演繹,80年代優秀貼近歷史的化妝和著裝,數十個精彩歷史故事穿在一起,對歷史影視愛好者,是莫大的享受。
這部劇有時間又感興趣也不介意畫質的話,可以看一下。忽略考據,大事件都意思到了,劇情人設音樂都很有味。
感覺看的人少可能是由於:當時放過又被禁過,有時間斷層,劇沒有能夠在首次播放的時候特別紅火,所以現在無後發力。
是九十年代末和2000年初的片子,八零、九零、零零並不是這個劇的同期主要觀眾群。 畫質會讓習慣了高畫質超清時代會的人們不太適應。
語言著裝風格與當下主流歷史劇差異較大。 習慣了字幕的人們看到沒有字幕會不太適應。 最後,可能也許人們真是因為劇情太差吸引不了觀眾,畢竟可選擇性太多。
1、東周列國分兩篇(春秋篇,戰國篇),春秋在前,戰國在後。我不知道題主是哪個年齡段的。在十幾歲時,就是看故事看八卦的看美人的。很多我們教育裡熟悉的成語和歷史小故事,就那麼幾個字,詞典裡也就一句話幾句話地給概括一下。但是在劇裡,這幾個字會用差不多至少一集來演繹,會幫我們串一個前因後果,有聲有色(色指影片)地把這個過程用導演編劇演員認同的手法向觀眾展示,很有意思,也形象生動容易知道,某個成語或者某個歷史小故事是怎麼回事。 舉例:開篇周宣王下葬,祭司在側,很多人(確切說不能算人,是奴隸侍從等…)在拉著棺槨,還特意給了鏡頭用繩子借力,表現重量。 活殉妃子、動物(車馬坑標配)、奴隸等。跟著士兵的角度往坑底望有像從山上俯視的即視感。 參照例項,曾侯乙的棺槨,是一槨兩棺的組合,不算槨,僅內外棺就約有7噸重。和他同一槨室的陪葬棺數共有21具,能得到棺材陪葬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奴隸侍人殉葬直接把人埋下去。 僅墓室面積約220平米,橫切面得約等於140平的四室兩廳+80平的兩室兩廳相加之和,縱深十幾米,三四層樓高,光槨就有一層樓高了。 且曾侯乙還只是一個諸侯。不是五霸七雄那樣的大諸侯,和安徽壽縣蔡侯墓類似的小諸侯。 由此參見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周王的葬禮是多麼豪奢,且還是末路時期的天子規格(幽王作為繼任天子,如果他有實權至少得是他命人操辦前任天子一切事宜,然而他的一切都是別人操持好了再來喊他,幽王類似等通知出場的吉祥物,諸侯可隨意進出天子中樞地帶,侍女或許是後宮?那麼容易地就被殺了,再次表明幽王的王權旁落,不僅諸侯國國內事務管不著,甚至可能王畿不一定能完全掌控了。他繼位後不僅得要攏回京都的王權,還要壓制諸侯,結局失敗。),好多人不是人,只是個器具而已,和李易的旁白最後一句相互呼應。 過幾年再看,
2、某種程度上反映了20世紀九十年代—21世紀初的天朝某部分人群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給我們一個參考,尤其是90年代到現在的20年間,形成的變遷。 東周列國是改編自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馮是明代人,離東周很遙遠了,且馮也不是明代時的史家,考據派開始大量流行變主流要在之後的清,所以,既非史家出身的馮,也沒有學界正確(重考據)的明,馮本身是否真正重考據不知,先假設馮以考據為重,原著本身也很難避免帶有馮的解釋,馮的視角,馮認為東周列國大概是那樣。
之後,20世紀90年代準備把《東周列國志》拍成電視,動機之一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文學名著改拍電視潮,如四大名著。 導演編劇製片的年齡段都是8090這一代人的父輩祖輩(40-60年代生人),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1995-2005)這幾年,觀眾群大多可能是集中在60年代-80年代生人。 a.春秋篇先拍先放,戰國篇後拍後放。 a1.愛情糾葛: 兩部相比,主體上都是男人戲,不論春秋戰國,還是明朝,還是九十年代,政-治上叱吒風雲的還是男性為主,按理來說,這類貴族集團玩縱橫的戲,除了本身關聯比較大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女性,其他的到點出來打個醬油就是。男性角色應該佔絕對比重,現實是男性角色只是佔更多比重,並沒絕對化。
一如當下,男主要是不霸道Quattroporte包幾畝魚塘給女主,不僅對不住女主也對不住廣大的人民群眾。20年來文化表現形式更多樣化了。 a2.演員 聲音絕大多數是現場收音,而且聲音能聽得很清楚(可見聲臺形表比較嚴格,或許那個時候的聲臺形表比較對我味因此我覺得那時聲臺形表比較嚴格也說不準。) 旁白是李易先生,中國之聲,探索發現及央視九套的常駐。 男演員們該大鬍子的還是大鬍子,該白頭髮白頭髮,男女演夫妻或什麼的我們看著像年紀差比較大的兄妹或父女甚至祖孫,大體符合人設。 另外又外形上來說,也照顧了當下(1995-2005)觀眾們的感受,(奴隸一年到頭不洗澡沒衣服沒鞋穿是東周日常,劇裡還是給了他們一身粗製衣裳鞋子蔽體。老百姓說話五里不同音日常,如非有共同交集,貴族和平民及別國奴隸,很多時候無法交流是日常,劇裡大家統一語言也是照顧觀眾了…等等) 拍劇沒有太誇張地失職,演員們很多都現場收音了。 發展到現化,逐漸在弱化以外貌辨識男女年齡差的特徵。(這也很符合當下的時代特徵) 最重重重要的,不管是製片導演編劇還是90年代的觀眾們的原因,審美好合心意…如果題主也喜歡這個劇裡的女演員們這些型別的話,很認真推。
九十年代甚至2000年初,至今20年,人們對於女性美的感觀和現今有個跨度比較大的轉變。 整理了下: 有奚美娟,呂中,李明啟,蔣勤勤,陳紫函 有紅樓裡的探春,西遊裡二師兄他媳婦兒高小姐,大明宮詞裡的南韓夫人,唐明皇裡的王皇后(有林芳兵,李惠群,周潔的那版) 許姬(給楚王跳舞像是土家山間的精靈來到塵世一樣),驪姬,子夷(楊童舒,整個扮相就給我詮釋“眉目如畫”是什麼模樣) (還有個比較特別的角色,後來在芙蓉鎮裡演李國香,老有所依演幸梅,討人嫌的角色演到老,太專業了。) 附連結: 東周美人群像:東周美人群像_電視劇相關_電視劇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影片網 東周歌舞合輯:東周歌舞合輯_電視劇相關_電視劇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影片網 東周列國-春秋篇 認真你就輸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