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言二語說財經
-
2 # 交易就是生活
在我的交易生涯中遇到最大的期貨波動就是2008年十月初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全球商品市場包括中國期貨市場出現了連續的暴跌,中國的三個商品交易所多個品種出現了罕見的連續三個交易日單邊跌停而導致交易所強行停市的一幕,從那以後再也沒遇到過因為連續的單邊市而被停市的情況。幾乎所有的多頭都遭遇了滅頂之災,交易所開始透過強行平倉減倉的來降低風險。現貨市場也是哀鴻遍野,違約行為像瘟疫一樣擴散開來。
那一刻,所有的基本面和技術面的分析都是徒勞的,人們只能觀望等待。那一刻,我想到了1929年10月29日美國金融市場的崩盤。巧合的是這次也是發生在10月。
-
3 # 交易有道
回顧了我這些年經歷過的行情,我參與過的,我見到過的大行情,實在是有點多了。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的四萬億,16年的供給側改革,今年的鐵礦石和PTA。當然,這些都是宏觀上的經濟週期和政策引導,促成的大的趨勢行情。
要說最大的期貨波動,尤其是當日最大的,當屬2016年雙11那天晚上的棉花,那晚我想做過期貨的都不會忘記。棉花期貨當晚上演了目前也可能再無來者,期貨交易歷史上最變態的表演。棉花期貨主力合約1701,當晚開盤於16570,開盤直衝漲停板17005,然後有直接幹到跌停盤。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天地板,股票常有,而期貨在我的記憶中也只有那麼一次。有人調侃做多一個月焦炭賺的錢,然後雙11當晚在漲停板買入,跌停板止損,一夜虧完。
像PTA這樣幾天的大波動反轉,也是見過並親身經歷過的。08年10.1假期前,我重倉白糖還在跌停板加倉,持倉過節。節後就被市場教育了。甲醇、PVC包括最近風頭一時無二的鐵礦石都有連板的經歷,太多太多。
這就是期貨市場的殘酷,當你春風得意時,忽視了風險,市場就會給你上一次終生難忘的課。市場就是如此,風險依舊如此。切莫忘記當初的教訓,銘記那些傷痛,這些痛苦將讓我們成長。
睡覺~
-
4 # 布林28
我是2010年開始接觸交易行業,不過不是做的期貨,做的是外匯。有2次印象極為深刻,也是親眼鑑證的巨幅波動。
1.2012.10月份黃金從1795美金/盎司開始一路下跌,連續跌幾個月,一直跌到隔年的6月份。跌至1179美金/盎司。 其中2013年4月份 連續的巨幅下跌。當時我們整個社會都瘋狂了,最瘋狂的當屬 “中國大媽”了,瘋狂搶購黃金就是那時候出現的社會想象.與此同時,網路上接連傳出黃金暴跌,很多炒黃金的投資者做錯方向,導致鉅額虧損然後跳樓的事件,包括一個建行的經理。
我們在群裡討論交流行情也是感到十分鐘震驚,黃金當時的行情不是突然暴跌,而是跌一點停一會,再跌,再停一會再跌,這樣連綿不絕。也是因為這樣,就會有很多人去抄底,每次下跌很多人都以為要反彈希望抄底賺一波,結果可想而知。這樣是一個巨大的警告,摸頂底沒有好下場。
2.另外一個事件就是突發性事件。屬於黑天鵝事件,連一些交易所都被搞破產了。就是2015年1月15日美元/瑞郎暴跌。當天瑞士宣佈利率決議,利率變動。導致瑞郎暴漲,相對的 ,美元/瑞郎暴跌,暴跌2000多點。該品種日常波動是日均40-50點左右。當日波動幅度是日常的40-50倍。就這樣一個黑天鵝事件,做錯的投資者鉅虧,做對的投資者大賺,除此之外,很多交易商都直接破產(具體為什麼會破產就不解釋了,這涉及很多外匯專業知識)。著名的外匯交易商福匯就是這情況,還包括艾福瑞等平臺!
這2個就是我親身經歷的情況,現實中金融衍生品行業 黑天鵝離我們很近,隨時都有可能導致我們巨幅虧損,當然也有可能大賺,這也許就是金融市場的魅力吧,至今都讓我痴迷不已!
回覆列表
期貨主要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
商品期貨主要可分為:
農產品期貨:大豆、豆油、豆粕、秈稻、小麥、玉米、棉花、白糖、菜籽油、棕櫚油等。
金屬期貨:銅、鋁、錫、鉛、鋅、鎳、黃金、白銀、螺紋鋼、線材
能源類:原油(塑膠、PTA、PVC)、汽油(甲醇)、燃料油等。
金融期貨: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IF)、上證50股票指數期貨(IH)、中證500股票指數期貨(IC)、5年期國債期貨(TF)、10年期國債期貨(T)
每個品種的標的不一樣,價值也不一樣,所產生的價格波動也不一樣。目前,整個期貨市場都存在漲跌停板制度,根據每個品種的活躍程度以及合約價值情況,從4%-10%不等。一般合約價值較小的品種,風險較小,所以漲跌停板幅度也相對較小。交投活躍的,價值較大的入股指期貨,通常漲跌停板的幅度在10%。
期貨的本質便是規避價格波動,實現套期保值功能。所以波動大,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謂的期貨波動大小,可以從多個方面理解。
1、交易品種的最小變動價位
每個交易品種的變動價位不一樣,所產生的價格波動也不一樣。玉米跳1個點是10元,焦炭跳動1個點是100元。對於從事玉米交易的投資者來說,焦炭是大波動。相反,對於焦炭投資者來說,玉米是小波動。
2、賬戶資金規模情況
賬戶資金規模不一樣,所承受的風險情況也不一樣。一萬元滿倉操作,和一百萬滿倉操作,雖然都是滿倉,但承受心裡卻不同。
期貨大波動的時候太多。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全球期貨商品價格。銅從6萬元連續跌停,斷斷續續一直跌到25000元/噸才到底反彈。
2009年商品期貨在國內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影響下,大幅上漲多個品種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橡膠從1萬元/噸,漲到45000元/噸。棉花期貨從17000元/噸漲到4萬元/噸(林廣茂便此輪上漲中,一舉成名)
2011後商品見頂回落一路震盪下跌。2014年鄭州期貨交易所的鄭醇(當時是1手50噸,合約叫甲醇),連續三個跌停板(成都一投資商利用資金優勢,壟斷現貨逆勢做多期貨合約,最終遭到獵殺,三板強平出場)
2016年雙11,PTA遭遇天地板,從漲停到跌停。
只要期貨市場存在,這種大的價格波動都會存在。經歷的多了,自然都看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