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聽濤聲

    挺可惜的。。。

    但是我覺得大家也不要噴這個可憐的孩子了,沒有從小經歷過家暴(包括語言暴力,身體暴力,冷暴力,家長的期許過高等等)的人無法體會那種站在橋上想往下跳的心情。。。絕對不是那一刻的心血來潮,可能是長期的情緒積壓。

    我父親現在就很後悔,後悔到現在都不能在他面前提過去的事情,但他自己提可以,多半是對不起之類的。

    但同時我父親又很幸運,我沒有選擇跳下去,也沒有記恨他,也沒有想去報復家庭或者社會(雖然曾經有過)。但從小的傷痕卻無法癒合,我形成了抑鬱的性格,敏感,抑制,缺乏衝勁,同時更堅韌,更獨立,更注重內心,不受外物影響,這算是一種補償性的進化吧。和跑馬拉松的第三十公里的極點一樣,挺過難關總會讓你更強大。

    所以,送給家長兩少兩多:

    一,少說兩句。思維決定出路,這個思維不是家長的思維,是孩子的思維。少填鴨式地講道理,多講故事,讓孩子自己悟,讓孩子自己在摸爬滾打中體會,開悟。你只要細心觀察,稍加引導,適時幫助就行。

    二,少些責罰。細節決定成敗,你要控制的是過程,而不是追責結果。比如孩子無度玩手機,你就多注意做好表率,孩子在家時多陪陪孩子說話,運動,請他幫或者陪你做點家務(注意,是請不是命令),這樣孩子自然沒太多時間玩手機。

    三,多些寬容。誰年少不輕狂不犯錯?孩子的錯誤,除了置其於險地的,其他的都不算個事,多些寬容,睜隻眼閉隻眼,或者開個玩笑讓他不好意思,旁敲側擊就行了,別一本正經板著個臉。大部分時候孩子自己也不想犯錯。

    四,多些讚美。多些適當的讚美,為表現優秀的事,也為一些很普通卻有進步的事,為一些與眾不同的事,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被關注,被欣賞。

    再送給孩子們兩句話:

    一,理解父母,哪怕他們方式不恰當,無法溝通,但請理解。

    二,關愛自己,哪怕你自以為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關愛你,也請關愛自己。

    總有一天你會長大。。。

  • 2 # 低吟淺唱的花

    看了影片,真替那個母親難過。這個永遠也無法挽回的事,將會一直讓她痛苦、後悔,活生生的孩子,在她面前消失了,這個母親肯定痛徹心扉。

    在這個事件中,只知道因為孩子跟同學發生矛盾,母親批評了他,孩子奪門而出,跳下了橋。從這件事,讓做父母的警醒,孩子是怎麼樣,都是由父母塑造的。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問題的折射!母親把車子停在路中間,從這一舉動看出母親很不冷靜,不冷靜的情況下,說的話會不好聽。孩子跟同學發生矛盾,心情也不好,又受到母親的批評,衝動之下跳下了橋!

    不知道平時他們母子是怎樣相處的?發生了這樣的事,也許平時母親和孩子的溝通有問題。母親如果跟孩子的溝通一直保持好的話,那這個母親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的這件事,母親顯然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十七歲,又處於叛逆期,容易衝動,雙方都處在情緒激動之中,結果發生了悲劇。

    作為父母,真的希望這樣的事不要再發生!

  • 3 # 精神家園001

    中國式教育,論長來說,已延續幾千年,論短來說也有40多年了。那什麼是中國式教育呢?中國式教育就是一種功利主義的教育。在古代,讀書人很少,“學而優則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求取功名就成了每個讀書人的終極追求。什麼頭懸梁錐刺股就是古人讀書的具體方法。“范進中舉”就極盡了 得中後的喜悅之情,蒲松齡、洪秀全則顯示了未能得中的不滿和憤慨。今天,社會已經發生變化,上學讀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中小學實現了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也實現了大眾化,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5.7%,2020年達50%實現普及化已不再是問題。然而,現代人對教育的迫切追求並沒有因教育的普及而削弱,並且隨著人口的增加,競爭壓力的增大,教育對人們造成的壓力日漸增大,並且涉及的範圍也在擴大。古代只是那些有條件讀書的人競爭,而現在卻幾乎擴大到每個人。從隋唐設立科舉考試以來,直至今日,教育與考試就糾結在了一起。在中國,教育即考試,考試即教育,二者水乳交融。在古代,人們把科舉等同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今天的教育完全被考試所“綁架”,教考不分成了當今教育巨大的絆腳石。為考而教成了今天教育的最大理想,由此,各學校也就成了考試培訓班,應考訓練營。哪個學校升學率高、分數高,就被捧為教育的聖地,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被許多華人捧為神聖,每天朝聖者絡繹不絕。用考試評價教育效果本沒有錯,但把教育等同於考試卻極大貶低了教育的價值,誇大了考試的作用。不是教育萬能,而是考試無所不能,教師、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極大限制,考試考什麼,教育就教什麼,圍繞考試團團轉就成了今天教育的基本狀態。如此的教育模式,使教育完全沒有了尊嚴,教師、學生在各種考試中紛紛低頭,什麼教育是靈魂的塑造、教育是心與心的溝通……都停留在了書面上、口號中。即使加再多的心靈相關課程,也會迴歸到考試的漩渦之中。“轟轟烈烈的素質教育,紮紮實實的應試教育”就是不證自明的真實寫照。

    人之所以有別於動物,人是靈魂的實體,教育的功能應該啟用每一顆鮮活的靈魂,而不是訓練成考試的能手。今天,有些孩子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在譴責孩子抗壓能力不強時,更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考慮、思考思考。作為孩子,我沒有自我、沒有尊嚴,只是考試的機器,這和動物何異?我活著的意義何在。尤其是那些不太擅長考試的孩子,每天面對著諷刺挖苦、冷潮熱諷,甚至謾罵被人看不起,你說我活著意義何在?再說學習好的同學,為了保住學習上的優勢地位,每天拼了命的刷題、看書、再刷題、再看書,如此往復……幾乎不知天還有日月,人還有追求,人還在,心已沒有了激動的狂跳的時候。而中等同學,為了衝上更好的名次,拚命當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有這些同學,最終都會考上各種各樣的高等學校,但創新者又有幾何?今天的教育,容不得半點異類,純淨如蒸瘤水,每個人考的一樣、學的一樣,幾乎如工廠似的批次生產,靈魂、心早已不在。

  • 4 # 恩念防不勝防

    對於這個事件也許更多人到現在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才會造成這麼大的後果,媒體也沒有釋出事態訊息,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可能都在說父母或者說我們沒有理解孩子!但是如果最後我們知道了這件事始末還會去討論父母的底線在那嗎?我們靜觀這個不一般的結果!也許不會有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到現場看足球比賽嗎,現場和直播你喜歡哪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