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秦軍的武器比山東六國先進且標準化,秦國的軍隊號稱鐵軍不僅僅是他們戰鬥意志強,更是因為他們裝備的武器都是鐵質武器。春秋時期各國的武器均以青銅兵器為主,戰國開始慢慢演化成鐵質兵器,鐵兵器跟青銅兵器相比,硬度更大也更耐用。戰國時代各國變法均會組建新軍,之所以稱為新軍除了戰車兵換成步騎混編的兵種外,鐵質武器的裝備也是一重要指標。

    秦國靠近西部,故一些先進的冶鐵技術從西域傳至秦國,同時結合中原的先進冶鐵技術,秦軍的武器質量是優於六國的。戰國初期天下最精良的武器皆出於南韓,因為南韓有先進的冶鐵技術,還有最大的鐵礦宜陽鐵山。秦國變法後,優厚的移民政策使得三晉大批農民匠人遷往秦國居住;大批的中原士子、各學科精英份子紛紛入秦建功立業。這些六華人才的引進,可以保證秦國的武器製造水平與質量都高於同期的山東列國。

    商鞅變法後秦國開始推行標準化建設,號稱“事無鉅細,皆有法式”,功過無大小,皆有賞罰。因此秦國的兵工廠也進行了標準化建設,流水化作業,生產的出每種武器都由相關配件組成,尺寸規格相同,在戰場上易於更換。以秦軍的箭矢為例,做箭頭的是一批匠人,做箭桿的是一批匠人,組裝的又是一批匠人,成品的箭矢還有專業質檢員進行抽檢。每枝箭上都有匠人的名字、質檢員的名字,一旦出了差錯匠人與質檢員均為受罰。

    秦軍除了標準的長戟、大戈、闊身長劍、牛皮盾外,還配有小型弓弩,以加強銳士的遠端攻擊能力。秦軍的弓弩營裝備有單兵長弓、分為蹶張弓和臂張弓;另外還有大型弓弩裝置,類似於後世的床子弩、諸葛連弩,這些弩都數人協同配合使用。秦軍的野戰裝備還有專業化的攻城器械,由專門的部隊掌管於使用,這些攻城武器有:雲梯、雲車、衝車、投石機等。整體而言,秦軍是一支專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化軍隊!

  • 2 # 我是十八般武藝

    秦國的武器比關東六國稍好之,但還是處於同一個時代的,並沒有出現碾壓的局面。

    那我就說說秦國的武器比關東六國稍好之,好在哪裡?首先要說的是秦國的兵工廠,秦國的武器製造有一個特點--標準化。從出土的墓葬品來看相同規格的兵器誤差極小,通用性很強。標準化和通用性強的好處在於後期的保養,維修,更換等方面方便快捷,同時也可以提高武器的利用率。

    然後是秦國的兵器比關東六國的要長。由於技術和材料的限制,關東諸國的青銅兵器大多長度在50到60釐米,而秦國的兵器多在70到80釐米。不要小看這幾十釐米的差距,在肉搏戰的時候,這短短的距離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我長我就強。在然後就要說秦國的弩了,秦弩射程遠,威力大,弩箭的形制更科學,也不知道兩千多年前的人怎麼會有這些黑科技的。

    最後還要說下秦國對質量的把控有多嚴格。“物勒工名”大家應該聽說過,意思就是物品刻上製造者的名字。在秦國要是發現工匠製造的兵器有質量問題,那可是要殺頭的。

    說了這麼多,秦國最終能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君主zhuan, ,zhi王朝,歸根結底還是一百多年前的商鞅變法。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秦國之所以能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政治上秦國透過深徹變法從而為秦軍的戰鬥力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經濟上獎勵耕戰的基本國策為秦軍提供了充足的後勤物資補給,激發了他們的戰鬥意志;外交上透過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對手,削弱對手的實力;秦國文臣武將輩出,六國之民慕名前來,一時間商鞅、張儀、白起、王翦等等紛紛為秦國霸業添磚加瓦;自秦獻公嬴師隰起歷經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直至秦始皇嬴政其間歷代秦君之中有才能相對平庸者,卻絕無真正意義上的昏君,歷代秦王堅定不移執行對內變法、對外東出的國策......事實上在具體的戰場上秦軍在武器裝備上也具有自己的優勢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當時各個諸侯國即使在同一地點遺留下來的兵器普遍都是輕重不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樣。而只有秦國的兵器不論在哪兒發現,其造型和尺寸幾乎都是驚人的完全一致。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現的三稜弓弩箭頭有4萬多支,但4萬多支箭頭的底邊寬的誤差不超過1毫米。兵器型號的統一化大大便利了秦軍裝備的更新換代效率——在秦軍中絕不可能出現弓弩和箭不匹配的問題,但在別的國家這幾乎就是家常便飯——戰士們甚至不得不在戰前先對自己的兵器進行修整以便利自己的作戰,這大大影響了軍隊的作戰效率。

    秦弩是秦軍的武器裝備中較為典型的:秦軍弩機的各個零部件完全可以互換通用,輪廓誤差不超過1毫米。在烽火硝煙的戰場上,六國某個士兵的弩壞掉了,那就真的壞掉了,因為身邊陣亡戰友使用過的弩機零件都無法使用,而秦軍士兵只需要更換損壞的零件後就可以繼續發射。秦軍的武器生產早已進入“標準流水化”的生產時代。另外秦國將士用的青銅劍也比山東六國的劍長出約30釐米。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在短兵器格鬥中,刺要比砍更有優勢,因為它更逼近對手。比對手的劍長出約30釐米的秦劍,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加長劍身簡單,但是要保持加長後的青銅劍不容易折斷就很困難。但秦軍摸索出了銅與錫的科學配比,做到了既讓劍身加長且能同樣保持劍身的堅韌。所以短兵交接之時秦軍又勝出一籌。事實上除了青銅劍之外,大秦帝國的咸陽衛戍部隊已在保證機動性的前提下擁有良好的防護並開始裝備鋼鐵長劍。

    除了秦弩、長劍、長戟、大戈這些進攻性兵器外,作為護具的秦軍鎧甲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目前已復原的秦甲由前甲(護胸腹)、後甲(護腰背)、披膊(肩甲)、盆領(護頸項)、臂甲(護臂)和手甲(護手)等不同部分組成。秦甲幾乎實現了全身360度無死角防護,這一時期的秦甲正由傳統的皮質札甲向鐵質札甲過渡,相比皮甲而言:鐵甲具有更優良的防護能力。在騎兵戰力上秦軍僅次於胡服騎射的趙國,畢竟秦國的建國擴張歷史就始於同西戎草原民族的戰鬥,在長期的戰鬥過程中秦軍也逐漸學習到遊牧民族的騎射技能,不過這一時期戰車在秦軍中的裝備率還是極高的,並沒像趙國那樣實現由戰車向騎兵的全面升級換代。從秦始皇陵二號俑坑出土的騎兵俑情況來看:這時秦軍已擁有人馬具裝鎧甲的重甲騎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做人還是做事,總是繞不開“情”和“理”,怎樣把握好兩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