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海軍易學課堂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別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都把精神、意識當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東西。

    不同的是,主觀唯心主義它認為個人的精神(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於個人的心靈之中,或是個人心靈的產物,是第二性的。 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的貝克萊(1684年-- 1753年),德國的費希特(1762年--1814年),中國的孟軻(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1528年)等。中國宋代的陸九淵認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代的王守仁認為,“心者,天地萬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在西方,18世紀英國的貝克萊認為,“物件和感覺是同一個東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舉例說,蘋果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而是人們看到一定的形狀和顏色,聞到某種香氣,嚐到某種滋味,把這些感覺組合在一起,而後給這感覺的組合起個名字,叫蘋果。奧地利的馬赫說:“物是感覺的複合”。主觀唯心主義因為誇大了個人意識的作用,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產物,必然走上唯心主義的道路。

    把人的主觀精神、意志當作世界的本原,當作第一性、決定一切的東西。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我”的感覺、觀念、意志、情感等的產物,沒有“我”,就沒有世界…….

    主觀唯心主義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當作是主觀感覺或者意識的產物,認為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等是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

    客觀唯心主義,則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這個精神不是某些個人的主觀意識,而是存在於宇宙空間的一種神秘的、客觀的精神……認為某種客觀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由於“絕對精神”、“理念世界”、“理”都屬於客觀精神或原則,因此黑格爾、朱熹和柏拉圖的觀點都是唯心主義的,而且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

    客觀唯心主義是唯心主義哲學的兩種基本形式中的一種;它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這精神並不是個人的主觀意識,而是存在於宇宙空間的一種神秘的、客觀的精神。

    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年—前327年)。他把這種“客觀”精神稱為“理念”;

    中國南宋唯心主義哲學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理”;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1770年—1831年),他把這種精神稱為“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

    如柏拉圖的“理念創造一切”、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外化為萬事萬物”、老子的“道生萬物”、朱熹的“理在事先”等。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某種脫離人而存在的精神實體的都是。在西方,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說是最早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認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由具體事物構成的“感性世界”則是由“理念”派生出來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歐洲中世紀的托馬斯主義和實在論也是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近代最大的客觀唯心主義代表是G.W.F.黑格爾,他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現象都是“絕對精神”在自我實現、自我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中的外部表現。現代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流派有新黑格爾主義、新托馬斯主義、人格主義等。

    辯證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區別

    唯物主義有機械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區別,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同各種機械零件組成一個大機器,不會變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永遠處於運動與變化之中,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的。機械唯物論的代表人物是費爾巴哈,辨證唯物論的代表是馬克思。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歷史發展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已經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第四階段(越南,古巴,北韓等自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20世紀80年代,中國稱自己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辯證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都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

    不同的是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則否認物質世界的聯絡和發展,認為物質世界是彼此孤立的、靜止的,物質的運動形式只有機械運動,否認事物因內部矛盾而引起的發展……

  • 2 # 一杆煙雨一江秋

    唯心都是認為精神是本源的。

    主觀唯心就是以個體精神為本源。

    客觀唯心就是以不以人類的精神為轉移的客觀精神為本源。

  • 3 # 神一般的奇男子

    看不見,臆想出來的的信念都是唯心,摸得著的,看得見的信仰都是唯物。唯心主義的客觀和主觀之分,最快速的分辨方式看是否和人的思想是一體的。

  • 4 # 北不島

    只要是唯心主義,那就是認為精神或意識第一性,物質是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這是前提條件。

    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首先要搞清漢字的本意,什麼是主什麼是客。主就是“我”的這一方,客就是對方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朱熹、柏拉圖和黑格爾等。

    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是神學,人們認為神主宰一切,並且在“我”之外。

    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之中的是認知上的世界,是主觀精神的產物,而並非真正客觀上的世界。主要人物有中國陸九淵、王守仁,歐洲的貝克萊和費希特等。

    典型的主觀唯心注意舉例,佛教,“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思就是,你想到的是“無物”哪裡去惹到“塵埃?”另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詞兒“意淫”也是一個不錯的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炒羊雜的家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