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二史話

    原因一,鰲拜在宮中黨羽甚多,若是用大內高手,必然會打草驚蛇。

    原因二,為了讓鰲拜放鬆警惕。

    原因三,康熙考慮到了失敗的可能性。

    康熙八年,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毫無防備的過來了。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此前在康熙身邊練習庫布的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那麼問題來了,康熙為何不直接找大內高手來生擒鰲拜,反而找了幾個小青年呢?

    一、怕走漏風聲

    鰲拜此人,前半生雖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晚年(鰲拜被擒時59歲)卻擅權骫法,結黨營私,霸道專橫。

    康熙三年時,鰲拜以倭赫(康熙近衛)等人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將倭赫處死。只因此人在御前對鰲拜不客氣。

    實際上,不客氣可以理解為倭赫本人不願意做鰲拜的黨羽,因而鰲拜將其除掉,換上了自己的人馬,以達到監視康熙的目的。

    康熙六年,索尼病死,蘇克薩哈被鰲拜設計害死。遏必隆本身就無足輕重,朝中大臣們見風使舵,很多人都或明或暗的轉投了鰲拜一黨。這些大臣也或多或少在宮中有耳目,而這些耳目如今就是鰲拜的耳目。

    在這種環境下,康熙若走正常的渠道去召集大內高手,難免會有人洩露風聲,甚至於這些大內高手本就是鰲拜的黨羽。這樣的話,康熙擒鰲拜的計謀洩露,鰲拜會對康熙更不客氣,甚至還會被逼造反,對康熙的帝位產生重大威脅。

    二、讓鰲拜放鬆警惕

    古時候權臣壓迫皇帝,皇帝一般會不滿或者消沉。

    皇帝不滿的話,或者是發表言論,或者是削弱權臣勢力,或者是打壓權臣部下,或者培養死士狙殺。而這些康熙都不能做,因為會讓鰲拜提高警惕,而且註定不能成功。

    於是康熙表現出了一種消極的態度。康熙讓索額圖挑選了一些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陪自己玩摔跤,玩擒拿等遊戲,而且並不告訴這些青年真正目的。鰲拜看在眼裡,樂在心裡,以為自己的打壓生效了,康熙已經氣餒了,自己的權利就更穩固了。

    此舉,讓鰲拜降低了對康熙的警惕性,這也是為何康熙召見鰲拜的時候,鰲拜絲毫沒有防備的原因之一。

    三、康熙等人考慮到了失敗的可能性

    鰲拜雖然已經時年59歲,但是其力大無比,且是“滿清第一勇士”。而且不確定鰲拜是不是有防備,所以康熙也不確定這些少年能不能擒住鰲拜。

    這些小青年若是擒拿鰲拜失敗,康熙可以說,自己是想讓這些個“小夥伴”們和鰲拜玩玩,看看鰲拜還復不復年輕時候的驍勇。可能鰲拜會生疑,不過孝莊出來說句話還能把這件事擋過去。

    若是選用的大內高手,一旦失敗,鰲拜必然明白其用意,一點回旋的餘地都沒了,鰲拜必然會反。

    由此可見,康熙團隊在制定這個計謀的時候,肯定也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

  • 2 # 雍親王府

    康熙想要扳倒鰲拜,但是康熙的身邊是耳目遍佈,夾雜這不少鰲拜的眼線,這也使得康熙必須要“另起爐灶”。

    順治皇帝去世後,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其中索尼為首輔大臣。然而在這四人之中,索尼年老多病,常年告病;蘇克薩哈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而被受其他三人的排擠;遏必隆有勇無謀,長期依附於同為名門之後的鰲拜。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政逐漸由“四大臣共同輔政”演變為“鰲拜已人專政”。

    特別是在康熙六年(1667年)的時候,儘管在這一年康熙皇帝已經宣佈正式親政,但是隨著索尼的去世,蘇克薩哈又被鰲拜所殺,使得朝政進一步掌握在鰲拜手中,鰲拜專權就此達到最高峰,極大地威脅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康熙皇帝下定決心要除掉鰲拜這一政治對手。

    但是想要除掉鰲拜談何容易,此時的朝堂之上甚至在後宮之中,鰲拜的黨羽遍佈,宮中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傳到鰲拜的耳朵裡,因而使用大內高手來執行康熙“智擒鰲拜”的計劃並不實際。

    一方面,就連康熙皇帝自己都無法分辨所謂的大內高手中誰是真正可以相信的人,誰不是鰲拜的眼線,也不確定他們會不會像鰲拜進行告密,而這件事情一旦走漏風聲,不僅整個計劃前功盡棄,更將徹底激怒鰲拜,到時候的情況可能更加難以收場。

    另一方面,此時擔任領侍衛內大臣,也就是宮禁護衛首領的是班布林善,是鰲拜的鐵桿黨羽,如果要動用大內高手就無法繞開班布林善,也不能做到絕對的保密。

    因而,此時選擇所謂的大內高手,是根本無法實現,也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重新選擇布庫少年,不僅可以保密,還能麻痺鰲拜。

    其實,“智擒鰲拜”的計劃,早在索尼去世前,就已經定下來了。索尼的兒子索額圖,遵照索尼和孝莊太后的指示,在索尼去世,康熙皇帝親政之後,辭掉了包括大學士、吏部侍郎在內所有官職,專心擔任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除了保護康熙皇帝的安全外,就是為了訓練這些布庫少年。

    這些布庫少年都是索額圖經過嚴格的審查,從上三旗的子弟當中,選擇的精幹成員,在宮中,他們除了康熙皇帝和索額圖,誰也不認識,並且除了按照索額圖的指示,每天訓練摔跤外,並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

    這樣一來,就保證這整個計劃和安排出於一個絕對保密的狀態。

    於此同時,這些布庫少年與康熙皇帝年齡相仿,每天與康熙皇帝玩兒作一團,並且康熙皇帝在鰲拜面前,刻意表現出了不屑於朝政,只關心戲耍的一面,因而使得鰲拜全然沒有把康熙皇帝和這群布庫少年放在眼裡。

    也正是因為如此,等到康熙皇帝計劃利用這些布庫少年擒拿鰲拜的整個過程中,鰲拜都是處在不知情的情況。

    康熙召見鰲拜到武英殿指點商議朝政,順便指點布庫少年,鰲拜不假思索的隻身前往;站在門口的索額圖要鰲拜卸下武器,鰲拜也就沒有當回事;而當鰲拜中計倒地,被這群少年死死控制住的時候,也沒有想到康熙是要用這些少年來擒拿自己。

    而當他明白過來一切的時候,康熙已經宣佈了鰲拜的三十大罪狀,康熙皇帝先是判處鰲拜死刑,但是念及功勞改為監禁。

    就這樣,鰲拜專政的局面就此終結,康熙皇帝將大權收歸到自己手中,進而開創了一代盛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怎麼挽回初戀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