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互金直通車

    投資理財不但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風險很高的學問。我常說,低風險投資好比下河網魚,一般情況下也就溼溼鞋;高風險投資好比上山打獵,受輕傷是家常便飯,一旦“誤入歧途”,有可能“含恨終生”。

    有的人深不以為然,在去剛兌沒有實施前尚可,去剛兌後就真的不行了。下面就說幾個常見的理財誤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投資的產品規模越大越安全

    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投資的理財產品規模很大,不會出問題。其實這是典型的盲目投資,沒有對產品進行任何分析,認為只要投資的人多了就不會有事。

    典型的例子就是餘額寶,天弘基金藉助餘額寶迅速成長為宇宙第一大基金,但是餘額寶的風險隨著規模增長風險逐步加大,因此監管部門要求其進行風險控制,才出現現在的“限額限購”現象。

    很多人仍然認為這是監管部門對餘額寶的打擊,其實是對餘額寶的愛護,如果不進行適度的風險控制,餘額寶有可能因為更多的盲目投資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那時投資者就悔之晚矣!

    其他理財產品也是如此,比如資金蜂擁至股市、樓市、P2P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一旦出現失控,就會引發蝴蝶效應,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2、分散投資可以化解理財風險

    分散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化解理財風險的作用,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並不是一定能夠化解風險,如果分散不得當,有可能加重風險。

    對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分散其實沒有多大作用,比如銀行存款、貨幣基金、國債、國債逆回購等等,過多分散其實就是增加了投資者的時間成本和管理成本,根本起不到化解風險的作用。

    對於高風險理財產品,比如期貨、股票、P2P等,由於產品本身固有風險非常高,資金量如果不大,過於分散之後往往會出現頻繁的盈虧起落,讓投資者無法專注應對,不但起不到化解風險的作用,還容易造成判斷失誤,加重損失的風險。

    分散投資要具體情況具體研究,千萬不要認為分散了就安全了。

    3、“4321法則”是家庭資產配置的金標準

    “4321法則”據說是標準普爾公司透過調研若干北美家庭資產配置做出的結論,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但是並沒有任何可以佐證的資料。儘管資產的四種分類方式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它幾乎涵蓋了所有家庭資產的種類。

    但是“4321”的配置比例卻沒有任何道理,不同資產規模的家庭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區,根本不可能採用相同的比例去配置資產。如果都按照“4321法則”去配置,必然會造成資產配置的失衡。

    所以不要盲目的迷信任何理論,所以的理論都是有侷限性的,按照理論投資就是現實版的“紙上談兵”。更不要盲目的相信任何明星,因為崇拜某個明星經理人就盲目跟風,最終結果也只能是“為人做嫁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投資理財也是如此。投資者既要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財技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高風險投資,一定要自己能夠把握風險,千萬不能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否則受傷的只能是自己。

  • 2 # 首席投資官
    缺乏風險意識

    過去我們的理財渠道比較匱乏,不存銀行就買房,最後造成的結果是銀行躺著賺錢,房價漲上天。銀行背後有國家支撐,房地產經歷了黃金20年,基本不存在風險。

    後來理財的渠道逐漸豐富,銀行理財、P2P產品、基金、信託、股票、債券等很多品種可以選擇,普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是銀行理財和P2P理財,這些產品都是存在風險的,但無論銀行和P2P平臺都不向投資者認真介紹風險,真出現問題時用自有資金保證剛性兌付,還是沒有培養起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銀行在前幾年實施了存款保險制度,並允許銀行破產;新發布的資管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泛亞、e租寶、錢寶等網際網路平臺跑路。風險已經不能再忽視了。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風險和收益之間確實是正比關係,但是不代表收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就大於收益低的產品。一款理財產品的風險,要取決於發行方的資信水平,資金使用方向,是否有足額擔保等。

    綜合來說,資產信用狀況良好,投資方向合理,產品有足額擔保的理財風險更小。

    規模越大,風險越小

    有些人迷信大公司的風險更小,相對來說大公司經營可能更穩定,但實際上風險與規模的關係並不是非常大。比如前段時間出事的錢寶、e租寶、泛亞的規模都在400-500億,最終還是倒下了。

    相信隱性擔保

    這種隱形擔保往往存在於國企或者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地方融資平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隱性擔保由於沒有明確的約束,是否存在很難說,但隱性擔保的存在決定了產品收益率不會很高。

    最終的結果就是,有一個沒有明確承諾的擔保方,卻拿著超額擔保的收益率。

    將過多精力放在理財上

    雖然說理財確實很重要,不過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很多人沉迷於股票交易,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在股票市場上,但實際上投入到股票市場的錢也就只有幾個月工資,這時候勞心費力,在股市裡好不容易賺到了錢,但實際賺的錢非常少。

    對於沒有積累到大量財富的人來說,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提升自己賺錢的能力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

  • 3 # 完美並不美的人生

    1.投資自己完全不懂的理財產品無疑是在賭博

    在購買各類理財產品的同時,不少年輕人把眼光移象了海外市場,但是海外市場的錢就真的那麼好掙嗎?不否認有人是在海外市場轉了錢的,但是成功沒有複製,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他人的成功,並不代表你也行。

    2.投資自己難以承受風險的理財產品等於自殺

    很多投資失敗的人都在抱怨理財就是一個坑,當你進去之後只會越陷越深。但是著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造成的呢?其中有一點就是高估了自己的風險承擔力。

    理財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你熟悉的產品入手,然後在慢慢的去學習去了解其他產品。切不可好高騖遠,需由簡入難迴圈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話梅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