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184

    親兄弟,明算賬。如果有一國敗了,那也不會殺頭,投降過來,照樣高官厚祿。

    所以,都各自為其主,使勁用力也沒關係。

    諸葛家遍佈三國。無論魏蜀吳誰贏了,都是贏家,可惜三國都亡了。

  • 2 # 青言論史

    公事公,私是私,這一點,但凡擔任領導幹部的都應該比較明白,更不用說在吳蜀兩國都身居高位的諸葛兄弟了。

    總的來說,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只有從219-223年這幾年間,即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到劉備去世這段時間裡,兩邊關係是處於戰時階段的。而在這段時期,諸葛亮基本沒留下什麼有意義的史料記載;至於諸葛瑾,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三國志-吳志-張顧諸葛步傳》

    當呂蒙偷襲關羽的時候,諸葛瑾就在其軍中,還因功封侯(這個侯很有可能是曹操以漢王朝的名義封的,因為彼時孫權自己都只是個侯爵)。也就是說,在打關羽的戰爭中,諸葛瑾估計出力不小。如果他被劉備抓住的話,恐怕是要被當成戰犯的。

    更讓人覺得有些黑色幽默的,是當劉備伐吳、孫權求和的時候,諸葛瑾以個人名義寫給劉備的一封信:

    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三國志-吳志-張顧諸葛步傳》

    這封信,用七個字概括,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自己透過打關羽得了好處,還反過來勸劉備:我們不是你的敵人啊,你不是說劉協被曹丕幹掉了嘛,那曹魏才是你的敵人啊,你去打他啊!

    因此,這段時期的諸葛瑾兄弟,恐怕也很難有所交流。諸葛亮在整個伐吳過程中一言不發,直到兵敗已成定局才感嘆如果法正在估計還能勸住劉備,恐怕也有這方面考慮。

    而當戰爭初期,吳軍接連失利的時候,也有人彈劾諸葛瑾向劉備暗通款曲,報到孫權那裡,孫權只說了十幾年前的一件往事:

    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

    當年舌戰群儒的時候,孫權就想透過諸葛瑾挖諸葛亮過來,諸葛瑾擺擺手:諸葛亮不會效忠您,就像我不會投靠劉玄德是一個道理。當年都是如此,現在更加如此!

    不過,有一個細節也值得玩味:諸葛亮常年沒有兒子,於是早早過繼了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然而在吳蜀交惡時期,諸葛喬並沒有被遣返,這說明兩人可能也還沒有到撕破臉的程度。

    綜上所述,吳蜀交惡時,諸葛亮和諸葛瑾的關係應該是比較尷尬的。但是受制於當時的通訊條件極度落後,恐怕也沒什麼太大影響。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東吳和蜀漢交惡並不影響諸葛亮和諸葛瑾兩人兄弟關係。原因特別簡單這是諸葛家族存活的需要,三兄弟分別是諸葛瑾效忠東吳、諸葛亮效忠蜀漢、諸葛誕效忠曹魏。

    亂世中為了生存

    個人認為三國時間無論怎麼交惡也不會影響諸葛亮三人兄弟的關係,而且三人分別效力不用的陣營,實在是屬於無奈。生在亂世之中,又不能讓家族沒落了,還不知道誰會是最終的勝利者。分別效力不用的陣營,終有一天天下會歸於家,三人職位都不低統一後無論哪家贏了諸葛氏都不會沒落。即使同輩沒落了,子嗣後代也是有發展前途的。

    蜀漢和東吳交惡

    蜀漢和東吳交惡是兩個政權的交惡,並不是諸葛亮和諸葛瑾的交惡。於公兩個人各為其主,即使兩軍交戰敵對互相廝殺也不影響親人關係;於私二人是兄弟,政治立場不同,更是有家族興衰的使命在身。所以蜀漢和東吳的交惡對於諸葛亮兄弟二人並沒有影響。

    兩個政權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一旦哪天想和好了,這兄弟二人的關係對兩個政權來說就妙不可言了。

    假設諸葛亮或諸葛瑾被對方擒獲被殺的機率有多大

    兩軍對壘勝敗乃兵家常事,主將被擒被殺也是常有的事。假設諸葛亮和諸葛瑾各領大軍互相廝殺,其中一方被俘虜了。被俘虜者肯定不會被殺,甚至會毫髮無損的回到原陣營或是被軟禁稱為富貴閒人。試想諸葛亮俘虜了諸葛瑾,諸葛亮就算不為諸葛瑾求情,劉備也不會殺諸葛瑾;而反過來,孫權同樣會考慮諸葛瑾的感受。

    總結:蜀漢和東吳交惡是兩個統治者的問題,並不是諸葛亮、諸葛瑾的問題,所以無論是交好還是交惡二人都是兄弟。

  • 4 # 華源說

    相比諸葛亮的名聲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名聲比他幾個的弟弟那是名氣大的不少,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三兄弟。記住是三兄弟,可不是隻有他的哥哥諸葛瑾。

    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那幫助劉備從一個弱小的,毫無實力的諸侯,最後能夠三分天下,那諸葛亮的功勞是不容忽視的,那自然諸葛亮的才能也是不小的,但是還有一點不得不談,就是諸葛亮的家庭其實也是世家子弟,諸葛亮的叔叔還是當官的,而且在當時世家的利益其實是超越個人的利益的,每一個世家子弟的心裡吧一個家族的興衰,都看成是己任。那你看當時是三分天下,說實話在當時看來魏國統一天下的機會是大一點,其他連個差不多各佔一半吧,所以說當時那個國家統一天下的可能都是有的,所以說諸葛家族就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了。

    那我們來講講在魏國的諸葛誕。諸葛誕是去魏國效力了,而且還在魏國混的不錯,最後還當上了徵東大將軍,所以你看看,這諸葛亮的兄弟也是不弱的,至少也是輔佐帝王的材料。

    接下來再看看在吳國的諸葛瑾,他們三兄弟雖然是親兄弟,但是為了家族利益他們還是各自效力不會說因為是兄弟就出現背叛自己的君主的事情。甚至說他們只是為了儲存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個人的利益,在他們當時選擇的時候他們自然是不知道哪個國家最後會勝利,其中的兩個滅亡他們的兩個兄弟就有可能滅亡了。

    說起他們三兄弟我就想起了司馬家的兄弟了都是為了家族利益,諸葛家族的選擇就要比司馬家族的強上不少,雖然說司馬家的人最後一通天下了但是,萬一失敗呢,那將是給整個家族帶來滅亡性的後果。

    所以說在當時諸葛家族不選擇在一個勢力下效力是出於對家族延續的考慮,而是把雞蛋分開放,不管最後那個勢力統一天下都不會導致諸葛家族的滅亡。這就是其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大便次數增多導致肛周紅腫怎麼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