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思夢翔

    西施是明代作家劉夢龍寫的歷史傳記長篇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的美女,據傳是中國四大美女之首。

    傳述在春秋末期,吳越兩國為爭奪地區霸權的歷史故事,“臥薪嚐膽“章節。附帶編撰虛構描寫的古代美女,而非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其原因有以下幾個疑點理由:

    一,歷史傳記小說,在主要歷史事件的編撰敘述上,是取材於真實的歷史,尊重史料的真實性記載。但在主要史料整理上,為了故事的連續性和完整的可讀性藝術需要,而小說化的編寫虛構些不影響歷史事件的非決定性人物,是很正常的文學手法。而美女西施的出現,正是這種手法的具體描寫運用而己。她做為一個歷史非關鍵人物的出現,不會影響到歷史重要事件發展的過程和走向的真實性,只是生動了歷史事件的故事化情節,其實是可有或者可無,都不會影響到主要敘述的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所以西施完全有可能是藝術虛構的人物。

    當初越國被吳國真正打敗,為了免於被吳國滅國,越王勾踐不得己,被迫做了吳王夫差的馬伕。為了能夠再回越國,甚至不惜親口嘗吳王夫差的大便後,才得以回國。為了能夠報仇雪恥,勾踐不但臥薪嚐膽,精心圖治,而且為了麻痺吳國,不但捐獻重金,而且捐獻美女。在古代,戰敗國向戰勝國捐財寶獻美女求和,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了。本不值得大書特寫,獻美女的事肯定是有的,來點藝術描寫虛構些情節,倒是符合歷史傳記故事的創作方法和一般習慣的。加個西施,不是很好嗎?並不影響到敘述的歷史的主體真實性。

    其二,中國的象形文字,就是近二三千年以來,仍保持了主體字意的文化傳承穩定性,比如東南西北,父母弟兄等。而且西施故事的廣泛傳播,應該就是透過明代這本《東周列國志》開始的。而明代與現在其實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就明代的著作來看,現在的人稍有點繁體字基礎知識的人,就能順著相關字詞意的相互關聯,也能完全讀懂。

    由於文字的傳承穩定性來看,讀音雖然聲調快慢會有些變化,但有實意字詞的讀音,也會大致相差不多。那麼,你看,就說西施這個名子,西,音同昔,就是指過去的意思。再看施,音同事,時。連在一起再讀,那麼,與西施音同字不同的名字就是:

    1,昔時。很明顯就是指過去的時光

    2,昔事。意思更明顯,就是指過去的事情。

    我們再把1和2聯絡起來再看,不就是說記載在過去的歷史時間裡,發生過的人和事情的意思嗎?這其實就是作者在心理的下意識作用下,為記載歷史故事,就用這個意思而虛構個代表性人物,來豐富歷史故事的連續性和可讀性,進行的小說化藝術加工再造,用個諧音代替而人名化,不就是個"西施"嗎?

    也許你們會問,這可能嗎?我告訴你們的是,過去的文化人都是首先要會做詩。有諺語:胸有詩書才自高。而做詩最忌諱的就是字意美而諧音不美,甚至產生岐意。比如"思了",本來說的字面意思是想好了,但音同"死了”。所以古人非常重視字意和諧音的搭配。一首好詩,往往由於諧音的搭配成了詩中有詩,話中有話的絕妙之美。再來看看,用"西施"的諧音美妙,來代替"昔時",也能代替"昔事",又虛構轉換成一個絕代佳人的名子,不正好驗證了這個道理嗎?

    另外,非常巧合的歷史證據是,在明代這本歷史故事書的以前,正史《史記》裡,就沒有關於西施的任何記載。還有不少相關的明代以前的歷史文獻,也都沒有相關的記載。還有一個清代的一位詩人,曾經寫過一首詩,具體內容我忘了,就是提出過西施不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的疑議。

    所以西施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歷史故事,純屬小說虛構,西施不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魚缸是長60寬30高50,加蓋的!養什麼魚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