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其葉蓁蓁123456
-
2 # sheng31085349
首先,作為父母或師長應當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和平等、自由的意識。其次,應當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
階層,其實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是所謂的傳統文化長期灌輸給人們的等級概念,是文化的慣性;是少數人為了以最低的成本維持對多數人的盤剝而創造的;社會在進步,思想在發展,這種觀念終將會轉變。
-
3 # 健康新腦洞
你會不會成為知識富人?
蘇格蘭不可知哲學家休謨在被問如何看待知識的時候說:如果我手裡拿著的是一本神學或者經院哲學著作,我們不妨問一問:它包含任何與量及數有關的推理嗎?沒有。它包含任何事實和存在有關的實證推論嗎?沒有。把它燒掉算了:因為除了詭辯和幻想之外,它一無所有。
自這一論斷始,千百前來對於知識到底是什麼的論斷從無停歇。即便是今天,我們天天唸叨著孜孜不倦追求的知識變現的大環境下,誰能給知識下一個定義。恐怕也是一千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叫做《後工業社會的來臨》,作者丹尼爾·貝爾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他在青少年時期曾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資本主義研究成就巨大。曾執教於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在他死後的訃告中稱其為:哈佛之榮耀,社會學的圖騰以及美國最出色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後工業社會的來臨》是作者丹尼爾·貝爾的資本主義未來三部曲之一。它與託福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比斯的《大趨勢》並稱為“未來學三大經典”。書中主要討論了作者對於後工業社會在社會結構及政治方面即將出現的變化。說是即將,其實我們今天來看,更適合的態度是印證。或者將它作為一種歷史來揣摩。而其中對於知識、技術和階層的描述確能啟示我們今天在資訊爆炸的社會中對於知識的看待視角。
一、 什麼是知識
知識是無窮的。即便不能確切地給知識下一個定義,這一點已然是現代社會我們所有人的共識。然而在1788年以前的人們卻不瞭解。因為在這之前的《大英百科全書》前言中指出:如同以往的百科全書一樣,是由一兩位可以掌握其領域所有人類知識的專家編纂的。而從1788年開始,才採用了“藉助專家學識”的做法。而1967年的版本,則提到了有10000名有聲譽的專家參與了編輯工作。
知識是什麼呢?貝爾給出的定義是“知識是對事實或者思想的系統闡述,它提出合理判斷或實證結果,並且能夠透過某種載體以規範的方式傳達給他人。”這個定義就讓知識與新聞和娛樂等區別開來,而像學術研究、教科書本等等就在此含義之列。
的確,幾十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夠沿用這個定義。積累再多的新聞和娛樂很難讓我們成為有知識的人,而真正的知識需有一個相對系統而科學的學習過程。
二、 什麼是技術
由於知識的逐漸積累和演化,產生了技術。技術它首先使人們能夠用更少的成本生產更多的商品,它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動力。比如已故的熊彼得就說過,技術降低了絲襪的價格,使每一個女工都可以像女王一樣買絲襪。這就是技術進步的作用。
接著,技術讓人們對於空間和時間的感知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我們太能感知的到了。從飛機到網際網路,沒有能夠反駁的。
而最後,技術的出現也創造了像是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這樣的社會階級。你看藍領和碼農們其實都是技術進步產生而來的新身份。否則的話,誰知道呢,大家都還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種地?
每一樣新技術的出現都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技術從業者。網際網路的出現誕生了很多碼農,人工智慧的出現,好的技術工人開到天價,而現在如火如荼的區快鏈技術又會產生一大批的專業技術從業者。
自己的職業發展如果能向著最新的技術風向,最有可能佔領最好的位置,得到最大的紅利。
三、 知識會不會決定社會階層結構
作者貝爾說,後工業社會是一個知識社會。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創新的源泉越來越多來自於研究和發展。直白的說,就是科學知識更多地為技術服務,更偏重應用型;其次是大部分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多數的就業越來越傾向於知識領域。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知識只是屬於哲學家這一個階級,而除此以外的其他人員,要麼是工匠要麼是士兵。而貝爾推測會在未來的知識之城裡面出現三個階級:新知識階層:精英科學家和專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中產階級:包括工程師和教授;無產階級:技術員、初級膠原和教學助理。
貝爾的預測完全基於掌握知識的多少來給人劃分三六九等,所謂的中產、無產也是按照掌握知識的數量來定。
貝爾按照當時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情況、教育情況等各個方面總結出了這樣一套預測:因為知識重要、科學發展引起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產生社會進步,同時政治、社會也在反過來支援這種發展趨勢,所以知識階層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地位也會越來越高。
本書的扉頁上寫了一個問題:在資本主義進階之路上,知識佔有是否會取代資本佔有,進而決定未來社會的階層結構?按照現有的發展來看,就像貝爾說的,國民經濟會朝向知識領域傾斜,那麼知識佔有和資本佔有其實是不矛盾的。一方面,科學研究能拿到更多的專案經費,國家、企業甚至是私人願意不遺餘力的支援;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知識付費,以得到為首的各種知識付費平臺的崛起就是明顯的例證,而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因為在得到上開付費經濟學科一年賺到2000萬就是最好的個人知識帶來資本的例子。
知識和資本並不矛盾,真正的知識能夠帶來資本,而資本的積累更有利於知識的獲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知識會不會決定未來社會的階層?這是這本《後工業社會的來臨》提出的問題,顯然在幾十年後的今天已經不再存有疑問。你能不能成為知識富人,這取決於你是否比比人掌握了更多更好的知識。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已經在這裡,你做好準備成為知識富人了嗎?
回覆列表
1.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示範給孩子看;
2.孩子需要時,全心全意陪伴;
3.不越界教育、控制、改造孩子,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律;
4.能力範圍內,爽爽快快滿足孩子的需求;
5.力所能及地為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