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都竇

    有關係但不是直接原因。

    首先,傳統曲藝有三大致命弊端。這才是時至今日傳統曲藝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一,傳統的師承關係和腐朽的門派思想。拿相聲來說,京津地區作為相聲發源地,兩地藝人多年來的互相掣肘使的發展受到打擊,寧可我要飯,也要把你餓死的淺薄自私的思想使得藝人總想一家獨大,比不上別人就開始造謠生事,人身攻擊,精力全花在內耗上,多少年沒有出現新穎工整的段子了,而傳統的好段子由於不切和當今生活所以不太被現代人理解,所以藝人們就不去發掘整理,導致許多優秀的傳統段子扔在那裡坐等失傳。這是藝人迂腐的門第之見導致的嚴重後果。

    二,傳統曲藝的本質,藝人再過去地位很尷尬,百姓眼中你是大腕,但百姓養不起腕。權貴眼中你是玩物,但權貴養的起腕。這導致藝人們在表演方式上許多的陋習完全不溶於當今的主流娛樂,比如戲曲藝人看家的把缸活輕易不露,評書藝人處處留坑,到處下拴馬樁,相聲藝人有意在砸掛前加入大量的鋪墊來延長表演時間。這些方法再過去是藝人們討生活的手段,但如今誰會把三五天時間花在看一出連臺本的大戲上,又或是用半年時間聽一部書?失去觀眾基礎,媒體,網路也不會染指,這也直接導致傳統曲藝失去了市場。

    三,人的本性使然,傳統曲藝區別於現代娛樂,他有一整套嚴格的師成體系在遏制起發展,關鍵技巧是師父教的,非本門子弟不外傳,導致同一齣戲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表演方式,藝人求同存異,票友樂在其中,外行一頭霧水,但畢竟什麼時代都是外行居多,所以也就沒有人深究,同樣也不會吸引大眾了,更可怕的是,有不少老藝人們的傳統觀念,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每個徒弟教一兩招,從不會傾囊相授,好能耐都隨老一輩的去世,帶進了棺材,二徒弟們也都沒學全,何談藝術?

    說句實話,如今的所謂傳統曲藝,已經面目全非了,一個文革,曲藝被打壓的支離破碎,多少來藝術家死後,經典已成絕響,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思想理念的改變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人們最求的是更快的現實金錢主義,而傳統曲藝必須要細細的品味,慢慢的揣摩才行。

    人們愛歌曲,不論抒情,搖滾,五分鐘一曲,旋律複雜多變,歌詞朗朗上口,關鍵是時間短。反觀戲曲,伴奏單調乏味,詞也是咬文咂字,還要倒口上口,地方戲曲更要會當地方言,年輕人作為消費主流,怎麼可能愛上戲曲。

    而快板,評書,相聲則因為表演形式單一,戲劇衝突不強,多年來被小品壓的喘不過氣來,近年來以周立波,王自健等位代表的脫口秀表演又給傳統語言類節目帶來了致命打擊,畢竟相比時效性,傳統曲藝差太遠。

    而傳統戲法講究平地摳餅,對面拿賊,這被西方魔術的奇幻的大場景給徹底打死,同樣是障眼法,觀眾肯定選擇魔術。

    唯一沒有被衝擊的雜技,本身就是傳統曲藝的末流,而且要求及其嚴苛,訓練極為殘酷,沒有家長願意孩子吃那個苦,就算有,又有多少孩子撐得住?就算撐得住,人家為何不去選體操?同樣吃苦,後者還能參加比賽為國增光。

    說到底,舞臺才是傳統曲藝的陣地,放棄根本選擇來錢更快的電視和網路首先就是本末倒置,歌劇,芭蕾,交響樂,這些西方藝術永遠不會離開舞臺,偶爾上個電視也是同步直播,藝人們被錢逼糊塗了,他們忘記了,他們舞臺藝術,舞臺永遠不會消失,只要舞臺在曲藝就在,他們眼中的舞臺在劇院,但他們忘記了真正的舞臺在觀眾心裡。

    郭德綱相聲一票難求,中國京劇院的京劇座無虛席這就是最好的作證,民間藝人,國家劇院,不管在哪,只要用心作藝,劇院裡永遠比電視上的效果好,因為沒有後期剪輯,靠的是真功夫,觀眾們是識貨的。

    返璞歸真回到茶館劇院,這才是傳統曲藝的正道,正所謂人間正道是滄桑,可歷盡滄桑後,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 2 # 碧伶居士

    與你說的這些無關,十八年前我考級時交的論文是《程式化藝術的末路》,裡面就涉及到戲曲與曲藝。迄今,除芭蕾舞外,所有程式化的藝術(沿襲套路的藝術)都在不約而同的走向衰敗,這是值得仔細研究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洲豬瘟為何先攻擊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