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在宋代五大名瓷(汝瓷、均瓷、官窯瓷、哥窯瓷、定窯瓷)中,均瓷以其胎質堅硬敦實,造型古樸典雅,釉色厚重豔麗,窯變色彩變化萬千精美絕倫而為其特色,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後世的珍藏。
最早產生於唐代的鈞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唐宋以後的帝王都把鈞瓷列為御用珍品,相傳
唐玄宗
大博物館
元均
鄭州古玩城
質量事故
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在宋代五大名瓷(汝瓷、均瓷、官窯瓷、哥窯瓷、定窯瓷)中,均瓷以其胎質堅硬敦實,造型古樸典雅,釉色厚重豔麗,窯變色彩變化萬千精美絕倫而為其特色,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後世的珍藏。
最早產生於唐代的鈞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唐宋以後的帝王都把鈞瓷列為御用珍品,相傳
唐玄宗
曾下昭立令:“鈞不隨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為稀少。世界著名的各大博物館
雖有收藏,為數亦寥寥無幾。故傳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雅堂無鈞, 不可誇富”之說。 均瓷的製作工藝,自宋代發展到頂峰之後,各代都有其獨特的工藝特點:北宋的雍容厚重、南宋(金)的玲瓏自然、元均
的色彩奇幻斑斕都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不過,經過元末的社會動亂,人民離散之後,明清的均瓷藝術內涵就開始衰落,到了晚清時期,雖然其間有人重新發掘燒製過一些均瓷產品,但在離亂之中均瓷藝術幾乎失傳湮滅。直到解放以後,均瓷藝術才煥發了新的生機。 人們在研究均瓷藝術的同時,對其燒製工藝同樣有強烈的探知慾。從均瓷生產工藝的拉胚、制胎、上鈾、託器、窯溫等都有發掘研究的成果,對今天再現均瓷藝術的光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裡展示的是鄭州古玩城
珍藏的一件金代(南宋)時期均瓷燒製過程中的“錯體”,實際上應該是均瓷生產中因質量事故
造成的特殊現象:連缽均瓷碗。 一件近乎完美的均瓷碗,經過窯變後產生色彩被稱為“雨淋牆”或者“孔雀開屏”——淺籃色的釉面上自外向內均勻分佈著從大到小的豔麗色斑,看區域性若斜雨稀疏濡溼了淡藍色的牆壁,若從中心看又象孔雀開屏般美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