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是。

    過去,太子作為儲君,從小就有伴讀。

    這些伴讀一般都是軍政高官的後代,也是為太子將來建立一個基本班底做準備。

    這些伴讀的數量也就是十來個,都是大臣們瘋搶的目標。

  • 2 # 勇戰王聊歷史

    這句話基本上是正確的。

    伴讀,最早出現在宋朝。在當時,這個“伴讀”可是個官職,從九品。皇族宗室子弟讀書的時候,都需要“伴讀”陪著宗室子弟讀書。目的主要是烘托出學習氛圍,當然,伴讀也相當於“陪皇子玩耍,伺候主子的小奴才”。

    太子的伴讀,一是所謂的“大官的兒子”,二是其他皇子。太子的伴讀很不好當,因為,老師不會直接處罰犯錯的太子。而是,讓伴讀替太子接受處罰。

    明朝時,藩王的兒子們也會以“乳母”的兒子作為伴讀。明世宗朱厚熜還在藩地的時候,是他乳母的兒子陸炳給他當伴讀。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時無嗣,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陸炳也跟著“發小”朱厚熜去了京城,還當了錦衣衛,成了明朝最強錦衣衛指揮使!嘉靖十八年,陸炳隨駕南巡至衛輝,夜裡行宮失火,火勢太大沒人敢進去救人。陸炳冒大火,背出了世宗。

    清朝時,陪太子讀書的可能是其他皇子。因為,清朝在胤礽以後,就沒有再昭告天下設立太子。所有皇子一起讀書學習。當然,一些宗室王爺和親信滿族大臣的孩子,也會進宮伴讀。

    清朝最出名的伴讀應該是曹寅,他還是漢八旗。當然,這個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曹寅是15歲才給康欣當了侍衛。曹寅在《康熙大帝》中的藝術形象,就是魏東亭!

    大學考研的時候,老師會給準備考研的學生提幾個建議,其中有三條非常重要:第一,一定要報一個考研班;第二,一定要在學校考研教室佔座!第三,要拉一個同學作伴。

    這三點建議,就有“伴讀”的意思。自己一個人準備考研,容易鬆懈,沒有學習氛圍。所以,要找個同樣有考研志向的同學,一起備考。而且,還要在考研教室學習,最好再報上考研班,就是為了有考研氛圍。

    在這裡,考上的學生,就是“太子”;沒考上的,就是“伴讀”。當然,還有個更準確的稱呼“分母”。

  • 3 # 師說歷史

    一、明確太子的定義

    1、狹義的太子是皇帝在“兒子”中選定的繼承人。

    2、廣義的太子是皇位的繼承人,這個時候太子只是一個職位,不一定有直系的血緣關係,可能是皇帝的兄弟、子侄,甚至一些不相干的人。

    二、皇子教育的發展歷程

    1、周朝到秦朝:嫡長子繼承製度,教育資源也相對匱乏,國家為了防止皇子內鬥奪權,往往只培養一個繼承人,其他孩子的教育質量都很差,尤其是庶子,簡直還不如一條狗。所以當太子早死的時候,國家往往會出現動亂。

    2、漢朝及以後:嫡長子繼承製度被破壞,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充裕,國家對皇子們實行“梯隊化”管理,太子的資源是最優質的,其他皇子也配備較好的教育資源。

    三、太子教育與其他教育的區別

    1、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皇帝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周朝其實是長老輔政制度),全國的資源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有點類似企業大股東兼董事長。

    2、太子作為未來的皇帝,學習的內容更多是“帝王之術”,通俗的來說,就是“說儒家的話,做法家的事”,做對的事。其他皇子或官員的孩子學的則是“為臣之道”,通俗的講,就是在思想上講“忠君愛國”,在業務方面講“把事情最對”。

    3、用現代教育來類比,太子讀的是EMBA,側重戰略,但為了把握戰略的正確,需要了解一些戰術;其他皇子及官員的孩子讀的是MBA,側重戰術,但為了把事情做好,需要了解戰略。EMBA與MBA的教育有相同之處,也有差異的地方,只是側重點不同。

    4、EMBA和MBA對學員背景的要求不同,EMBA更多面向的是企業主和職業經理人,MBA更多是針對企業的中基層管理者。這個定位是非常精準的!企業主和職業經理人不會太多關注執行的細節,但需要了解;中基層管理者因為沒有太多的資源,即使懂再多的戰略,也沒有用武之地。

    四、結論

    1、太子、其他皇子、官員的兒子,學的內容有相同之處,所以會有一些課程一起讀,這也是培養太子班底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太子也有特別的課程安排,有別於其他皇子和官員的兒子。

    2、歷史記載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太子伴讀是:漢武帝的韓嫣和張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難打火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