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韻書舍

    趙孟頫是元朝的大書法家,是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之一,尤其以楷書和行書最善長,對後世書法的影響極大。

    《赤壁賦》是宋四家蘇軾的作品,趙孟頫近50歲的時候書寫的行書作品

    如何評價趙孟頫創作的《赤壁賦》書法作品?本人書法學識不高,不能評價,願與各位書友一起學習。

  • 2 # 子衿書法

    趙孟頫書法作品《赤壁賦》,有前後二賦。均為他四十八歲時所作。

    這是他為人所求而作。前後二賦,一氣呵成。前賦行筆舒展神逸,靈動秀美。後賦沉實韻雅,氣定神閒。雖是同時所書,在前賦書寫完後,起身品茗數口,稍事休息。在重新回來書寫時,行筆沒有前賦少了稍許灑脫,多了幾分溫潤。後賦至中間部分,越寫越心暢神融,直到結束,是全部二賦最精彩的部分。

    趙孟頫有日書萬字之稱。前後《赤壁賦》,二賦相加不足千字的作品,在書寫時,能夠盡心的精雕細琢。手腕的活動充分的發揮到最佳狀態。我們在觀賞他的這幅作品時,如置身於明亮的月色之中,心情舒緩平和。決無讓人燥動上火,躍躍欲試的衝勁。

    我們平時聽人說的“書卷氣”,在趙孟頫書法作品中,就存有濃濃的書卷氣。如果不知道書卷氣,只要盡力模仿他的書法作品,慢慢就會懂得,原來書卷氣,就是不激不厲,志氣平和的去書寫 。趙孟頫書前後《赤壁賦》,給我們帶來的是溫婉秀美。卻被現代某些書法家貶斥為俗書。沒有骨力。那麼我想知道,成天的劍拔弩張,剛佷好鬥,這是一個學文習字的人該做的嗎?我們今處太平盛世,謙和禮信,才是立身之本。把謙讓的傳統拋棄,非要把自己裝扮成鬥士,與我們的時代不苻啊!

  • 3 # 大成國學堂

    一、《前後赤壁賦》是不是趙孟頫的代表作?

    往往書法家都長壽像趙孟頫王鐸王羲之那樣六七十歲的壽命,在當時的時代其實算高壽。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均壽命39—46歲,鍾繇79歲,衛夫人77歲。隋、唐代人均壽命43—4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顏真卿76(非自然死亡),柳公權87歲。宋代人均壽命41—52歲,陸游,85歲。明代人均壽命46—56歲,沈周,82歲。文徵明89歲,董其昌81歲,傅山77歲,八大山人80歲。清前期人均壽命45—51歲,清後期人均壽命31—34歲,劉墉、翁方綱都85歲。近代同樣如此,齊白石先生更是年近八十得子傳為佳話。

    書法與生命科學的問題我們這裡不談,只需要一個結論,書法家的“人書俱老”到底是什麼年齡?

    趙孟頫的字,在二十來歲迎娶管夫人幾天為管夫人寫的黃庭經就已經是成熟書法家的模樣,放今天的書協已經足夠擔任書協楷書專業委員會的老大(人家是魏國公,做主席也夠了:)。54歲的作品《前後赤壁賦》丰神俊朗、瀟灑飄逸、書卷氣十足,與蘇軾的辭章相得益彰,堪稱雙璧。今古無數人寫過《赤壁賦》,能像趙氏《赤壁賦》這樣,展卷即一股清氣撲面而來的,當真不多。可以說僅次於蘇軾自書《赤壁賦》的版本。

    作為最能反映趙孟頫書法特徵和筆法特徵的《前後赤壁賦》,作為代表作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趙孟頫最成熟作品。

    可以說,學趙,該賦極為適合,但要以此為座標衡量趙氏書法的高妙,卻並不足夠。主要原因就在54歲的趙孟頫並沒有攀到人生的巔峰,從政治事業、佛學素養、文化底蘊到書法追求的自我面目都是如此。總之一句話,還不是“人書俱老”。

    二、趙孟頫《前後赤壁賦》適不適合臨習?

    真正“人書俱老”的作品其實是不適合臨習的。就像上好的吉林老山參不適合棒小夥子去吃,強行去吃就要考慮鼻血長流不止的問題。

    大成書法四維:筆法、結字、節奏、氣韻。

    在這四維裡,趙孟頫前二維都已經到達人生巔峰,唯獨閒適超邁、筆法隨意揮發、必有所中的境界還是沒有達到。

    “人書俱老”的作品往往會忽略筆法結字的規則,孔子說“人過七十而不逾矩”,在無法中體現真正“大法度”,追求氣韻等書法技術以外的東西。而恰恰這些不是一般學書者能夠體會,更別說學習。學書者最需要的打好筆法功底、學好結字規則與變化,恰恰是大師們在“人書俱老”階段不屑於去做的。

    而趙孟頫《前後赤壁賦》點畫精準、一絲不苟卻又風馳電掣、功夫純熟,這裡所蘊含的筆法和結字的法度都更適合學書者研究揣摩和臨寫。

    所以,趙孟頫作品浩如煙海,適宜做帖的,行書中《前後赤壁賦》當屬第一。

    三、趙孟頫《前後赤壁賦》的學習要點在哪兒?

    1、以行意作楷,以草法與行書作“雨夾雪”的搭配。

    趙孟頫的草書是比較標準的二王帖學,法度謹嚴,雖然筆法上對二王做了不少減法,少了一些變化的同時也多了適宜後世學習的好處。

    而行意作楷,要求臨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大作業量,先熟了,再談像。所以最好採用逐字、逐詞再到逐句的精臨法。功夫下的苦,學趙才能有所成;

    2、《前後赤壁賦》本身是一篇中華文道的代表作,而趙孟頫的文化素養在煌煌數千年中華文化史上是數得著的,無論深度還是廣度。學這個帖,一定要對《赤壁賦》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和喜愛。當你愛上它,也愛趙孟頫,學起來會事半功倍,這叫“與古人合”。這是一條通用的學書捷徑;

    3、選帖要謹慎

    米芾說“石碑不可學”,這句話未見得全對,比如唐楷的點畫較規則少變化,學碑拓也未為不可。還有褚遂良《雁塔聖教序》那樣的鐫刻極為精良的“神作”,與真跡差異的遺憾也大為減少。

    但行書、草書、帖學的小楷,以碑刻學習,無異於“緣木求魚”,當我們對比智永千字文的碑拓與墨跡的比較、靈飛經的碑拓與真跡的比較,幾乎能看出生死之辯。墨跡神完氣足、筆鋒轉換清晰可見。

    見帖如親見古人書寫,而碑上,氣息阻斷字如運算元,濃淡乾溼潤燥更是無從談起。尤其印刷品將古人真跡切割成一頁一頁,整體章法無跡可尋,很多地方的“換氣”簡直有莫名其妙之感。相信古人見了自己作品的印刷品,也會勃然大怒。

    建議用“法帖3.0”的超精真跡複製,如對古人親書,相信會大幅提升學書效率。

    至於價格,對比一些所謂“質優”的高價字帖(如孫寶文系列),基本齊平,道理很簡單,現在的書籍出版業本來就是暴利產業。

    “法帖3.0”學書、讀帖、裝飾均可,直面古人的不錯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店開張顧客聚會主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