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zike

    烏欖的特性與栽培技術

    一、經濟價值:烏欖又稱黑欖、木威子,為華南特有的果樹之一,目前在海南島天然林中仍有不少野生;廣東中部以南多有栽培,尤以從化、增城、番禺、東莞、德慶、信宜、茂名、鬱南、博羅等縣為主要產地;福建、廣西、雲南等地均有分佈。烏欖果肉用於醃製作欖豉(即欖角),可作菜餚及涼果,但不能生食;核仁(通稱欖仁)味甘美,常用於餅餌作餡,為南方很好的小食品;欖核作藝術雕刻品,又是製造活性炭的良好原料。烏欖也是一種產量較高的木本油料樹種,其欖肉、欖仁均可榨油。壽命長,結實多。一般壯年樹單株年產果125-350公斤,最高單株年產果達800公斤;欖肉佔果重的60—67%,欖肉含初制油42%,經加工後可得精欖油,含油量為28%,油色棕黃,通常作食用,粗油可供製肥皂及工業原料;欖仁含油50%,榨油出油率43%,油淺黃色,是一種珍貴而營養豐富的食用油。木材灰黃褐色,材質頗堅實,結構尚細緻,比重0.53,供建築、傢俱、木屐等用。

    二、烏欖特性:烏欖屬橄欖科橄欖屬的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一般10-16米,胸徑達1米。單數羽狀複葉,長30-60釐米;小葉15-21,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5釐米,寬3.5-7釐米,基部偏斜,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無毛,下面側脈先端上彎,在葉緣相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於複葉。果橢圓形,較橄欖稍大,熟時紫黑色,被白粉,果核兩端鈍。花期有3-4月開花,8-9月果熟;亦有夏秋間開花,果實在10-11月間成熟。烏欖在廣東中部以南各地已栽培很廣,都以產果實為經營目的,修整成稠密而闊大的球形樹冠,生長茂盛,樹冠覆蔭直徑有達18米的。烏欖經過長期的人工栽培和嫁接的改良,已有很多品種,如立秋烏、黃莊烏、斜生鳥、羊角、秧地頭等。烏欖性喜暖熱氣候,按其自然分佈看來,抗寒性不如橄欖,但能耐短期霜凍。陽性樹,多栽培於海拔較低的山地、丘陵及平原沖積土上。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適應性較強,凡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而有充分光照的立地上生長很快,實生苗栽植約7-8年開始結實,嫁接植株接後2-3年即可結果,單株可收5-25公斤,以後逐年增加。

    三、栽培技術:

    1、採種:一般於8—9月間果實由青綠色轉為黑色時即成熟,但在廣東增城有些栽培的早熟種,如早欖和立秋烏等,在7—8月間成熟;黃莊烏則於10月成熟。採種母樹應為品質優良的植株,採時可用小竹竿輕輕敲打果枝,果實即可脫落;敲打時注意從內向外,順果枝伸出方向進行,以免傷果枝,影響來年結果量。果採回後,用50度以下溫水將果實泡浸20-30分鐘,待果肉變軟後剝出種子,然後用溼沙層積,以加快種子後熟,促進萌發。翌春播種前可用開水浸種,俟其冷卻後,再浸在冷水中24小時,即可播種。千爽的果實,因品種不同,每公斤有6-116顆,種子每公斤有234-324粒。

    2、育苗:圃地要選擇地勢較高而排水良好的深厚肥沃沙質壤土,且Sunny充足,避免低溼、廕庇、瘠薄和當風之處,最好在秋季先行整地,翻土越冬,於次年春季2月起畦播種,用點播法,育1-2年生苗的,每隔15釐米播種1粒,如育8年生苗,則可在1米寬的床面上開三條平行的播種溝,溝距為35釐米,在外的播溝離畦邊為15釐米,播穴距則為15釐米,每穴播1粒,每畝約需種核45-65公斤。播後宜覆混有腐熟堆肥的、厚約3-4釐米細土一層,並蓋草;此後天旱時隔日淋水1次,約40日後開始發芽,發芽率一般達90%,可在當年7月間結合除草、鬆土,在雨後施肥1次,次年則在3-4月及7—8月各施肥1次,可用腐熟堆肥。通常1年生苗高為50釐米,2年生達120-130釐米,如以產果為目的,可用2年生苗定植。但據廣東番禺及增城的果農經驗,多用3年生苗定植,因苗較粗壯,便於在定植的當年或次年進行嫁接。用8年生苗定植時,將苗木離地約120釐米處截斷,不留枝葉,並用禾草包紮樹幹,以減少水分蒸發。

    3、定植:栽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力中等而呈酸性土壤或平原沖積土,過於堅硬、瘠薄和多石礫的地方,不宜與烏欖生長,尤應避免積水之處。定植在春季天氣轉暖時的陰雨天進行,但秋雨多的地方秋季陰雨天亦可。栽植株行距宜為10-12米,最好全墾整地,實行農林混作。烏欖還可用粗枝扦插定植,插後5-6年即可結實。撫育管理和樹木保護等技術措施可參照橄欖部分進行。

    4、採收和貯藏:烏欖在7-10月間,當果實長大,全樹有90%的果實色澤變灰時,即可採收。採收、包裝和貯藏方法與橄欖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康7500和佳能80D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