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關於“身靜是末,心靜是本”。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如何理解,又如何能夠做到?
8
回覆列表
  • 1 # 山裡家人

    禪的最高境界是無字;

    愛的最高境界是無言;

    音樂的最高境界是無詞;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

    心靜,方能進入一種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妙境,

    以靜心看世界,

    世界便是一片充滿清幽安寧的綠洲,

    即使有鳥鳴蟬噪,

    也會感受出“林愈靜山更幽”的意境來。

    心之性之悠悠,

    全身心沉浸到朝霞西暉或明月清風中,

    心更純,氣更靜。

    心純氣靜中便有通體爽快之感。

    心靜,就是人在思維中

    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雜念,摒棄外界干擾

    而獨立思考一件事情,

    進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

    實質講的是一種意境,

    更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心態。

    我們無法左右天氣,

    但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

    我們無法左右別人的思維,

    但我們可以把握自己的思想。

    心靜時,

    靜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風明月相戲;

    靜如山石之沉穩,只納樵夫仁者棲身;

    靜如海月之平和,只孕珠貝之翕張。

    心靜則物時俱靜。

    心境如水,依物隨形。

    道家的練心練氣,是靜,

    儒家的修身養性,是靜,

    佛家的六根清淨,還是靜,

    常人的學問,修靈性,亦是靜。

    心靜自然涼,

    它是一種氣度,一種品質;

    它是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適;

    它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鎮靜;

    它是林則徐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剛強;

    它還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寬容,

    更是“以德報怨”的佛陀式的大度。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

    心不靜則理不清,理不清則事不明,

    必然會陷入迷茫。

    人一旦進入了“靜”界,

    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紛爭;

    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災禍。

    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思考。

    世界萬物皆有心。

    天有天心,天心靜,萬籟俱寂,神秘而精美;

    海有海心,海心靜,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詳;

    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靜,

    與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櫻花,死如落紅;

    天人合心,人心靜,心如碧潭,靜如清泉······

    身靜乃是末,心靜才是本。

    守住一顆寧靜的心,你會由衷地感嘆:

    即使不夠快樂,

    也不要把眉頭深鎖,人生本短暫,

    為什麼還要栽培苦澀?

    守住一顆寧靜的心,你會明白

    博大可以稀釋憂愁,寧靜能夠驅散困惑。

    是的,沒有人知道遠方究竟有多遠,

    但是開啟心靈之窗,

    讓快樂的Sunny和月光進來,

    寧靜之中便有了一支永不熄滅的快樂之歌!

  • 2 # 傳人旋風

    朋友,您可能想到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心靜,自然涼。 心清則靜。欲心靜必先心清,心靜後方能心更清。曾經看過一本書中寫道:禪的最高境界是無字;音樂最高境界是無詞;愛的最高境界是無言;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最高境界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看到這些境界,我便想:一個人的心的最高境界應變是什麼?自己給自己一個答案:心靜。 心靜,就是人在思維中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雜念,摒棄外界干擾而獨立思考一件事情,進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實質上講的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底鳴的心態。心靜時,靜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風明月相戲;靜如山石之沉穩,只納樵夫、仁者棲身;靜如海、月之平和,只孕珠貝之翕張。只要內心世界是寧靜的,所有的動則會變靜。無論是風聲、雨聲、雷聲;還是虎哮、猿泣、蟲鳴聲;也無論機器隆隆、槍鳴炮轟聲;亦或是哭聲震天、笑語歡歌聲……都不會打擾你內心的沉靜。無論是床前月光的時靜,還是春雨潤物的物靜,都不如心靜。心靜,則物、時俱靜。 心靜如水,依物隨形。然而,在這個充滿了喧囂、嘈雜的時空,聲波重疊交叉的聲波在無序地傳播著。欲尋的清靜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顯得越來越來珍貴了。尤其生活在喧鬧的城市,享受寧靜已成為一種奢侈。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說:“無為自化,清靜自在。”清靜自在四個字,多年來一直是讓我心儀的境界。說到清靜,我就會想到柳完元的名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給我送來了一幅萬籟俱寂、清幽恬靜的絕美景色,讓人感受到了至清至靜的天地人合一的完美和諧。 心清則靜。道家的煉心煉氣,是靜;儒家的修心養性,也是靜;佛家的六根清靜,還是靜;常人做學問,修靈性,亦是靜。心靜則涼,它是一種氣度,一種品質。它是孔子的“莫春者,……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灑脫;是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適;是柳子厚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鎮靜;是林則徐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剛強。它還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寬容,是“以德報怨”的佛陀式的大度。 唐朝司馬永楨說:“靜則生輝,動則生昏。”所以說,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慾望都是來自不清靜、不安穩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靜的自然和諧,有修身養性的積極處事態度,遠離悲觀厭世的消極逃避,能控於己、制於心,方可萬事不亂,世俗多於煩事的世俗人生,就會少了許多煩惱。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有童年的嬉戲,少年的好奇,青年的渴望,步入中年後做的最多的是對人

  • 3 # 甜甜愛古箏

    能干擾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

    能傷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開。

    你若平和,無人可恨;

    你若不究,無人能擾。

    遠慮無窮盡,莫讓遠慮成近憂;

    未來有段路,活好當下才是真。

    誰活著都不易,想想自己的不如意,

    再看看他人的苦苦掙扎,學會知足。

    以歡喜心看得失,得到就是驚喜;

    以供養心付出,付出就是福氣。

    真正有福氣的人,不是隻享樂,

    無需勞作,而是可以給他人帶去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通過後期使攝影作品部分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