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行天下崔

    莊子為什能活80多歲首先是心態好,再一個從他的作品逍遙遊就能得出答案,逍遙遊講三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聖人無名”,說是要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緊承上一部分繼續闡述的是“無己”,說“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說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第三部分說的是什麼是真正有用和無用,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有用,在社會活動中不受任何約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興趣。

    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說莊子夫人去死,莊子顯得並不傷心,說是他拿著盆子去敲,當別人問他時,他解釋說是夫人從一個形體到另一個形體的過程。從以上證明莊子人生達到了一定的境界,能面對所有一切,才是他能活80多歲的主要原因。

    顏回只活40多歲的原因是太謹慎,孔子誇他不迀怒,不二過。(意思是不把自己怒氣發在別人身上,同樣錯誤不犯第二回)。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顏回和老農打賭,顏回說3x8二24,老農說是23,老農以命打賭,爭的不可開交,最後到孔子跟前理論,孔子說老農對了,老農走後,孔子誇顏回救人一命。顏回主要是作事太認真,謹慎,不發洩怒氣,所以說他只活40多歲。

  • 2 # 樊虛

    顏回春秋時人,給人的印象是好學、會學、博學、謙虛、仁厚、有親和力。

    好學。孔子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會學。子貢說:“回也聞一知十。”

    博學、謙虛、仁厚。曾子說:“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親和力。孔子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顏回對老師孔子景仰滔滔,由衷讚美說,夫子的道德學問,如高山,如厚土,令人仰望,引人鑽研,夫子循循善誘,使我博學達禮,越學越爽,欲罷不能。孔子喜極顏回乖學生,大加表揚:“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又忍不住惋惜,顏回德藝雙馨,卻生活貧困,端木賜(子貢)那傢伙不安分,做生意發大財。

    淡飲簡食,居陋處樸,清心寡慾,只迷醉學問,按理說,沒有什麼大變故,即使不延年益壽,至少生涯平穩才對,顏回卻終於四十一歲,何故?

    儒學是入世之術,“學而優則仕”,學以致用是儒生的理想。孔子當過魯國大官,解職後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不就,自我解嘲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起用,就幹,不用,就隱伏,只有我與你有這樣態度吧!)顏回一直隱伏,沒幹過實務。

    同病相憐一番後,單誇顏回:“三年學,不至谷,不易也。”(讀書多年不想去做官,這樣的人很難得。)實情是,顏回不是不想出仕,而是勤於務虛,拙於務實。孔門能人眾多,白天睡覺的懶蟲宰予,面目嚇人的醜鬼子羽,都有所成就;顏回是首席門徒,交不出成績,難免心情焦慮,既然務實手欠,那就專注務虛,在義理上有所建樹,效果怎樣呢?“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老師的成就卓然高立,有心攀登,無力逾越。精神緊張加上生活清貧,顏回二十九歲已經頭戴白髮。

    顏回亦步亦趨、因循守舊,孔子頗有微詞:“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悅。”(顏回啊,不是能幫助我的人,對於我的話,沒有一句不心誠悅服,從來不提出補充和修正。)其他人如子路、子貢等,有時敢於質疑孔子言行。顏回沿行師道,未能走出自己的路,撐到四十一歲,心力交瘁,猝死。顏回學業無突破,然尊師重道、心無旁騖,人品和治學態度世所稱頌,古有三不朽,立德居首,孔子仍視他為得意門生,對他的死,孔子悲號:“噫!天喪予,天喪予!”

    春秋逝,戰國替。戰國中葉,宋國冒出一位妙人,姓莊名周,後世尊稱莊子。莊子是極端悲觀主義者和徹底樂觀主義者,當過漆園吏,覺得拘束不好玩,辭職扯呼。

    漆園吏官小,莊子才不屑?不是,再大的官位也鄙棄。楚威王風聞莊子大名,派使者攜厚禮誠意,聘他當相國。莊子說,見過犧牛嗎?養尊處優多年,身披錦繡綵衣,被拖入太廟充當祭品,這時候,想做一隻活蹦亂跳的小土豬也不可得了;尊使請回吧,不要汙辱我,我終身不仕,比起受君王管束,我寧願是王八滾爛泥濁水,以此快慰天性。惠施是莊子好友,在魏國當相國,莊子去探望他;有讒言說,莊某是來搶相位的!惠施嫉恨恐慌,派手下搜捕莊子三天三夜;莊子見陣仗嚇人,躲起來,待得知原委,啞然失笑,惠施這傢伙利令智昏。現身說,鳳凰從南海飛往北海,非梧桐樹不棲,非竹子果實不食,非醴泉水不飲;貓頭鷹撿到一隻死老鼠,怕鳳凰來搶,仰頭髮聲威脅;惠施你因死老鼠要害我嗎?

    莊子課徒、釣魚、編草鞋維持生計,入不敷出時,向友人借貸;居窮閭陋巷,衣麻布粗縷,破了打補丁美飾。甘處貧賤、貧賤不移,在莊子看來,君君臣臣於朝堂,汲汲啜啜於名利,蠅營狗苟於人際,簡直生不如死。一次去楚國,路邊見一個骷髏,眼窩那麼空那麼深,牙齒那麼長那麼尖,猙獰怪趣;莊子拿馬鞭敲敲它說,先生是橫死,還是壽終?骷髏呲牙空目,似笑非笑;夜裡莊子枕骷髏睡覺,夢見骷髏說,你是胡思亂想的辯士吧,你說的耽欲兵禍自盡壽終,都是活人才要擔待的憂慮,死人無這些煩惱,死後沒有君臣等級繁文縟節,不必一年四季操勞,與天地歲月同在,樂過南面為王。莊子不信說,請司命大神復活你,與親朋戚友為伴,如何?光溜溜的骷髏深深皺著眉頭,差點皺得額骨開裂,斷然拒絕棄樂就苦。

    從如此認知出發,莊子勘破生死玄關。晚年妻子離世,莊子鼓盆而歌;聚氣成人,人死氣散,人的一生,從無到有,從生到死,完成從氣到氣閉環,像春夏秋冬那樣週而復始,或歌或泣,因人而異。莊子自己臨終,囑咐家人門徒切勿厚葬,就以天地為棺槨,與日月星辰為伴,一任自然風化。“齊物物化”是莊子的核心思想,唯其如此,才能實現精神絕對自由的“逍遙遊”;還是漆園吏時,莊子做過一夢,夢裡變成蝴蝶,飄逸翩飛,醒後迷糊疑惑,究竟是自己夢化蝴蝶,還是蝴蝶夢化自己?大概這就是“物我同化,物我齊一”。

    莊子活得恬淡無爭,遊弋人間,遊戲人生,玩世不恭的作派,是對人事物理的莊式實踐;安貧樂道是主動選擇,壽至耄耋之年。顏回抱持濟世熱忱,可惜欠缺實幹能力,被動安貧樂道,這又與儒家的入世要求相沖突,導致勞心勞形,情深不壽;對顏回歷代評價很高,尊為“復聖”,而從史籍記載的一鱗半爪事蹟看,是一個讀死書死讀書的書呆子形象。兩人壽命長短,與思想境界、處世心態有莫大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軍機又在伊境內墜毀,調查顯示飛機無被攻擊跡象,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