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10342019456

    所謂“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的合稱,三者分別指明清時代開科取試的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明代也以殿試的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明清時代,科舉考試分為四級,即院試(縣、府試)、鄉試(省試)、會試(京試)和殿試(廷試)。 院試在縣、府舉行,童生可以參加院試,考取的稱為“生員”、“相公”或“秀才”。

    鄉試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生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的稱“單人”,舉人的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才有資格參加,考中了的稱為“貢士”。第一名貢士稱為“會元”。殿試是最高階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貢上才有資格參加,考中了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合稱“三甲鼎”。

    “連中三元”一語源於封建社會科舉考試製度。科舉制度經過長期演變和改革,逐步固定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的形式。鄉試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第一名,自然是“連中三元”了。據統計,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實行的1300年中,連中三元的只有17人。清代長洲人錢柴,在乾隆年間連獲鄉、會、殿試第一名,乾隆愛才,親賦“三元詩”紀瑞致賀。“連中三元”一語由此而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和物件約會一般你會選擇什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