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般以皇帝的審美為代表,上行下效,可是朱棣本人的偏好好像也不是這種簡潔款啊,你怎麼看?
5
回覆列表
  • 1 # 四匆

    宋朝才是單色釉為主吧。

    瓷器,茶葉和絲綢一直是中原輸出的大宗商品。

    元代青花瓷大成,通過蒙古汗國的草原貿易通道大量出口日用瓷,從中國直至中亞和歐洲。

    元代青花的青料,也就是鈷土礦來自於波斯。在清除雜質後,磨細,調水和勻,就是可用的青料。然後筆繪生胚之上,罩以透明釉,過窯燒出,花紋呈色青翠,若不罩釉,花紋仍如黑色。如將青料摻入釉中,即成蘭釉。青料含有錳、鈷、鐵等氧化物,而青花的蘭色主要是鈷的作用,因此青料也稱鈷料。

    在明朝成立的戰亂之後,原本蒙古人主導的青料引進渠道就中斷了。窯廠只好重新開始尋找中國產鈷土礦代替。洪武到永樂年初中國產青料並不理想,與以前的進口料鐵、錳、鈷的成分有異,配比工藝還要探索,效果不佳。所以青白瓷更多。

    直到鄭和下西洋從中亞伊斯蘭帶回蘇麻離青,重開原料海上貿易,景德鎮的永樂青花才慢慢得以大成。到了成化正德年間,中國產青料才找到優質可靠的礦場,相應的工藝才成熟。清代就只用國內的色料了。

    這和皇帝的審美無關,只和生產原料的貿易有關。

  • 2 # 大鬍子說史

    明朝並非是只是以白瓷作為代表的,其實他是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 首先,所有人都知道,元朝的青花瓷是非常著名的,但是到了明朝建國後,白瓷取代了盛極一時的青花瓷,成為了洪武和永樂兩朝的首選。

    除了皇帝的偏愛外,其實工藝的問題也是個很實在的問題。 由於元朝的疆域比較大,而蒙古攻陷歐洲後把各路能工巧匠和各種資源壟斷了起來,而在元朝的版圖上,很多盛行稀有礦石的產地也成了元朝的瓷器花紋的重要調色劑。 而當明朝建立後,元朝的貴族北遷,從而切斷了各種稀有礦石的運輸渠道,而此時,沒有了調色的原料,明朝前期的白瓷工藝就成了不得已而為之。

    而經過了朱元璋時期的勵精圖治,到了永樂年間,明朝到了鼎盛的時期,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而鄭和下西洋,其實是從南方為明朝打開了另外一條渠道。而當時的稀有金屬的進口,又恢復了瓷器工藝的多樣性。 所以從明朝中後期開始,中國瓷器無論從釉色,還是花紋,都有著毫不遜色於元朝的變化,而此時除了官窯外,民窯的工藝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民間各種釉色的實驗也隨之開始,朗紅、法蘭金等等釉色的配比比之宋、元時期的青瓷和青花的配色更加讓人耳目一新。 而經過明朝的發展後,瓷器的工藝真的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清朝時出現的琺琅釉的瓷器,也成為了瓷器配色的又一大進步,而這種進步就是從明朝開始的。

  • 3 # 國家人文歷史

    白瓷是中國傳統瓷器分類的一種,除了白瓷還有青瓷、青花瓷、彩瓷等分類,白瓷作為其中最為素白的一類,是以低含鐵量的瓷坯,生坯掛釉,施以含有極微量呈色劑的透明釉高溫燒製而成。明代黃一正在《事物紺珠》一書中記載,永樂、宣德“二窯皆內府燒造,以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可見永樂年間的瓷器較元代少了花樣,多了素淨,原因如下:

    一是原料工藝原因。眾多周知,元代的青花瓷盛極一時,一方面有賴於中國瓷工藝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與元朝的擴張分不開。元在對外拓展疆域的同時,也囊括了數量可觀的各類資源,其中就包含制瓷工藝所需的礦產資源,有了極為豐富的調色劑,元代的瓷器也呈現出繽紛的色彩,且以青花瓷最為出眾。明代元后,喪失了一些源於歐洲及中亞的色彩原料引進渠道,永樂以前的中國產原料也不甚理想,索性就將重點放在了造瓷工藝上,因此雖然永樂瓷器偏素,但工藝絕對精良。所以某種程度上,永樂瓷器的素是色彩原料匱乏的產物。

    二是皇帝個人偏好。在《明太宗實錄》中有記載說:“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砂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可見永樂皇帝對於“潔素瑩然”的瓷器有著別樣的偏愛。而皇帝的偏愛則會直接轉化為當時的流行趨勢,各大官窯也將更大的精力放在白瓷等素白瓷器的製作上,白瓷的製造工藝也在永樂年間達到巔峰。

    其實並非永樂年間的器具都很素,中國民間的瓷器製造者們從未停止過對於造瓷工藝的鑽研和嘗試,除了白瓷、甜白瓷這樣素淨的工藝品以外,還有青花、紅釉等頗具特色的鮮豔瓷器,隨著鄭和下西洋以及國內礦產的不斷髮掘,在造瓷工藝者精湛的技藝推動下,中國的造瓷工藝日臻極致。

  • 4 # 瓷器鑑定真知堂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確實永樂朝前期瓷器是以白瓷為主的,後期鄭和下西洋回來之後,青花瓷才逐漸多起來。但永樂時期白瓷流行,也和當時皇帝的個人喜好有重要關係。

    永樂時期瓷器三寶,以棕眼甜白為常,蘇麻離青為飾,鮮紅為寶。鮮紅器洪武時期尚未出現,永樂時期始作,可能和鮮紅土,一種特殊的著色劑的被發現有關係。這種鮮紅瓷器,當時傳說以西紅寶石為末入釉,這種可能性不僅存在而且極大。這種所謂的西紅寶石,極有可能是鄭和從西洋地區帶回來的各種寶石類中的一種,以之入釉可以燒出寶石紅色。

    但永樂時期一改洪武皇帝愛好釉裡紅的傳統,以白瓷為主,則主要是因為朱棣從小就一直生活在北京,並且掌握兵權,長期與蒙元軍隊作戰的原因。

    北方遊牧民族有個特點,都喜歡白色。金人尚白,蒙古人也尚白,即以白為貴色。這和一到冬天北方大雪白茫茫一片有莫大關係。熟悉的景色就是最美的景色。長期與北方遊牧民族打交道並生活在北方,使得朱棣和普通南方人不一樣,慢慢接受和喜歡了北方民族的風俗和喜好。

    所以,當回回進貢玉碗給皇帝時,朱棣說,朕所用的白瓷,潔素瑩然,甚似於心。並非虛言,而是真心話。再加上永樂時期由於朱棣喜歡白瓷,白瓷技術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界。所謂甜白,其實更類似羊脂白玉。可以說,南宋皇帝追求了上百年沒有燒製成功的和田白玉(他們只燒出了青玉和青白玉),在永樂朝終於成為事實。見過這種甜白瓷真品的朋友,無疑會對筆者所言加以認可。

    再加上由於明初明朝還沒有完全掌握與中東西亞地區聯絡的河西走廊一線,絲綢之路不暢通,早期的明帝國缺少元朝那種青花進口鈷料,少量的鈷料只能燒製少數器物作為交通中西之用。而只有後期朱棣打通了海陸交通線後,這種青料才得以大量進口到中國,從而創造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輝煌。所以,在永樂時期,青花瓷還比較稀罕,數量較少,這也造成了永樂時期崇尚素瓷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魚座的幸運飾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