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眼向洋看中國
-
2 # 銀河流嵐
李白眷戀當塗,鍾愛青山。並非只為仰慕謝眺,更不是窮困沒落投靠"族叔″李陽冰的無奈之舉,而是當塗交通、自然、物產、人文等因素對李白的吸引。
公元八一七年,李白死去五十五年,李白生前好友範作之子範傳,時住宣歙觀察使。尋訪了李白的後人,根據李白的遺願,於是他同當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將李白遷葬於青山西麓,終於完成了李白的遺願。
-
3 # 亭殿閣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是千年後余光中對李白的盛讚,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字字中肯,李白,他是千古第一詩仙,豪邁瀟灑,才氣無人能及,因為有了他,大唐才更令人神往,他是那個時代的傳奇,他的詩詞人人皆知,誦讀至今,可他的愛情,卻是一朵盛開在時光深處的花,美麗而隱秘……
開元十七年,李白寫了一首《玉真仙人詞》——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這一年,他與玉真公主初見,一個是聲名鵲起的詩人,一個是修道的公主,因為都好道,在兩人的共同好友、道家名人元丹丘的引薦之下,兩個人相遇了。從初見就能一揮而就寫下如此好詩來看,李白對玉真公主該是一見傾心的,不然他不會毫不吝惜的給她讚美,這首《玉真仙人詞》寫得飄逸狂放,將玉真公主描繪成九天玄女,這首詩他是傾注了感情的,只可惜,他待玉真公主如此,公主卻無心迴應。不久之後,李白離去,兩人第一次交集就這樣匆匆結束,而李白心中,也自此有一段情愫深埋於心。
以李白瀟灑豪邁的性格而言,他是一個在功名場中來去自如,天子呼來尚且不上船的人,所以,如果不是動了情,他不會在離開了玉真公主之後,一直與玉真公主斷斷續續有聯絡,玉真公主對李白是否也有情意呢?大概是有的,只是這情意不是男女之愛,而是對李白才華的欣賞,所以玉真公主才會在以後將李白極力引薦給唐玄宗,才有了李白那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才有了後來歷史上“御手調羹,龍巾拭吐”的殊榮,才有了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
然而,李白終究是個性情中人,他是謫仙,大唐的官場受不起他的豪情萬丈,他的才華橫溢,只有大好山河,大漠雪山才是他的歸宿,所以,在京城他最終被“賜金放還”,他又仰天大笑而去,盛唐少了一個官員,歷史卻多了一個詩仙。
李白衣袖一揚,功名利祿皆揮走,他的心不再受名利場束縛,他瀟灑離去,只是腦海之中始終沒有抹去玉真公主的音容笑貌,而玉真公主也在那時讀懂了這個男人,她對他的感情開始發生了變化,只是這一切她沒有告訴李白,在李白走後,玉真公主不顧唐玄宗反對,散去財產,辭掉公主的名號,前往安徽宣城修道。玉真公主此舉,究竟是為了什麼,李白或許不知道,但是千年後的我們卻都知道,因為愛,因為當他的身影已經不再出現在她的眼中,榮華富貴都已經不再重要。
玉真公主在此後的時光裡,遊歷大好山河,而李白,他雖然沒有與玉真公主同行,卻將她所有遊歷過的名山大川也都去了一遍,當玉真公主最終決定在安徽敬亭山修煉時,他選擇了在敬亭山下的當塗縣定居,那流芳千古的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也是在那之後寫下的,他看的是山嗎?是那山上的人。只是,那人與他,終究是有緣無分,他可望不可即,所有情意化成了詩句——爾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葉,三江遊未還。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
李白與玉真公主最後的結局,是他們於同一年去世,那時玉真公主已經七十多歲了,死後葬於敬亭山。而李白,也於同一年死於敬亭山下的當塗縣。他們之間的一世情緣,落下帷幕,所有的一切,都變成那一句嘆息——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
參考文獻:
《新唐書》
李白:《玉真仙人詞》《獨坐敬亭山》
回覆列表
李白崇敬謝眺希望死後葬在謝眺的陵墓對面,相陪伴著他,為了遵守詩仙的遺囑,後來將他葬在當塗大青山西山腳下隔水相望謝眺墓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