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胖的小豌豆
-
2 # 文盲130944037
玄武門事件,在中國歷史來講,是改寫中國歷史程序的大事件,至於講李建成為什麼會失敗,從玄武門事件後,李世民重用昔日李建成的幾大謀士王珪,魏徵,裴矩來看,李建成是有實力的,至於失敗的原因第一應該心不夠狠毒,魏徵曾三番五次進言先下手為強,除掉李世民,李建成都沒有被採訥,導至了後來的失敗。
第二個原因應該是輸在自信與信任上,雖說李世民戰功確實高,但李建成也不差,在李家起事之初,李建成也立下不少的功勞,建國後在冶國方面也體現出其過人的才能,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打死也不相信李世民會來這麼一手,否則誰會把脖子伸在哪裡等人來砍,當時天下還沒有大定,我估摸著他還想著怎麼樣才能讓李世民這把利劍為我所用,去開拓更廣茂的國土,同時又削弱李世民的實力。
-
3 # 舊事舊人歷史說
李建成:是什麼導致了你建業不成功?
李建成為什麼失敗了?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人都認為李建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不夠狠,他還顧念著骨肉親情。他沒有聽從魏徵的建議先下手為強早一天除掉他的弟弟李世民。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但最起碼可以說它不全面。
他沒有聽從魏徵的建議先下手為強,早一日除掉秦王李世民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因為顧念骨肉親情嗎?如果他顧念骨肉親情,為何又三番兩次的幾次三番的設計,想要除掉他的弟弟呢?只不過是這些計策沒有成功罷了。就說玄武門事變的當天,他就已經準備下手在昆明池設宴毒死李世民,只不過李世民比他早了一步而已。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他缺乏成功的必備因素——一種堅毅的性格,沙發決斷而不皺眉頭的性格。
沒錯,雖然唐高祖李淵非常喜歡李世民,但是他還是顧念自己的大兒子的,他從來沒有公開的說過大兒子的不是,也沒有想過真正的廢掉他的太子之位。所以說唐高祖李淵對於李建成還是比較支援的。除了有父親的支援,他還有兄弟的支援,比如齊王李元吉雖然在背地裡老是打小算盤但是表面上可是與太子黨一條船的。據說他還有後宮的兩位妃子作為後備力量,時不時的給唐高祖李淵吹點枕邊風。
但是這樣一個擁有多方力量相助的李建成為什麼沒有建業成功呢?很簡單,不是因為他不夠狠,也不是因為他顧念骨肉親情,歸根結底他只是缺乏一種殺伐決斷的魄力,這是建業成功促成質變的必備因素,如果缺乏了這個因素再多的幫助,也只不過是量變的積累,而不是質變的飛躍。
-
4 # 祥華文創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都非常慎重,因為這關係到國本,關係到朝代命運。同時,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因為牽扯到諸多政治勢力的利益,他們也會千方百計地去影響皇帝的決策,使皇帝立的太子能夠有利於己方。為了解決立誰為太子的難題,便產生了兩種模式:立長或立賢,要麼立長子(主要是嫡長子),要麼立賢能之子。但是,誰賢誰不賢又不好判斷,而且很多時候孩子都還小,但形勢又需要立太子,在這種情況下,立長就成為更多的選擇。立長是反對意見最少的一種模式。
李建成是長子,所以在李淵起事稱帝后不久便立他為太子。但李淵起事後,天下還很不太平,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對李唐政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剿滅各路勢力過程中,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很快便顯露出來,身邊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將及忠義之士,文臣以房玄齡、杜如晦為代表,武將以尉遲建德、秦叔寶為代表,李世民與他們同甘苦共患難,深得人心。在李唐政權每次危亡之際,都是李世民出馬擺平,可以說,唐初的江山,大部分都是李世民和他率領的軍隊打下來的。因此,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無人能比。
因為李世民的功勞擺在那裡,在“賢能”方面,遠遠超過了太子李建成,李淵也一度考慮廢掉太子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因這牽涉到國本的問題,又有其他諸多大臣反對,李淵只得作罷。所以說,在“父親撐腰”這方面,李建成、李世民應該是半斤八兩,大致差不多。在三兄弟的明爭暗鬥中,李元吉選擇了站在太子一邊。李元吉本身脾氣暴跌,經常鞭打士卒,在軍中不得人心。而且,李元吉選擇和太子李建成在一起,也是投機成分居多,並非忠義,主要是想利用太子之力整垮李世民,然後自己再伺機搞掉李建成,由自己取而代之。
李世民在外征戰期間,李建成在朝中幫助其父李淵處理政事,相當於監國,其支援力量主要是關隴勢力中的一幫文臣。割據勢力被消滅以後,李世民回到朝中,雖然兵權被削奪,但跟他出生入死的那些文臣武將都聚集在他身邊。在太子之爭勢同水火之時,李建成、李元吉準備將李世民殺掉,以絕後患。李世民從眼線那裡得知這個驚天訊息後,其手下文臣武將紛紛要求主動出擊,李世民也趁機順應了大家的要求。後面,便發生了歷史上那一血腥而又著名的一幕——玄武門之變。
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殺之後,李世民很快就控制了整個長安城。三個兒子只剩下一個兒子,形勢又被控制,李淵不得不立李世民為太子。在強勢的太子李世民面前,李淵不久便禪讓帝位給李世民,自己去當一個沉溺於酒色的太上皇了。
可以說,李世民的贏,是贏在他的膽識上,贏在他的胸襟上,贏在他的能力上。歷史走到這裡,必然要把打天下、治天下的擔子交到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手上。這也是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係。
回覆列表
因為李建成不夠狠。
李世民的地位是一仗仗打出來的,他最大的資本就是耀眼的軍功,天策府謀士猛將如雲,這才讓他有資本和東宮掰腕子。
多年的戰場殺伐,讓李世民比李建成更加狠辣,也許李建成還顧忌殺弟的罵名,可李世民寧可頂著罵名也要一搏。畢竟,爭奪皇位,沒有勝負,只有你死我活。所以,玄武門內,李世民把箭射向了李建成。
此外,李淵的舉棋不定也讓李世民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天下紛爭時,兩個兒子一個主內一個主外或許是個好選擇,可當天下承平時,這個矛盾就十分突出了。隋朝教訓在前,李淵不想廢長立幼,可又狠不下心來除掉二郎,於是希望用加官進爵來補償他,秦王,尚書令,左右十二衛大將軍,直到最後超越一切的天策上將。套用現在的說法,李建成是候任總統,李世民卻是武裝部隊總司令、政府總理、首都衛戍第一至第十二軍軍長。看上去李建成是“君”,可這個君掌握的權力卻並不比李世民這個“臣”多多少。
李淵把政權給了老大,把軍權給了老二,註定一母同胞的兄弟最後會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