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憶再美V終究還是傷
-
2 # 巧笑倩兮美目盼
簡單地說,是因為木星的質量不夠大。
木星中雖然有豐富的氫元素,但輕元素(氫、氦等)只是核聚變的必要條件,不是核聚變的充分條件。輕元素在足夠的壓強和溫度才會發生核聚變。
木星質量不夠大,在其中心的壓強和溫度還不夠(當然中心以外的更不夠)讓氫元素髮生核聚變,因此木星只是一顆氣態行星。
理論上,假若木星的質量變為現在的13倍,就可以在中心位置點燃核聚變,那樣木星就成了一顆黯淡的褐矮星。如果質量變為現在的90倍,就會成為一顆真真意義上的恆星。
-
3 # 科技和生活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都首屈一指,不僅如此,目前在很多方面也和太陽很相似,比如它的元素含量就和太陽很相似,特別是氫和氦元素,和太陽中的這兩種元素含量差不多,木星的氫元素大約佔75%,氦元素佔24%,太陽上的氫元素大約有72%,氦元素大約有26%,兩者相差不大。然而在氫元素含量差不多的情況下,太陽是一顆可以發光發熱的恆星,木星卻不是。
雖然木星和太陽很相似,但只能說它是八大行星中的老大,也有科學家將其稱之為“失敗的恆星”。那麼木星為什麼沒有成為恆星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它質量太小了,木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只有太陽的1/1000,其內部的高溫高壓條件達不到太陽那樣的程度,無法啟動其中心位置的核聚變,宇宙天體都是質量決定實力,木星的質量不夠,因此也就無法成為恆星了。
木星內部的溫度被認為高達3.6萬℃,其最核心的溫度還要更高一些,壓力高達上千萬個大氣壓,然而如此高溫高壓的條件仍然無法讓氫元素聚變。如果要使木星達到氫元素聚變的條件,質量還需要增加70多倍,一般認為,一顆飽含氫元素的星球只有質量達到太陽的7~8%左右,才會成為恆星中級別最小的紅矮星,因此實際上木星距離成為恆星還差得遠呢。
如果木星的質量能增加到現在的13倍,那麼理論上它也能點燃內部的氘(氫的同位素)核聚變,從而成為一顆褐矮星,這是一種介乎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的天體,既不屬於恆星,也不屬於行星,不過這種星體保持氘核聚變的時間比較短,通常不超過1億年。
然而木星想增加13倍質量也很難,因為在我們太陽系中,太陽自己就佔據了99.86%的質量,剩下的0.14%的質量中,木星自己又佔了一半左右,即便把剩下的天體都加到木星上,它的質量也難以增加一倍,更別說增加13倍了,所以,木星在太陽系中別說成為恆星,就連成為褐矮星都是做不到的,因為在這裡他已經沒什麼東西可吃了,質量也基本上增長不了多少了,所以它也就只能是個行星了。
-
4 # 時空通訊水是由氫氧組成的,地球上海水裡有多少氫啊,怎麼沒有核聚變呢?這和木星上有很多氫不能核聚變是一個道理。
核聚變是需要非常極端的條件的,否則人類進行的可控核聚變早就成功了。實現可控核聚變後,人類能源就在一個相當時期內得到解決和滿足,就不需要再為能源枯竭而發愁,也不需要為能源的爭奪而勾心鬥角了。
熱核聚變需要1億度以上的溫度,才能夠持續的進行。現在人類製造出1億度的高溫已經不在話下了,但用什麼東西來盛裝這麼高溫度的等離子體,並且能夠維持它源源不斷的聚變和輸出能量,這才是難點。
現在人類的可控熱核聚變採用磁約束或者慣性約束為多,世界各國都在開發和實驗中,維持時間已經能夠達到十幾分鍾,但要推向商業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激發核聚變的條件除了高溫,就是高壓。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就是在高溫高壓下進行的。太陽核心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壓力達到3000億個地球標準大氣壓。氫核聚變的原理就是透過超高溫或超高壓,把氫原子外圍電子外殼剝掉,讓原子核光禿禿的暴露出來,將它們擠在一起,這樣核子之間就開始融合,4個氫核融合成1個氦核的聚變反應就發生了,釋放出中子和電子就會轉化為巨大能量,這個能量相當於參與核聚變的氫質量的0.7%。
太陽中心1500萬度高溫雖然能夠激發一定的氫核聚變,但很難維持持續穩定的反應,其核聚變維繫起主要作用的是3000億個大氣壓強。所以,恆星要激發源源不斷核聚變需要巨大的中心壓力,而中心壓力是與恆星質量成正比的。
科學研究認為,要激發星球中心的核聚變,質量至少要達到太陽的8%。這就是木星雖然有很多氫元素,但不能發生核聚變的原因。木星雖然很大,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但與太陽相比就太小太小了。
木星質量只有太陽的0.1%,距離點燃中心核聚變的質量還差自身質量的70多倍,其目前中心溫度也就3萬度左右,壓力大約4000萬個地球海平面壓力。這個與地球相比,看起來已經是巨大了,可是與太陽中心1500萬度高溫,3000億的高壓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以木星上的氫無法進入核聚變程式,這就決定了木星只能是一顆行星,而成不了恆星。而且木星上的氫燒都燒不起來,因為燃燒需要氧氣助燃,木星上缺氧。
回覆列表
不能!木星主要由氫元素和氦元素組成,對於化學燃燒來說缺少助燃物,對於核聚變來說達不到聚變條件。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主要由氫元素和氦元素組成,和太陽的元素含量相似,假如木星再大一些(質量增加大約80倍)的話,就真的有可能成為一顆恆星了。
在木星表面,氫元素以氫氣形式存在,質量大約佔75%,氦氣佔24%,其餘氣體佔1%,木星表面平均溫度約-160℃,由於缺少阻燃劑,所以木星表面的氫氣並不會燃燒。
在木星內部,氣態氫氣逐漸轉變為液態氫和金屬氫,壓力和溫度逐漸升高;當到達木星核心時,壓力高達4000萬個大氣壓,溫度上升到20多萬度,比地球上任何自然火焰的溫度不知道高多少倍。
即便如此,在木星內部,也達不到氫元素髮生核聚變的條件;除非木星的質量增加13倍,然後中心溫度接近100萬攝氏度,就能進行緩慢的核聚變反應,形成一顆褐矮星。
所以,木星大氣雖然有一大半是氫氣,但是其餘幾乎全是氦氣(惰性氣體),缺少氧氣這樣的助燃物,你當然是點不燃的,除非你自帶氧氣,但是當氧氣燃燒耗盡後,燃燒也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