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一路飛花

    道不遠人人自遠,初一上口不知所云,細細品味卻大有乾坤,個人覺得這七個字有以下幾層含義:

    首先,不要抱怨社會,尋找客觀問題,路越走越遠,隨有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無論走到什麼地步,方向和速度都是自己掌控的,與路無關;

    其次,有路在腳下的意思,路可能通向遠方,通向成功或失敗,但自己不去實踐,不去邁開腳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結果,不可能有所成就,如同黃河就在那裡,你看著它流向遠方,那是它自己的事,而你容能接治坐舟船之力,可逆流而上探尋源頭,也可順流而下直至東海,能不能到達,看你自己造化,黃河始終流淌,千年不息;

    最後,就是說條條大道通羅馬,行以致遠,到與不到,好自為之。

  • 2 # 末學王五

    人能離開父母親人朋友兄弟姊妹男女而獨存嗎?一刻都不能!可是現在的人心裡還真的有父母親人朋友兄弟姊妹領導被領導的純真友情嗎?恐怕能挑一大堆的牢騷!不是道離人遠了,你真的離開別人還能活嗎?吃的喝的住的拉的……這不都要別人給您伺候著嗎?可是你愛他們嗎?你感恩他們嗎?你覺得他們親切嗎?你的心和他們貼的很近嗎?問問你的良心就知道了!傳統文化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阿彌陀佛!

  • 3 # 錦翼

    道是什麼?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

    因為道是一個標準,每個人心裡的標準不一樣,自然也就答案不同。

    例如為官之道,是廉潔奉公,是實幹興邦。

    為商之道,是童叟無欺,光明正大掙錢。

    為師之道,是傳道授業解惑。

    為學之道,是格物致知,窮天人之際。

    ……

    這還只是宏觀上的,微觀之上,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答案。

    所謂盜亦有道,連強盜都有自己的標準。

    這個道可以說世界觀,是人生觀。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

    他的標準是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你樹立了人生觀,制定了自己的標準,那就只前進不後退。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許多人的標準常常是隨心所欲,水漲船高。

    舉一個最小的例子:減肥。

    每一個人減肥的時候,都會樹立一個高大目標,例如瘦下來二十斤,然後為了這個目標制定出每天絕對不吃肉不喝酒。

    這就是一個道,這就是一個標準。

    但是具體到執行人可能看著眼前的美食就把持不住,哎呀,哎呀,我就吃一點,就吃一點,或者說今天就吃了吧, 不差這一頓。

    自己把標準降了下來,道還在那裡,可是你自己跑偏了。

    這就是最簡單的道不遠人人自遠。

    減肥只是一個小事,為官可能想我就收這一回錢,或者說就這麼點錢,誰知道呢,慢慢地越來越大……

    為商的可能想我就造這一會假,不會有人知道的,但有了這一次,就有第二次,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毒奶粉,會有毒疫苗。

    自己的標準都跌倒法律以下了。

    法律就是最低標準的道。

    低於這個標準,你就要受到懲罰。

    孔子還說過:“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這就是說君子在在無奈的時候也會堅守自己的道,小人卻會為自己找各種藉口。

    其實我們現在提倡“不忘初心”也是這個道理,不要忘了當年你為什麼出發,這個初心就是你最初的道。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4 # 善護念堂

    道不遠人人自遠,是古之聖賢對自我修養的期待。今之我們閱讀古之大聖大哲文章,皆有聖賢曰與言如何,其實聖賢曰與言否皆是神龍見尾不見首,飄乎於雲中。人生而自私,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特別是在東方文化中官本位名利思想為主流,成王敗冦為基因的人性心理為主導的社會。滿眼望無不是大奸大惡居廟堂,投機取巧,奉迎拍馬,有奶是娘,欺上瞞下,有心為惡之輩如大江之浪,滾滾東逝。在這洪流中談道修養何其易,只怕是在極高明處中庸,方有星星點點。故而修道者唯守弱,扮豬吃虎似有活路。如王勃言:一介書生,五尺微命,雖有抱國志,奈何命運多舛,吃頓飯都寒牙。嘆曰:屈賈宜於長沙,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徒留: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不墮青雲之志絕句於世。

  • 5 # 遇緣112033586

    我就掛一漏萬冒昧一說:同樣是生活,有不一樣的取捨,一樣的環境,多元化的結果。有些是人們接受的,有些是人們噴棄的,有些是時侷促成的。人為因素皆佔主要,提倡積極向上的,抨擊與人性良知相背的。人心所向,其道通暢。

  • 6 # 魏國現代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理,甚至升級為道的道理乃至理論,就在我們身邊的日常生活中。而恰恰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它高深或是對它的漠視,才使它離我們遠了。

    道理在身邊,應該用什麼方式對待他。必須要努力尋找,不能漠視它,不這樣做道理離我們就遠了。比如社會責任,這是大家都知道要盡的義務。如果漠不關心,不能嚴格要求自己,隨地吐痰,亂扔東西,人人都這樣做,就形成了習慣,形成了社會現象,這就說明,再淺顯的道理,大家天視,道理就會離我們遠去。

    道理就在身邊,只是人的無知和對它的過度敬仰才覺得它遠。追求真理,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不能因為它難就放棄。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是什麼原因,這太難了,很多人即使有牛頓給解釋了也不明白,是不是就可以不聞不問了。每一個人都持這樣的態度,人類社會就不能進步了。關心不等於解決,關心才能讓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去追求。

    最後還有一層含義,找尋過程中,感覺自己遠離了人群,那一定是錯了。在探索和實踐中,無論有多大的收穫與成就,還是要回歸到平淡中來,回到現實社會。自我的高高在上,讓自己脫離社會,離道理就遠了。而理論不能反哺社會,也就不能印證道理,也會被社會所遠離

  • 7 # 國學新知堂

    事物的道理無時不在我們身邊顯示自身,只是我們沒有心思去接近它而已。無論是科學還是哲學的發現都是在我們周圍的經驗中獲得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發現它。

    這是學者對於為學目標的追求,學習的目標是求智,而不是求知。智慧出於知識,但又在知識之上。

  • 8 # 舞醉紅塵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在同一個崗位上都有競爭力,表面上是近在尺子,而心裡卻是隔的很遠很遠。因為他們都處在競爭的環境當中,表面和諧,實際上在明爭暗鬥。以此類推,好像現在這個社會朋友也是一樣,明裡上走的很近,實際上都在畫出自己的道,我一定要超過他,我一定要塞過他這就是每個人的心理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語說扶不起的阿斗,歷史上的阿斗真的扶不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