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豬病課堂
-
2 # 響弟花卉傳承之家
一。遺傳因素 如公母豬有染色體畸變、或父母本雙方或一方有遺傳缺陷,或公母豬間有高度近親關係。辦法:防止近親繁殖;淘汰有遺傳缺陷的母豬;掉換與配公豬。
二、營養因素:飼料中缺乏某些營養物質,是導致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科學合理地供給母豬日糧,可使其保持良好的體況。妊娠期缺乏維生素A,D,E,C,B2,葉酸,胎兒可能生下後發生死亡;缺乏鈣、磷、鐵、鋅、銅、錳、硒、鉻、碘等,特別是缺乏鐵時,豬產死胎增多;妊娠前期喂能量過多,子宮周圍脂肪沉積過多,導致子宮壁血液迴圈障礙,致使胎兒死亡。 如供給過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質或過低過高的能量供應,可影響母豬的體況。當母豬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少於9毫克時,便會生出較多的死子;母豬過肥、過瘦可導致胎兒排出緩慢,造成胎盤中氧的供應中斷,引起胎兒窒息死亡和不可逆的腦損傷。 特別是前期高能量水平可引起血漿孕酮水平下降,進而對胚胎產生損害。 發黴、腐爛、變質飼料中的有毒物質都可引起胎兒死亡;有些牧草如紅三葉、白三葉等可引起內分泌系統的紊亂,最終造成胎兒死亡。 預防辦法: 科學飼養,維持母豬的種用體況,使母豬保持八成膘。同時餵給全價配合飼料,保證胎兒的營養需要。不喂發黴變質、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飼料。 餵給母豬青綠多汁飼料或麩皮等輕瀉性飼料,防止母豬便秘。對圍產期母豬,應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E和鈣製劑,產前注射500毫克葡聚糖鐵、右旋糖苷鐵或在日糧中補加100mg/kg的硫酸鐵或每公斤料中新增440mg硫酸亞鐵,可使胎兒死亡率降至5%。
三。年齡因素。一般3~6胎次的母豬生產效能較好,死胎差異不顯著,以後隨著胎次的增加,各種效能呈緩慢下降的趨勢。初配年齡也可影響胎兒的存活,另外種母豬的初配時間應為7~8月齡,體重110~120公斤,第三個發情期為宜。過早配種時,由於母豬本身發育未成熟,導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產、難產、死胎多。 並且母豬體能損耗大,影響母豬的繁殖效能及使用年限。措施:及時淘汰超齡和有生育缺陷母豬,維持群體生產能力的最大化;保證初配年齡的科學化。
四、妊娠期延長,使足月胎兒在子宮內因擁擠扯斷臍帶而死亡。
五。環境與管理因素:持續的高溫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 換圈、長途運輸、畜舍狹窄、畜群擁擠、恐嚇、追打和舍內有害氣體多等,透過對母體的生理狀態產生不良影響,也會造成胎兒死亡。 措施:儘量減少環境等應激因素,不追趕和鞭打懷孕母豬,同時防止其發生碰撞、擠壓等。圈舍要保持乾燥、清潔、衛生。 六分娩時胎兒產出時間過長,引起仔豬缺氧窒息和不可逆的腦損傷而死亡。 胎兒產出時間如由1小時延長至8小時,死亡子豬可由2。4%增加至10。6%,其中80%的死亡多發生於一窩之中的後1/3的產出者。子豬產出的間隔時間如超過55分鐘,胎兒也常發生死亡。另據研究報導,仔豬死胎中70~90%是在分娩時死亡的。子宮內缺氧的原因:①胎盤過度收縮,引起血流不暢;②部分胎盤脫離子宮;③在分娩末期位於子宮前端的胎兒由於移行距離較長,此間臍帶可能因拉伸、擠壓而過早斷裂,這時若仔豬不能很快產出就會憋死。 但為甚麼會出現上述情況,機理不詳。
六、下面幾種母豬疾病引起的死胎: 1。豬細小病毒: 引起死產、流產、木乃伊。但主要危及初產母豬,1歲以上母豬大都具備自動免疫力,並可保持終生。預防辦法:種母豬於配種前2~3周肌肉注射豬細小病毒疫苗2ml。 使其產生免疫後再配種。種公豬8月齡首次免疫注射,以後每年注射1次,1次2ml。 2。豬偽狂犬病:症狀:高熱、沉鬱、氣喘、減食、嘔吐、腹瀉、有鬧脊髓炎症狀(表現各種神經症狀); 引起死胎、木乃伊、流產、弱產。預防辦法:乳豬第1次0。5ml;斷奶後再注射1ml;3月齡以上的中豬1ml;成年豬每年注射1次,每次2ml;種公豬也可每年春秋各一次,1頭份/頭;後備母豬配種前4周~5周(30天)接種1頭份,懷孕母豬產前30天接種1頭份。 免疫期1年,即每年都要注射一次。 3。腸內病毒病:妊娠母豬感染該病後,會引起胚胎木乃衣化和死胎。 4。乙型腦炎:主要是由豬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本病多發生在夏季,主要是由於蚊蟲叮咬傳播。母豬流產、產死胎、木乃伊、產弱仔。 5。藍耳病:屬於RNA病毒,現在分離出來的藍耳病有兩個毒株:歐洲株和美洲株。 病豬主要表現為妊娠母豬廢食、氣喘、體表發紺、繁殖障礙、產弱仔;哺乳母豬高溫、厭食、流產、早產、產死胎、木乃伊胎。 6。 。弓形體病:由於弓形蟲(原蟲)引起的,各年齡的豬都可以發病,50月齡以上的豬多發。本病沒有季節性呈散發感染。孕豬產死胎、弱仔。 此外鉤端螺旋體、溶血性葡萄球菌病也會引起母豬胎兒死亡、流產和仔豬存活率降低
回覆列表
第一種情況,母豬產下肚子大的仔豬,多是因為仔豬在發育過程中得了魏氏梭菌病引起的。仔豬部分出現死胎,又有個別肚子大的仔豬,一定和母豬體內黴菌毒素含量過高所導致。
第二種情況是母豬有副豬嗜血桿菌病並垂直傳播給了體內的仔豬,引起的腹腔漿膜炎分泌大量黃水導致的肚子大。
先講下第一種情況
在母豬妊娠期間,由於體內黴菌毒素含量超標,不僅毒素會對母豬的消化系統造成損傷,並且毒素也會垂直傳播肚子裡的仔豬,從而引起死胎,以及出生仔豬肚子大死亡。
預防措施
平時飼料加脫黴劑,注意母豬料槽及時清理防止料槽邊角飼料殘餘出現發黴泛酸現象,如果在母豬孕期陰雨潮溼天氣過多,可以適當在料里加點地美硝䂳。
第二種發病情況
豬副豬嗜血桿菌病,近幾年也是高發,本病發病特徵是以全身漿膜感染為豬,從腦部到四肢關節,均有可能出現炎症感染,豬體內最大的漿膜是腹膜,當腹腔內漿膜感染後會分泌大量的黃水,那麼豬就會出現腹圍大肚子大的現象。由於母豬在孕期持續性的向仔豬傳播此病,那麼出現死胎以及腹圍大肚子鼓也是有可能的。
預防方案
注意母豬的飼養管理,加強消毒,做好母豬的基礎保健和免疫工作,可減少此病的發病率,一旦豬群中出現此病,及時拌料預防和治療,母豬用林可加黃連解毒散淨化每個月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