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東俠客
-
2 # 喬江寶
皇太子真金因覬覦皇位而被忽必烈處死了周圍的黨羽,算是給他一個嚴歷的警告,忽必烈並沒有打算廢太子而立新儲。既便如此,太子真金因驚懼成疾,久醫無治,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病死。以漢人的立長為儲的觀點,真金太子的長子甘麻剌應當成為皇位的繼承人。甘麻剌與鐵穆耳都是太子妃伯藍也怯赤或叫闊闊真所生,但是由於甘麻剌從小由皇后察必撫育成人,闊闊真對他沒有什麼感情,反而更喜歡自幼在身邊長大的鐵穆耳,並多方謀劃讓忽必烈立鐵穆耳為儲。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曰,元世祖忽必烈去世,鐵穆耳從和林趕到上都,皇后弘吉烈氏將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授予了鐵穆耳。其兄甘麻剌與眾親王皆有不服之舉,名將伯顏握劍立於殿上,虎視眾人,凡不服者立斬,眾人服從擁立新君。
政治上鐵穆耳既位之初為穩固自已的統治地位對皇親國戚大肆封賞,拉攏人心。另一方面重用漢臣,使原本受排擠打壓的漢臣在朝堂之上與蒙古族人擁有同樣的地位,為朝庭出謀劃策。並一改忽必烈時期輕視儒學的作風,立國子學為大都,尊重儒士學派並常在施政方針上徵徇儒士們的意見。另一方面整頓吏治,約束嬌橫拔扈的蒙古權貴。並下詔告戒全體官吏,凡有犯貪贓枉法之官吏者,罪加二等,從重處理。後又將貪贓枉法之罪改為罪加三等,這就是殺頭之罪。並禁止諸王擅自干預地方行政,以免相互勾結,影響朝政,結黨營私。
軍事上在大德四年(公元13OO年),緬甸王子阿散哥也殺緬王及宗室百餘人,鐵穆耳命雲南平章政事薛超兀兒、左丞相兀都魯迷失等率軍一萬,雲南出兵二千,取道雲南騰衝入緬作戰,以維護宗主國地位。但由於路途遙遠,官兵水土不服,戰鬥力銳減,持續兩個月的進攻未獲得勝利,只得撤軍。大德五年(公元13O1年),成宗命左丞相劉深帶五省兵馬二萬人出征,過雲南平定八百媳婦之亂,因官兵沿途騷擾百姓而引起各地少數民族的起義,西南動盪,朝堂震動。成宗殺劉深已息眾怒並在大德七年春夏之際,逐次平定西南之亂。對內平定窩闊臺汗國的海都之亂和乃顏之亂,維護了政權的穩定和國家的統一。
經濟上首先在大德元年(1296年),下詔清查權貴豪紳所隱藏的田產並交齊所欠田賦,增加稅收的同時也適當地減輕了平民的負擔,以緩解社會貧富差距的矛盾。大德八年(13O4年),成宗下詔免除各地災民所欠賦稅一至三年不等,而且由於以往江南各地富庶地區佃戶田租過重,規定在過去減去十分之三的基礎上再減十分之二,並定為規律不得更改。並開放原本屬於國家的山川、河流任由百姓漁獵,以緩解平民生活壓力。並命原本不承擔社會責任的僧侶、道徒及商人同樣向國家交納賦稅。
成宗鐵穆耳在位期間,停止對日和安南的曠日持久的戰爭,把精力放在內政建設上。採取限制諸王勢力,減免百姓賦稅、新編律令、整飭吏治等一系列舉措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但隨意增加賞賜,增加財政負擔,使國庫入不敷出,國幣貶值又埋下了社會動盪的隱患。晚年由於嗜酒如命、好色成癮,導致身染重病,由皇后卜魯罕和一批色目人掌權執政,朝政開始衰敗。
-
3 # Lucky
一是,成也婦人,毀也婦人。如果沒有其母闊闊真全力支援,皇帝的位置鐵穆耳想坐還真有點困難。到了晚年,他給了皇后很大的權力,可惜皇后野心很大。背地裡勾結大臣,意圖不軌。那麼鐵穆耳哥晚節不保。所做的功績大打折扣。
二是,整治腐敗,濫增賞賜。鐵穆耳哥整頓吏治,反腐敗還是卓有成效的。可惜後期,賞賜過度,直接造成國內經濟危機。也是挺讓人無語的。
三是,減免稅收,西南混亂。鐵穆耳哥先期曾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這對穩定帝國有很大的作用。可一旦政局稍有穩定,鐵哥就想開創偉業。可惜方法時機都不怎麼合適,結果造成西南混亂。
四是,關鍵的一個因素是酒。鐵哥喝酒是非常過度的。這個度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蒙古人鬥喜歡喝酒,喝多點不是事,可鐵哥不同。要不然他老爸不可能讓他戒酒。不過,鐵哥當了皇帝,這酒沒人管了。這個是造成他後期患病的巨大因素,也是他沒有子嗣的一個重大原因。
回覆列表
元成宗鐵穆耳是元朝第二任皇帝,文韜武略都很歷害,曾長期鎮守北方和邊軍有深厚感情,這位他日後爭奪皇位有很大幫助。元至政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鐵穆耳在其母闊闊真和大臣伯顏幫助下繼皇帝位。他在為23年,42歲病死,對國家大政方針做全方位調整,是一個守成之君。
鐵穆耳(1295一1307)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孫子,皇太子真金的兒子。太子真金還沒有熬到當上皇帝時就提前掛了。真金有三個兒子:甘麻剌,答刺麻八刺和鐵穆耳。答刺麻八剌也提前病逝,按照中原王朝嫡長子繼承製原則,甘麻剌是皇位繼承人選。甘麻剌從小由忽烈的皇后扶養,忽必烈開始時候也把他當作繼承人來培養。
甘麻剌和鐵穆耳的母親是真金的太妃闊闊真,她對甘麻剌沒有一點感情,心中更喜歡鐵穆耳。於是忽必烈又重點培養鐵穆耳,把他派到北方鎮守邊關,又把開國元勳四傑之一的博爾術之孫玉昔帖木爾做他的助手。鐵穆耳文武全才,在北方屢立戰功,聲望日隆,他和邊軍感情特殊,為日後奪皇位有較大幫助。
元至政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病死,爭奪皇位鬥爭激烈進行。按照蒙古人傳統,大汗死後,皇后要主持朝政,召開庫裡臺大會。闊闊真一心想讓鐵穆耳登皇帝位,處處得向有利於她的方向發展。在諸王會議上,闊闊真讓甘麻剌和鐵穆耳當眾背祖訓,勝者當皇帝。這個辦法表面上公平,實則偏心眼。
甘麻剌是口吃(嗑巴),未比先輸,旁邊還有重臣伯顏手按寶劍危脅,只得乖乖的退出競爭。鐵穆耳當上皇帝后,對國家大政方針做了全面調整,不再主動對外發動戰爭。他專心治理內政,檢免部分賦稅,緩合社會矛盾。他為維持穩定,基本上任用原班人馬,諸王,公主,駙馬,都增加俸祿,導致政府財政入不付出,“歲入之數,不支半歲。"
他大量發放紙鈔,導致國庫財力枯竭。對內堅決鎮壓西北諸王叛亂,四大汗國成認大元為其名議上的宗主國,成認鐵穆耳是成吉思汗合法繼承人。鐵穆耳傾向漢文化,重用漢臣,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提高儒家社會地位。鐵穆耳晚年體弱多病,輕率發動對"八百媳婦國"戰爭,導致雲貴地區動盪不安。
鐵穆耳晚年不能視事,卜魯罕皇后野心勃勃,想臨朝稱制。她勾結色目人朝臣貪汙腐敗,禍亂朝政,鐵穆耳己無力阻止,在病痛折磨中死去,他不是中興之君,但稱得上守成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