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綻

    龍鳳政權的大宋北伐,與朱元璋的大明北伐,並不能相提並論。龍鳳政權其實也是看似實力強大,但是與北伐時朱元璋的真實實力相差太遠。

    其中最典型的區別是,兩者的核心根本力量完全不同,政權的穩定性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以元末劉福通為主導的龍鳳政權,是元末農民起義軍最大的一支力量,也是早期的反元中堅。但是,北伐時劉福通的龍鳳政權,其實更像是各路農民軍的一個大合集,並不是單一發展起來的力量,而是各路軍馬望風歸附的結果。儘管在北伐前,劉福通的龍鳳朝廷已經光復了開封,並佔據了河南江淮的大片區域。但龍鳳朝對各地的控制卻不是很穩定的。

    而朱元璋北伐前的情況,則是南方業已平定,朝廷軍馬皆是朱元璋勢力發展而來,朱元璋擁有無可爭辯的絕對領導力,協調排程能力與龍鳳北伐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基於這些情況,龍鳳政權在北伐時,儘管有三路大軍,結果卻是各自為戰,並不能協調配合。而最要命的是,龍鳳政權後方對前線的支援也非常薄弱。甚至連大軍所必須的糧草也難以為繼,很多北伐將士甚至是活活餓死。因此,儘管龍鳳北伐時的東路軍已經打到了大都附近,對於風雨飄搖的元朝也只差最後一擊,但東路軍也在距離大都100多公里的地方失敗了。而這個失敗,也等於宣告了龍鳳政權的破產。

    其實,龍鳳政權的北伐,和太平天國時李開芳、林鳳祥的北伐基本上是一樣的,看似兵容強大,後方也看似強大,但北伐將士其實是孤軍深入的,一旦失敗就是萬劫不復。而龍鳳政權的協調力,也註定了必定失敗。

    朱元璋北伐時,明朝已經建立,南方得到鞏固。而儘管如此,朱元璋也是採取了穩紮穩打的策略,後方同時給予大力支援,翦除了大都的兩翼以後,才直驅大都,並取得成功的。

  • 2 # 坐古談今

    “龍鳳政權三路北伐”更正式地叫法是“紅巾軍北伐”。我們先說說朱元璋和龍鳳政權的關係,然後再談談為什麼紅巾軍北伐會失敗。

    提問者所說的“勢力不輸於朱元璋”,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

    其一:朱元璋在“殺死小明王”之前,都是龍鳳政權的下屬。依託於龍鳳政權後,元朝的主要兵鋒就沒有集中在朱元璋身上。這是“緩稱王”的重要思考之一。

    其二:龍鳳政權只是表面上的統一,實際上,從朱元璋“屠戮功臣”我們可以看知:農民起義多是社會底層人員,紀律性、忠君性都比較差。因此,劉福通手下的這些“大小軍閥”們也僅是藉助“大宋龍鳳政權”的旗幟,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已。朱元璋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1)朱元璋寄託在龍鳳政權羽翼下

    朱元璋創立大明後,對之前曾經隸屬龍鳳政權的歷史進行掩蓋,例如鎮江打敗張士誠的功德碑就被毀滅,原因就是碑上有龍鳳紀年。

    韓山童去世後,劉福通奉韓林兒為小明王為主號令天下紅巾軍。經過四年努力建立大宋龍鳳政權。當時,龍鳳政權“據河南, 蕩山東, 躪趙魏, 踩上都, 入遼東, 略關西, 下江南, 大抵盡宋之將帥, 不謂之中國之湯武不可也。”

    朱元璋乃是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部將。1355年,劉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權後要求濠州派人前去彙報工作。朱元璋正在打仗,便派張天佑前往彙報。之後,郭子興次子郭天敘任都元帥(大元帥)、張天佑任右副元帥、朱元璋任左副元帥。由此,朱元璋曾為龍鳳政權的一位中高階將領。

    (2)龍鳳政權北伐失敗的三個原因

    “龍鳳北伐”在進行過程中,並沒有做好調配賬下各路軍閥的配合工作;三路大軍盤子鋪得太大且不能形成合力,同時內鬥問題嚴重;後勤工作沒有做好。

    首先,以朱元璋為代表的各路軍閥,雖然在“龍鳳政權北伐”時,對周邊元軍或元朝勢力進行攻擊,後世也有人評價說其配合了北伐。但實際上,這些行動都僅是“利己行為”,只是客觀上起到協助作用。

    其次,三路大軍不僅進攻元朝,還殺向北韓半島,戰線鋪得太廣了。

    最後,三路大軍各自解決糧草給養問題的本身,就代表“龍鳳政權”根本沒有能力解決後勤問題,只能依靠勝利之後地搶掠。

    綜上所述,龍鳳政權北伐本身是在無法解決“糧食自給自足”情況下進行的倉促北伐,政權內部的權力鬥爭也使得毛貴這位最有才能的將領被殺,真是讓人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心裡就想一開始對她好,該如何改變自己,從而不會成為跪舔(奉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