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的意思是已是綠葉枯黃紅花慘敗之際,又身處悽清江水和冰冷的月光中。 劉因《秋蓮》賞析 秋蓮 元 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 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 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 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 莫放扁舟酒易空。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 整體感知。《秋蓮》是一首借寫蓮來表達心智的詩歌,詩人借蓮的“不自容”、“淡香”、“青房”點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來喻人的高潔。寫出了花的淡雅清幽的意態之美,也寫出了事態變化,萬事成空。多少也流露出作者亂世隱居的孤寂的情懷,是一種看空看淡的心理。 詩句內涵。首聯“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瘦”用得傳神,李清照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中的“瘦”是“少”之意,李清照喜歡用“瘦”入詞,《美人蕉·後庭梅花開有懷》中“玉瘦香深,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這是寫梅花瘦削。如玉般的白梅清瘦卻又吐著濃香。“瘦影”一個“瘦”字再現了荷花的情態,為作者惜荷之情、自傷之憂奠定了情感基調。“瘦影亭亭”狀寫荷花之情態,亭亭玉立,淡香迷人的嫋娜之豔,極言荷花之美,然“不自容”“欲誰通?”的反問,道出了荷花的內斂、高潔的本性。這真是詩人才高而不自詡的高尚人格的寫照。“亭亭”狀寫蓮的嫋娜多姿,“杳杳”言淡香悠悠之狀,香本無形,作者採用通感手法,把本無形之物寫得形象可感。“容”本是名詞容貌、容顏之意,古語有“女為悅己者容”,均是名詞做動詞的用法,“不自容”即不誇耀、不炫耀,把荷花的那種內斂的高貴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頷聯“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不堪”是不能承受之意,“翠減紅銷”寫出了荷花凋零之狀,“花自凋零,冷月滿西樓”是何等的悲涼,柳永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於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翠減紅銷”之際已經讓人難以承受,偏偏此時只有清冷的孤月相伴,淒涼之情難以言表。詩人流露出對荷花不再驚豔的惋惜傷感之情。這更是詩人的自傷情懷,人到暮年,詩人不禁對自己的命運前途擔憂起來。 頸聯“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是寫景又是抒情。“青房”本是蓮成熟之期的收穫,自然生命的歸宿,然而詩人賦予“青房”另一層內涵,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寫蓮用“青房”“全晚節”,“青房”喻人的高尚品格,是蓮奉獻精神,也是詩人自矜晚節,矢志不渝的人生志向的表白。“白露”“秋風”既是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又是流年易逝的象徵,表達出一種“畢竟東流去”的傷感與無奈。 尾聯“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盛”“衰”本是荷的自然生長規律,但在詩人看來,人生莫過如此。“一歲一枯榮”既是荷的生命本真,也是天地萬物的本色,也正是詩人自我寬慰的情懷。詩人在傷感之餘流露出淡然和豁達。此時詩人堅定了自己的價值取向,不如駕一葉扁舟,流連於殘荷之中,品一壺小酒,日子也許會快過些。看似瀟灑,實則傷感之極。“空”意蘊豐富,既是酒易喝完,為何酒易喝完,也許是心情坦蕩,處世泰然,也許是借酒解愁,寬慰釋懷。“空”又是詩人的內心之空。人到暮年萬事皆空,在無奈之餘,不難讀出詩人的淡淡的憂傷。 情感餘音。這是一首詠荷曲,借詠荷來抒發自己追求高潔的精神世界。前四句描寫了荷的形象及獨自面對秋風的孤清高潔。後四句借秋天的荷來抒發自己壯志未綢,韶華易逝的無奈。詩人想要用盡心力來成就一番事業,可惜時不我待。老眼昏花,人老了,無所為,亦無所謂,也流露出詩人的內心的悲慼與無奈。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的意思是已是綠葉枯黃紅花慘敗之際,又身處悽清江水和冰冷的月光中。 劉因《秋蓮》賞析 秋蓮 元 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 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 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 豈知白露已秋風。 盛衰老眼依然在, 莫放扁舟酒易空。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眾,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為“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為官,他以疾辭。 整體感知。《秋蓮》是一首借寫蓮來表達心智的詩歌,詩人借蓮的“不自容”、“淡香”、“青房”點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來喻人的高潔。寫出了花的淡雅清幽的意態之美,也寫出了事態變化,萬事成空。多少也流露出作者亂世隱居的孤寂的情懷,是一種看空看淡的心理。 詩句內涵。首聯“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瘦”用得傳神,李清照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中的“瘦”是“少”之意,李清照喜歡用“瘦”入詞,《美人蕉·後庭梅花開有懷》中“玉瘦香深,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這是寫梅花瘦削。如玉般的白梅清瘦卻又吐著濃香。“瘦影”一個“瘦”字再現了荷花的情態,為作者惜荷之情、自傷之憂奠定了情感基調。“瘦影亭亭”狀寫荷花之情態,亭亭玉立,淡香迷人的嫋娜之豔,極言荷花之美,然“不自容”“欲誰通?”的反問,道出了荷花的內斂、高潔的本性。這真是詩人才高而不自詡的高尚人格的寫照。“亭亭”狀寫蓮的嫋娜多姿,“杳杳”言淡香悠悠之狀,香本無形,作者採用通感手法,把本無形之物寫得形象可感。“容”本是名詞容貌、容顏之意,古語有“女為悅己者容”,均是名詞做動詞的用法,“不自容”即不誇耀、不炫耀,把荷花的那種內斂的高貴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頷聯“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不堪”是不能承受之意,“翠減紅銷”寫出了荷花凋零之狀,“花自凋零,冷月滿西樓”是何等的悲涼,柳永有“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於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翠減紅銷”之際已經讓人難以承受,偏偏此時只有清冷的孤月相伴,淒涼之情難以言表。詩人流露出對荷花不再驚豔的惋惜傷感之情。這更是詩人的自傷情懷,人到暮年,詩人不禁對自己的命運前途擔憂起來。 頸聯“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是寫景又是抒情。“青房”本是蓮成熟之期的收穫,自然生命的歸宿,然而詩人賦予“青房”另一層內涵,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寫蓮用“青房”“全晚節”,“青房”喻人的高尚品格,是蓮奉獻精神,也是詩人自矜晚節,矢志不渝的人生志向的表白。“白露”“秋風”既是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又是流年易逝的象徵,表達出一種“畢竟東流去”的傷感與無奈。 尾聯“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盛”“衰”本是荷的自然生長規律,但在詩人看來,人生莫過如此。“一歲一枯榮”既是荷的生命本真,也是天地萬物的本色,也正是詩人自我寬慰的情懷。詩人在傷感之餘流露出淡然和豁達。此時詩人堅定了自己的價值取向,不如駕一葉扁舟,流連於殘荷之中,品一壺小酒,日子也許會快過些。看似瀟灑,實則傷感之極。“空”意蘊豐富,既是酒易喝完,為何酒易喝完,也許是心情坦蕩,處世泰然,也許是借酒解愁,寬慰釋懷。“空”又是詩人的內心之空。人到暮年萬事皆空,在無奈之餘,不難讀出詩人的淡淡的憂傷。 情感餘音。這是一首詠荷曲,借詠荷來抒發自己追求高潔的精神世界。前四句描寫了荷的形象及獨自面對秋風的孤清高潔。後四句借秋天的荷來抒發自己壯志未綢,韶華易逝的無奈。詩人想要用盡心力來成就一番事業,可惜時不我待。老眼昏花,人老了,無所為,亦無所謂,也流露出詩人的內心的悲慼與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