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一蜉蝣
-
2 # 魯班愛製造
首先那得看環境怎麼樣了
如果適宜人類生存的話,大概率智慧生物是有可能發展出來的。
不過既然都適宜了,那麼之前肯定已經有生物出現了。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如!
-
3 # 山東火種電子商務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
假如你拉一泡屎,裡面肯定是有細菌、病毒的。
這些細菌的祖先也是我們人類的祖先,也就是最早有身命體徵的產物。
但是後來他們跟智慧生物走的是不同的進化鏈路,他們走的是無智慧的進化鏈路。
地球的生命已經有幾億年了,這種無智慧進化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
讓病毒、病菌變成智慧生活,類似於從一個源頭流出了兩條河,讓其中一條河的河水流到源頭,然後再流到另一條河裡去,可能性真是微乎其微。
而且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如果這些細菌、病毒找不到合適的宿主,是會餓死的。
所以,你的一泡屎改變不了宇宙的。
如果這坨糞便是在環境宜居的星球上產生的,那麼幾十億年後完全有可能發展出智慧生物。
首先我們要知道,腸道中排出來的糞便,其中含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數量是以兆計的。這麼多的微生物,或多或少總有能適應環境活下來的個體。
其次,人體中的腸道微生物,早就在地球上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演化,比地球早期生物需要的試錯少得多,存活並且活得還不錯的機率大大增加。
再來我們就要探討一下,如果存活下的是單細胞生物,那麼它要怎麼演化成一個多細胞生物,或者說它繁衍的策略是什麼。
1. 細胞的增殖
當一個單細胞物種想要存活下來,它就必須不斷的增殖,談到增殖就避不開遺傳物質的複製。而遺傳物質複製需要的東西,簡單概括就三種:容器,能量與酶。
容器給遺傳物質提供保護,同時也是反應的場所;能量讓遺傳物質有動力進行復制;酶的催化使複製反應速度加快。
有了這三種東西,DNA想要歷經幾十億年依然存在,自然不可能一成不變。
所以DNA採取的策略就是不斷的自我複製,只要數量夠多,同時存在容器,能量與酶,那環境再怎麼變化,DNA依舊能夠穩穩的傳給下一代。
2. 適應了環境的微生物,難道沒有其他的生存壓力了嗎?
當然有,即便一個微生物適應了環境,它也依舊要面對來自同類的壓迫。
就像大魚吃小魚,小的細胞也始終面臨被大細胞吞噬的可能。
3.小細胞的群聚
為了不被大細胞吞掉,小的細胞開始群聚。它們抱成團,形成了更大的團體,避免成為大細胞的食物,也因此獲得了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這就是多細胞生物誕生的伊始。
4. 細胞的協作
多細胞形成之後,應對環境壓力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這個時候的多細胞內部的各個細胞並沒有什麼實質的差異,就是細胞簡單的群聚。
接下來才是整體變化的開始。
群體中的部分細胞不再將把自己的遺傳物質傳遞下去作為終極目標,而是選擇轉化職能,專職營養,保護或其他功能,作為整體的一份子,協助生殖細胞將基因延續到下一代。
細胞的分工與有性生殖讓生物圈變得更多姿多彩,進而不斷的演化出新的生物。
最後以《巫師,外星人和星艦:科幻與奇觀中的物理數學》一書中的話作為總結:只要行星上出現了生命,有足夠長的時間與適者生存的演化機制,那麼智慧生物的出現,幾乎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