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82472411537

    壯族神話反映了壯族遠古先民對自然界的認識、先民與自然界的關係以及先民的社會生活。壯族遠古神話有姝洛甲、布洛陀、布伯和伏依兄妹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姝洛甲。壯族關於姝洛甲的神話,反映了壯族先民“蓋天說”的原始宇宙觀和對人類起源的探索。

    在天地混沌未開之前,有一團氣急轉成蛋樣,屎殼郎推它,螟蛉子在上面鑽洞,蛋爆成三片,一片往上飛成了天,一片往下掉成了水,一片在中間就是地;大地上長出一朵美麗的花,花中長出一個女人就是姝洛甲。勤勞的屎殼郎造地造得大,懶惰的螟蛉子造天造得比地小,天蓋不攏地。姝洛甲將大地抓起,凸起之處成了山嶺,凹進去的成了江河,天地才合攏嚴實。姝洛甲站在兩山之間,風吹尿急,尿溼地泥,抓泥造人,採楊桃和辣椒撒向人群,搶到楊桃的變成女人,搶到辣椒的變成男人。如今壯族有新生嬰兒誕生,親朋好友不直接問生男生女,而問孩子帶辣椒把的還是楊桃果的,即源於此神話。

    傳說是和人物、史事、山水、土特產、風俗等有密切聯絡的故事。壯族傳說與壯族歷史人物、壯鄉山水風物、壯族民俗風習等有密切聯絡,反映了壯族民眾的歷史觀和愛憎感情,是壯族的口傳歷史。壯族民間有關於儂智高、韋銀豹、蕭朝貴等壯族歷史人物傳說,也有神性英雄莫一大王的傳說,還有歌仙劉三姐的傳說,風光名勝大明山的傳說,三月三歌節的傳說等。

    歷史人物傳說中的人物事件,起初可能確有其人其事,但在流傳中逐漸增加了文藝虛構成分,附會了許多新的情節,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情感、理想、願望、美學情趣與民族文化心態。如在依智高反宋的傳說中,有猴王給依智高送弓箭的情節,是以神化的情節與藝術技巧來讚頌英雄。再如歌仙劉三姐的傳說,也文采風流,韻味醇濃。

    山水傳說是對名山佳水的解釋性傳說,往往帶有幻想、神奇色彩,讚美名勝美景,寄託了人民的情懷和期望。如桂中名山大明山的傳說。一位窮苦老奶奶在山上救了一條將要凍死的小蟲並帶回家去餵養,小蟲長大後成了一條小龍。寨王要來搶小龍,小龍噴氣吹走了寨王的兵丁,寨王把老奶奶趕出了山寨,老奶奶不幸受凍捱餓死去,小龍悲憤之下搬起大石把寨王壓在下面成了大明山,並把老奶奶安葬在山頂,造了龍殿,守護在老奶奶身邊,吐出山泉水灌溉山下百萬畝良田.

    風習傳說是解釋風習由來的故事,富於解釋性、歷史性和傳奇性。有的瑰麗詭奇,有的樸實。如壯族三月三歌節的來由,傳說是由於燒炭孤兒羅達偶仙女授歌,學成歸來傳歌壯鄉,回到人間正是三月初三,後來壯族人民把農曆三月三定為歌節。

    壯族民問故事以機智人物故事為代表。透過主人公的特殊方式向地主、土司、官府進行鬥爭,維護勞動者的經濟利益和人身尊嚴,反映了壯族古代社會的某些生活側面。壯族機智人物有卜火、特堆、特土、公頗、老登等,這些人物的身上,都閃爍著智慧的靈光。如《特堆的故事》講特堆到財主家打工,財主叫他挑禮品上縣城討好縣太爺,並要求他行為舉止斯文一些。特堆問什麼才叫斯文,財主叫特堆跟著學他的樣子。財主在石橋上滑了一跤,特堆也學著跌以--跤,禮品全摔到河裡去了。特堆懲罰以財主,也維護了自身的尊嚴,使財主有火無處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松石盤玩最後是不是都是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