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靈旅行1126

    日本的文化很多都是繼承了中國文化,所以他們的古典文學在韻味和用詞上也與中國的古典文學有許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處。詩歌文學的特徵表現尤為明顯,當然也有其自身的地域特點和人文氣息在裡面:

    日本古典和歌是一種有著諸多規則、修辭法和表現手法的詩體,在詩歌文學領域中被定位為"定型詩"。古代日本人在吸取中國漢唐文化精髓的同時,創造了符合日語表現習慣的和歌文化,並有數本著名和歌集流傳至今。這些和歌以對愛情、人生、自然的謳歌為主線,反映了古代日本貴族文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自然觀。其中有不少成為千古絕唱,至今存留在人們的心中。

    在當今日本,對和歌的研究作為國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熱點方興未艾。在各個大學的文學系中,依然有一大批學者在苦心研讀古代文獻,努力從古人留下的文獻的字裡行間找出有價值的資訊,以此作為研究古代和歌的新線索。

    他們的不懈努力,讓一大批研究古典和歌的研究成果問世,大大地充實了研究的資料庫。但是,古人留下的文獻、資料有限,再想挖掘出新的線索是極不容易的。

    就一部和歌集而言,早就有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員涉足,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大多是對史實的再吟味、對語法點的再解釋、對歌意的再詮釋。在這種情況下,資料缺乏、起步較晚的中國研究水平趕上日本、獲得超越性研究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並非無所作為。眾所周知,中國的古代詩歌有著輝煌的歷史,古代詩歌的研究也有著輝煌的業績,華人研究古詩歌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與審美視角。

  • 2 # 一個羊倌

    日本古典文學是指九世紀至十二世紀的日本文學。

    日本古典文學與日本平安時代的文學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時被譽為“日本藝術與文學的黃金時期”。

    女性文學家紫式部的著作《源氏物語》被視為當時最傑出的經典名著,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該書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物哀”即見物生情,可是喜怒哀樂。此後日本的小說中明顯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而“物哀”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此外同時代重要的文學作品尚有905年的《古今和歌集》(為一部和歌總集)。與日本第一部詩歌總集《萬葉集》的凝重,粗放風格不同,《古今和歌集》所選戀歌頗多,多帶有貴族化風格,和諧優美。其所選和歌與闡明和歌宗旨的序言為後來幾百年的和歌創作樹立了典範。

    還有990年代由另一位女性作家清少納言的《枕草子》(散文集,描述對生活、感情與貴族生活等的觀察與感想,其文筆簡勁而犀利,日本文學界推此為隨筆文學之典範。)。

    相較於同時期中國正處於唐宋的詩歌黃金時期,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傑出的詩人,詩歌大都是宮中朝臣或女性所創作,而貴族氣息則反映在詩歌的端莊、老練,並注重修辭表達情感上。

  • 3 # 阿蠻腰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可以當成論文來研究了。小阿蠻來嘗試回答一下:

    首先要明確“日本古典文學”這個時間段,就像我剛才看到的一個回答,問題是“當代作家的代表作”,但有的師友就把魯迅、蕭紅都回答上來了。這是錯誤的。中國文學史的劃分,是跟著歷史代際來劃分的。簡單說,1919-1949這段時間的文學,為現代文學;1949新中國建立之後至今,為當代文學(當然,有的作家會有交叉,比如汪曾祺,普遍觀點認為他屬於當代作家,即使他在1949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發表作品)。沒搞清楚這個時間段的回答,是很不負責任的。

    歸納起來,日本古典文學的審美觀念,有三點最為重要:

    一、真實

    這一點非常好理解。什麼是真實?就是你所寫的作品,是發自你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而不是瞎編亂造的,這就是真實。代表作品:《萬葉集》。

    這是一部體量非常龐大的作品集,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全唐詩》。《萬葉集》的時間跨度,將近400年,收錄的作品4000多首!並且,其中一部分還是用中文寫的。厲害吧?作者方面,涵蓋了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皇帝,高官,平民百姓等等,都有作品收錄其中。體裁、內容、風格,也是無所不包。歸總起來說,還是以“真實”為首要:發自內心的,直接的,樸素的寫作。要說到這一點,倒是和我們的《詩經》有些類似。

    二、物哀

    這個概念就不大好理解。我們的文學史裡沒有這個詞,但有類似的。他是日本學者的發明,那個人叫本居宣長。這是一位日本國學的集大成者,非常了不起。他提出的這個“物哀”主張,是源自於日本的一本經典著作:《源氏物語》。這本書大家應該比較熟悉。

    本居宣長是這樣來解釋“物哀”的:

    …世上萬事萬物的千姿百態,我們看在眼裡,聽在耳裡,身體力行地體驗,把這萬事萬物都放到心中來品味,內心裡把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進一步說,所謂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著它的情致感觸到的東西,就是物之哀。

    這段話很長。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我們看到了一草一木,遇到了一個人,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從內心深處所發出的各種情感,包括同情、憐愛、憤怒、恐懼、悲哀等等。內心被觸動了,發出了以上某一種或多種的聲音,這就是“物哀”。這麼一說,其實就是葉嘉瑩先生經常說的”生髮“這個概念,就是一部文學作品裡面,情和景要互相作用,才是好作品,才能感動讀者。

    三、幽玄

    這個概念也不好理解,但是我們中國文學史裡也有類似的。如果說第一點”真實“,對應的是我們的”現實主義“,那麼”幽玄“所對應的,可以看成是”浪漫主義“。浪漫主義作家作品,這個我們熟悉,李白、李商隱那樣的。有什麼特點?神秘的、天馬行空的,喜歡寫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象徵寓意濃郁的東西。日本古典文學的”幽玄“類代表作品:《新古今和歌集》。

    日本學者大西克禮總結”幽玄“的幾個特點,簡述如下:一、藏而不漏;二、優美柔和;三、寂靜深遠;四、意蘊深幽;五、超自然、神秘性;六、不合於常理。

    以上小蠻的回答主要參考資料:

    肖霞編著. 日本文學史.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8

    張如意編著. 日本文學史.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冬天,該如何教爸媽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