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32278381210

    被罵出來的孩子一般都很孝順,大量周遭事實印證;反倒被慣出來的孩子認知上有偏差。或罵或慣都要有個度,兩者相輔相成

  • 2 # 丁香88577228

    在無良無德無智慧的暴戾父母親日積月累“非打既罵”的強悍培訓下,非常成功地成為“打爹罵娘、打老婆、打孩子”的能手!成功地“繼承了”暴戾父母親的傳家寶!一代傳承一代、代代相傳...家道的衰敗,只是時間的長短問題了。...

  • 3 # 米粒兒7390

    因為她們是成人,可以自己選擇想要的結果。

    但是我們談到小孩子,可能就沒有這麼樂觀的期望了。從小被罵出來的孩子,我也不確定他們現在的樣子,只是眼前會浮現出小孩子被罵時很驚恐,很無助的樣子。

    我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一本繪本,名字叫做《大吼大叫的媽媽》,還有一本國外的教育類書籍叫做《不吼不叫》。這兩本書的閱讀物件一個是兒童,一個是父母。但要表達的內容,卻是對3至15歲父母這一個群體。它們告訴家長:罵孩子是一種不明智的教育行為,會對孩子長大的過程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並持續終生。

    在前不久,電視上一個專題片曾經播放出將近十個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記者採訪時,幾乎每個孩子都咬牙切齒地說過父母對自己的咒罵。其中最惡劣的字眼是:“你怎麼不去死!”“你就是個笨蛋!”“蠢貨,滾!”等等。這些咒罵像惡魔一樣附在孩子的心上,一旦有了仇恨的火苗,它們就帶著孩子去赴了道德的深淵!

    因為少年兒童最依戀的是家,最大的扶持和支援是來自父母的愛,一旦他們感受不到愛,就會像失去方向找不到港灣的小船,被社會的風浪和沒有成熟的認知打在礁石上。

    我的一個男性親戚,從小父親對他非常嚴格,經常打罵教育,他雖然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學習成績,考取了理想的大學,進到了穩定的工作單位。但是不論再家裡還是單位裡,他都沉默寡言,從不當眾發表自己的意見。婚姻裡他沒有發言權,單位裡更是可有可無。十幾年來就是這麼戰戰兢兢地過。他說,他不想這樣,但是每當有不同於別人的意見,或者明明自己可以嶄露頭腳時,他就會想起父親責罵過他的話,瞬間就沒了底氣,更沒有了慾望。

    有的家長說,我罵他,他也抗罵,總比那些打不得罵不得的窩囊廢強。

    是的,有的孩子被罵得多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看似心理強大,實則是他在用這種強硬掩蓋自己的自卑和懦弱。你知道孩子強撐後的結果嗎?有的孩子在半夜裡睡不著,一遍一遍地抓自己的頭髮,不停地問自己:你活著到底有什麼用啊?!

    我們可以追溯一下每年的青少年自殺事件,有些孩子是由於一路走來都特別順,受不了一點挫折而自殺,有些孩子則是感受不到家裡的溫暖,沒有任何留戀而自殺。

    被罵著長大的孩子一路艱辛地長大,當然也不乏成功的有出息的,但他們的內心是真的快樂嗎?

    有一位著名作家曾說過,每一個成人,都被童年影響一生。

    如果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樂。還是少一些罵,多一些愛吧。

  • 4 # 蛩嗚齋主

    難說,成例敗例都有。中國式家庭教育最大的害處就是傳統的棒打出孝子,到了與國際教育接軌的今天,不但出不來順兒還出逆子。現代社會是全資訊時代,各種思潮各種觀念不經意都會滲透到孩子的腦海,甚至還有暗流湧動的對於孩子有很壞誘導性的不健康音樂、動漫等侵入,這些往往又專會命中有家庭暴虐經歷和有心理疾病前兆的孩子,因而這是我們做家長應當引起重視的,以前聽說過孩子自閉、自虐和自殘自殺的事嗎?可是現在有了,面對這麼複雜的孩子柔弱心靈應付不了的變化,做父母也要想法應變才是上策,千萬不能再沿用老舊的早該淘汰的傳統教育方式了。其實要照我說中國式教育的失敗就在於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學習一好似乎什麼都可以忽略不計,學習好否實際上是孩子完整人格的小部分,是家長希望看到的現象,孩子的心靈成長才是本質,心靈健康的孩子才是真好孩子。如果你能想到這些還會相信什麼棒打溺慣之類的所謂經驗嗎?

  • 5 # 悅享親子時光

    家長經常罵孩子,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6個陰影,這陰影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這6個陰影是什麼呢?

    1、 沒有安全感

    2、 孤獨,難以建立親密關係

    3、 粗暴,也罵孩子

    4、 喜怒無常

    5、 說謊

    6、 懦弱

    小時候,媽媽經常罵我們幾個小孩,還讓我們檢討。被罵幾次之後,我懂得說些檢討的“官話”一邊矇混過關。其實,我當下想的更多的是:媽媽的氣什麼時候可以平息下來?我什麼時候可以離開?所以根本認不清媽媽到底想傳達什麼。

    長期被媽媽罵,最後導致我開始撒謊、和媽媽獨處會焦慮不安生怕哪裡做錯了,又要挨批評。就是那種內心不覺得自己錯了,但被嘮叨怕了只能道歉說自己錯了。

    記得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媽臨時和我一起睡,我到現在都記得那天晚上的不安。我躲著媽媽,不敢拉被子,生怕拉了被子,彷彿拉了被子,媽媽會發現我的存在。

    高中以前多次萌生離家出走的念頭,終於考上大學,遠走他鄉,這些都是拜家裡不愉快的氛圍所賜。

    安全感和親密感,是我想強調的。沒有安全感的人,不僅她自己活得累,身邊都要被折騰得疲憊不堪。而親密感也是如此,缺乏親密感的孩子,長大以後,可以和朋友同事友好相處,但是要真正走入內心需要很多的時間。被罵多了的孩子,會覺得除非自己非常的優秀,否則不配得到親密關係。

    長大後,我屢屢多次試圖打破自己和媽媽的隔閡,說服自己:媽媽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法不妥,但她是愛我們的。儘管如此給自己洗腦,但親密感卻不是想建立就可以建立的。大學畢業後經歷了2年多的痛苦,我透過學習才阻隔了原生家庭在我身上負面的影響。

    以上,我更多是從心理的角度來看“被罵”對孩子幸福感的影響。

    在事業上,倒不至於說,被罵的孩子,就一定比較差了。畢竟事業,和選擇的方向、堅持、運氣、專業等等都有關係。

    整體來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由家庭氛圍和孩子天生的性格造成的。

    比如,同樣在被罵的家庭中長大,我弟性格偏多愁善感。長大後可能缺乏自信,相對懦弱。而我性格本身樂觀,再加上有努力的過程,知道努力的力量,所以我長大以後,相對還是比較樂觀理性,不懦弱的。

  • 6 # 小於兒育兒

    被罵的孩子其實自卑的較多,平平庸庸的孩子很多,真正成材很少。其實無論孩子長大後怎樣,內心都會和父母不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子彈打中人會在體內炸開一個大洞,可為什麼中槍只要不是要害一般都能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