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康妮

    蒙泰尼裡曾經對喬裝打扮的牛虻說過,上帝的手是沉重的。那時候,一味被義大利獨立革命佔據心神的牛虻,哪裡就懂得神父把手放在他頭上賜福時,這句話不僅是對他虛構的懺悔說的,更是対自己說的,以便於得到虛假的寬慰。

    而這句無頭無尾的話,就這樣陪我熬過了許多痛苦的歲月。人的一生逃不過生老病死,天災與人禍,你永遠不知道誰先來。每當這時,我都會在心裡默唸著,上帝的手是沉重的,不論是賜福而索取的代價,還是安排給你的命運,它都是沉重的。

    既然已經註定了沉重,那便負重而行吧。

    【書籍背景】

    【牛虻】是愛爾蘭女作家艾捷爾·麗蓮·伏尼契的作品,當時作者見證了19世紀30年代義大利革命,並且接觸了很多流亡倫敦的革命人士,繼而受到身邊革命者的獻身精神所感染,最終完成了這部作品。作者汲取當時的革命背景,創造了牛氓這一個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徵集聚了優秀革命者應有的一切品質,勇敢、智慧、博識、高尚、正直、堅韌、誓死不屈等所有完美的詞彙都可以使用在他身上。從故事給予讀者的感受來看,算是一個打怪升級的爽文,尤其是在後半部分,基本上是牛虻的個人高潮主場。

    兼之作者是一位女性,其用詞細膩敏感,非常對口女讀者的閱讀體驗。另外還有兩件趣事,一是【牛虻】在本國出版時平平無奇,而翻譯之後傳到當時的國內,立刻颳起一陣閱讀的熱潮,因為裡面所描繪出來的主人公所揹負的革命精神極大地鼓舞了當時國內革命青年困窘的心態。二是,在其後出版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手裡經常捧著的一本書就是【牛虻】,兩本小說中主人公堅韌不拔的精神算得上是一脈相承了。

    【書籍內容】

    全書的內容就是,一名優秀的革命者是怎麼成長起來的。作者很明顯地玩了一手時間線的跨越,前一部分設定了一個天真爛漫,品德高尚的少年人,這個少年雖然雙親早亡,但實際上只在心靈上造成一些無傷大雅的悲傷,因為他的家庭十分優渥,經濟上沒有壓力,而身邊甚至有極好的長輩關照著長大,也有一位同樣青春活力的青梅陪伴。看上去他本該是無憂無慮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但是主人公這樣的背景設定怎麼能讓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年走向艱苦磨難的革命生活呢?因此,作者便從少年人的身世出發,他是一個私生子,而他的親生父親便是自小維護他的那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就這一個身份的轉換,本書的第一個劇情的矛盾就被寫出來了。

    既然是跟革命有關,那第二個矛盾便是來源於義大利的獨立革命了,與之相對的便是宗教信仰。簡而言之就是,那位教育主人公亞瑟的長輩原本跟亞瑟本人同一個宗教陣營,但是因為長輩居然就是造成亞瑟是私生子的根本原因,於是兩人的陣營對立了,亞瑟就被推到革命陣營中去,就這樣信仰和革命就發生了矛盾和對立。

    在其他讀者的觀點當中,作者這樣的設計意圖並不客觀,因為革命不分身份貴賤,哪怕是教徒都應該有革命的權利,而這本書卻莫名地把兩者對立起來,這是非常荒繆的。而我的觀點卻是有所不同,繪畫和音樂當然都可以歸於藝術,但是有時候立場不同,那麼它們之間就是不可相容的,一個以聲音為美,一個以顏料為豔,怎麼可能在這個方面站在同一個陣營。因此我想說,小說安排出這樣順理成章的矛盾點,也正是這部作品的魅力之處。

    其後的革命劇情,我就不費口舌了。

    【閱讀感想】

    這是一本我百讀不厭的書,可能是源自於我兒時那段歲月中少有的一兩道光芒這樣的先入為主作祟,然而主人公在裡面表現出來的革命精神確實可貴,在當下中國內沒有戰爭沒有革命的和平社會當中,仍然也能夠從中學到牛虻那種面對所有的黑暗而表現出來的堅強不息。紅衣主教蒙泰尼裡說,上帝的手是沉重的。那如果讓牛虻來正面回答一句,勢必是――那又何妨負重而行。

    另,作者明顯地以十三年前後這樣的時間線分成少年和男人兩個部分,那麼就有人好奇這十三年發生了什麼?作者相當的從善如流,在後面續寫了十三年裡發生的故事。那是另外一本書了,【中斷的友誼】,我當然也看過,不過這裡就不多加介紹了。

    最後轉述一句話:

    【不管是不是敵人,你都愛他,愛他甚於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看著我的臉,如果你敢的話,你就說這不是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喝可的對身體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