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大咧咧叮
-
2 # 911胖子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蹟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
3 # 流兮2
《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張若虛(約670年—約730年),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唐朝詩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吳越文士揚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二首,收錄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他的主要影響:其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評價《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另一首詩是《代答閨夢還》。
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分析。該詩的藝術美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取境美。 張若虛在詩中營造的意境寓縹緲於高遠之中,詞采華贍而 不失之繁縟,趣遠情深而又鮮明如畫。二、音樂美。“春江 花月夜”本是樂府歌曲名,屬於 “清商曲·吳聲歌”。說創始於陳後主,可能是採用吳地流傳的 民歌樂曲改編而成的。張若虛是揚州人,“吳中四士”之 一,對此曲必很熟悉。而且該詩的內容和形式的特色體現:內容上意境化的“達觀灑脫”及哲理化的“與永恆相遇”。
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將真切的生命體驗融入美的興象,詩情與畫意相結合,濃烈的情思氛圍,空明純美的詩境,在表明詩人詩歌意境的創造已達爐火純青的階段,為盛唐詩的到來作了藝術上的充分準備。形式上意境化的“孤篇橫絕”與悼惜哲思,《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相傳為陳朝後主(叔寶)和宮中女學士及朝臣唱和而作,與《玉樹後庭花》是其中最豔麗的曲調。但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卻是吸取了南朝文學的精華和同時代文學的營養,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創作出新的格局。
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組,四句中押三個韻。四句一換韻,以平聲韻起首,最後一組用仄韻作結束。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韻交替,高低相間,轉承和諧,既迴環往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的節奏感既強且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是和內容相協調的,又是隨著詩情的轉換而轉換的,因之做到了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和諧一致,情切意濃而富有民歌色彩。此外,詩中還用明喻、借喻、擬人、對比、映襯、對仗、疊字、設問、象徵等手法,使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比起前人來,是更為豐富了。而音韻的圓轉動聽,語言的清淺流暢,更近於盛唐之音的“深入淺出”之特色。
回覆列表
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字、號均不詳,主要活動在公元七世紀中期至公元八世紀前期,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