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月讀史
-
2 # 設計師葉滿溪
黃少春(1831年-1911年),湖南寧鄉人,字芍巖,晚清將領。
少孤苦,為太平天國軍隊所虜為兵,後降清加入左宗棠湘軍,善用大刀,年未三十即積戰功任浙江提督。
1864年六月,太平天國堵王黃文金護衛洪天貴福逃出天京,於浙江淳安遇黃少春所率湘軍,黃文金身被十餘刃陣亡。其後黃少春又領浙兵於1866年初平定太平軍殘部於廣東。
光緒六年(1880年)清政府任命黃少春負責浙江防務,後在中法戰爭中奉命馳援廣西。光緒二十年(1894年),調任長江水師提督,甲午戰爭戰後任福建陸路提督,加太子太保銜。庚子事變時曾率軍勤王,在河北獲鹿一帶抵禦八國聯軍。
左宗棠率領黃少春在閩粵鎮壓太平軍的餘部
李世賢撤出漳州後,即退向粵閩交界的平和縣,王德榜、高連陞、黃少春等部清軍緊追不捨,太平軍傷亡頗眾。四月二十七日(5月21日)淮軍郭、楊兩部攻陷漳浦縣城,次日;又入雲霄廳,五月初一日(5月25日),再陷福建東南端的詔安。初二日,劉典、康國器等又在永定縣塔下大敗李世賢,太平軍損失幾萬人,李世賢隻身逃脫。隨著戰局的變化,在宗棠的指揮部也步步前移,四月廿九日(6月11日),至興化,五月初四日(6月16日),抵泉州,五月初十,即抵漳州。十一日(6月23日),高連陞等又在閩西南上杭擊敗汪海洋,汪海洋走武平。至二十一日(7月3日),汪部太平軍已由福建撤入廣東境內,二十二日,佔領廣東鎮平縣。
李世賢在永定軍敗後,被迫往廣東鎮平,打算入汪海洋軍。左宗棠一面下令緊追,一面派康國器統所部五千入粵夾擊。同治四年閏五月二十三日(1865年7月15日),汪海洋與康國器交戰失利,退回鎮平。左宗棠令高連陞、黃少春、劉清亮等在距鎮平數十里處札營,汪海洋則在鎮平城外分築三十餘壘,收稻積穀,為久守計。左宗棠的部署是:以康國器、關鎮邦攻鎮平東南;高連陞、黃少春、劉清亮嚴扼閩粵武平邊境,堵住太平軍北上之路;劉典、王德榜兩軍分屯福建上杭、武平,作為第二道堵截線,並飭粵軍扼鎮平西南,準備把汪海洋緊緊困在鎮平,然後一舉消滅。六月二十八日(8月19日),李世賢逃至鎮平,幾天後竟被汪海洋派人刺殺。在此危急之際,太平軍內部還不能和衷共濟,竟自相殘殺。這樣,太平軍餘部的悲劇結局就不可避免了。七月十三日(9月2日),由贛至粵參戰的霆軍(鮑超部)提督婁雲慶在鎮平大招擊敗佑王李遠繼。汪海洋則集中二萬兵力進高思,康國器埋伏精銳于山嶺間,用抬槍轟擊太平軍,汪海洋左腕被抬槍擊傷,全軍大亂。
清軍在嘉應地區集中了來自閩、粵、贛三省的部隊,需要統一指揮,協調作戰。清廷遂於八月十三日(10月2日) 採納前護理江西巡撫沈長紱的建議,命左宗棠入粵督師,節制廣東、江西、福建三省各軍。八月十四日,汪海洋施誘敵之計,引高連陞、康國器窮追至興寧(嘉應州城西南)山中,然後伏軍八千突起,擊斃高連陛部數千人,高軍大將關鎮邦授首,康軍亦亡精卒數百。經此戰,高、康兩軍均受沉重打擊,而汪海洋遂得以攻入江西境,但因連戰不利,於廿八日(10月17日)再入粵境。九月初三日(10月22日),攻佔和平縣(屬惠州府)。十八日(11月6日),自和平東進,廿一日,一舉攻克嘉應州城(今廣東梅縣),這是太平軍佔領的最後一座州城。汪海洋於城外建土城、望樓為死守計。他這樣困守孤城,實無異坐以待斃。太平軍佔領嘉應州城後,康國器疾馳至左宗棠大營獻策,他認為“嘉應已成因獸”,“誠以閩師逼其東,粵師逼其西,連營稍前,合成長圍,然後作塹困之。別布羅遮師,阻其隳突。得三萬兵,三月餉,可聚而殲也。”
左宗棠接受這一建議,調新任浙江提督鮑超率軍一萬二千人入閩,至武平、上杭,再由廣東平遠縣徑趨嘉應西北,是為北路;劉典率軍八千人由贛入閩,由永定、大浦趨鬆口(嘉應州境)攻其東;左宗棠(時帶親兵及總兵楊和貴營駐福建平和縣王官溪)親率署浙江提督黃少春之軍三千人,福建布政使王德榜之軍二千五百人攻東南;又商同兩廣總督衙署派廣東布政使李福泰一軍駐興寧(嘉應州城西南),總兵方耀駐興寧縣東,扼嘉應西面;再以粵軍記名提督曾敏行、副將鄭紹忠扼南路。江西巡撫劉坤一亦令臬司席寶田、總兵劉勝祥兩軍由平遠、鎮平前進。左宗棠決心要在嘉應打一個最後的殲滅戰。十一月二十九日(1866年1月15日),左宗棠至粵東大埔縣(屬潮州府),幫辦軍務劉典也率軍從福建永定趕至,左命其前部由鬆口進嘉應州城東南,與王德榜部(扼正東)相接;黃少春擋東北,與高連陞之營(駐樟樹坪)相連,而高部又與康國器軍(駐烏泥坪)相望(兩軍相距十里)。
這樣東路、東南、東北及北路的月牙形包圍圈已經形成。十二月十二日(1866年1月28日),汪海洋在激烈的戰鬥中頭部負傷,次日,卒於州城。徐軍由譚體元帶領。十五日,鮑超率霆軍抵平遠縣,十七日開至州城以西的相公亭,廣東布政使李福泰亦至州西藍口,形成合圍。左宗棠亦由鬆口前進,十九日(2月4日),左軍、霆軍、粵軍分七路圍攻嘉應州城。二十二日,(2月7日)夜,譚體元見城已不可守,遂開州城西南門,向群峰陡立的黃沙嶂撤退。四更時,高連陞、黃少春等攻入東門,高連陞、王德榜、康國器各軍均向黃沙嶂方向追擊。二十三日夜,王德榜部在黃沙嶂左路圍截招降太平軍大部。
二十四日(2月9日)黎明,高連陞一軍在大田追上太平軍,招降萬餘人,而何明亮等亦在北溪白沙壩被鮑超軍四面包圍,被迫投降。同治五年正月廿一日(1866年3月7日),譚體元撤退時墮崖受傷,呻吟道旁,被黃少春俘獲,送至左宗棠鬆口行營,被殺害。總計這一戰役,太平軍餘部約陣亡萬餘人,投降五萬餘人(此據郭廷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湘軍記》載:黃沙嶂降者十餘萬,顯系誇大其詞)。至此,長江以南太平軍的鬥爭遂告結束。左宗棠於正月下旬返回閩浙總督衙署,被清廷賞戴雙眼花翎,其長子左孝威亦被特賞主事。
回覆列表
我簡要回答:
黃少春(1829-?),字芍巖,晚清將領。自幼孤苦,為太平天國軍隊所虜為兵,後降清加入左宗棠湘軍,善用大刀,年未三十即積戰功任浙江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