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游泳的小老頭

    審時度勢,識時務者為俊傑。冀州羅藝堅決擁護李建成,最終還不是棄暗投明。明知不可違而為之,不一定是真英雄。不是沒有,只是不敢說,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勝券在握,李淵已然沒有子氏,李世民這皇上當定了。加上李世民戎馬半生,黨羽也不少,如果李淵下令誅殺李世民,估計天下又會大亂。綜上所述,時勢造英雄,時代也論英雄。

  • 2 # 歷史的星辰大海

    1.李世民勢力龐大,戰功卓越再加上是皇子,所以他的身邊匯聚了不少名臣名將,所以朝中應該是有人想為他們說話,但是李世民實力太強,他們不敢說。

    2.木已成舟,李淵只有這麼三個兒子,已經死了兩個,難道要讓李世民償命?況且爭奪皇位本來就是皇家的傳統,早已見怪不怪,誰先殺掉誰那這個人就是勝利者,理所當然。

    3.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殺人不成慘遭反殺。李世民之前曾被二人在酒中下毒,差點被毒死,而這一次也是二人設計的,想把李世民的部隊分散,減少他的軍權,所以李世民只能主動出擊。

    那啥不成被反殺,朝中大臣也是明眼人,所以更不可能為他們說話。

  • 3 # 中孚鑑

    李淵建立大唐後,雖然李世民在此事是主要者,功勞也大,但李淵在立太子的問題是以立長的原則,因此李淵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當時李淵雖然建立大唐,但那時割據勢力還很嚴重,天下並沒有被大唐統一。而李世民又善於用兵,因此在平定天下的事情上,是以李世民為主。

    隨著李世民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大唐終於消滅各個勢力,而李世民在打仗的時候也有了追隨自己的一批心腹文臣武將。同時因為李世民的功勞,所以李世民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被李淵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各官之上。

    李世民的地位之高,能力之強,勢力之大,已經嚴重的威脅到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李世民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們之間就出現了嚴重的矛盾,並且越演越烈。

    當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最終發動玄武門之變,除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而李淵知道玄武門之變後,他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不在了,當時只有李世民一人獨大,李淵面對這種情況,雖然心裡痛苦,卻已經不能控制當時的局面,畢竟李世民已經全面掌控了時局。

    最終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沒多久李淵就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尊李淵為太上皇。

    那在玄武門之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為什麼李淵身邊沒有一個人為他們說話?

    因為李世民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和大唐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的功勞是居功至偉的,他在大唐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同時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時,他經常帶兵打仗,他手裡不僅有兵,而卻也有一批對他非常忠心的謀臣和武將。

    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能一舉打敗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並非只是偶然。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當時李世民已經控制的全域性,已經沒有人能阻擋了李世民的腳步。當時的李世民在大唐皇宮和大唐朝廷也沒有人能與之抗衡,就連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也是無可奈何,李淵在這個時候,也只得立李世民為太子,何況李淵身邊之人呢!

    同時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李淵的嫡子就只剩李世民,李世民最終會是皇帝,又有誰會輕易的為皇帝的政敵說話呢!

    所以,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身邊沒有人為他們說話。

    李世民被李淵立為太子後,沒過多久李淵讓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是為唐太宗。李世民做上皇帝后,勵精圖治,在他手下的文臣武將的輔助下,迎來了繁榮昌盛的局面,為“貞觀之治”!

  • 4 # 可可潘琴

    我個人觀點認為第一個呢當時名分已定。太子是太子,齊王是齊王,魏王是魏王。。。。。。。個人有個人的位份。在那個中崇禮教的年代,長者為先,嫡者為親。而李世民呢,殺兄斬弟,亂倫之事。他發動了玄武門兵變。已經是兵變了,肯定是不正常的。所以在那個時代裡,太子李建成和齊王被殺,沒有為他倆在歷史上有什麼評價。是歷史決定的。李世民發動了兵變,這本身就是不守禮的事情違法的事情。就是要被誅連九族的事情。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大臣殺皇帝自立,還以為舊皇帝好是不可能的。自古言成者帝王敗者寇。事實證明李世民是正確的,他得皇位成為大唐的太宗皇帝,其他人的什麼事情已經不符合歷史的需要了。他能夠客觀的說明他自己兵變那就對這件事最大的責任的承擔了。什麼人是對,什麼人的錯。就當事自己才能明白。都時李世民把他兄,弟。滅了滿門。放在現在也覺得是不應該的。但作為一個帝王他就那麼做了。誰能說是太子和齊王的錯呢?如果太子和期望沒有錯,李世民作為一個王子,他又如何發動兵變呢?

  • 5 # 南方鵬

    楊廣表兄李淵韜光養晦多年,扮豬吃老虎,在隋末義軍四起天下大亂時,看準時機在晉陽起兵,兵鋒直指關中攻陷長安,先立代王楊侑,煬帝被宇文化及所弒後,稱帝建唐,四處征討。李淵有四位嫡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玄霸早逝,三子因權力之爭積不相能,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結成一黨,秦王李世民收羅天下英雄結為另一派,一派據名份,一派佔軍功,明爭暗鬥不休,至太子侍衛楊文幹謀逆事件後,建成世民的衝突漸至不可調和。

    當時陪在李淵身邊的老臣約有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裴矩等人,見此情景,蕭瑀、陳叔達上奏李淵說,太子齊王在起兵時沒有參與,平定天下也無甚功勞,平日妒忌秦王大功,小雞肚腸,現在秦王果斷做了大事,也算告一段落,又暗勸李淵讓權給李世民,“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蕭瑀、陳叔達平時在太子與秦王之爭時,持身守正,經常為秦王仗義執言,論派別外人看作秦王派,這時這一席話,既是之前立場的繼續,也為李淵考慮,必須服軟,才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甚至出現不測之事。

    唯一可能的是裴寂,但裴寂歷經隋唐二代帝皇,還為皇帝看守晉陽宮,平日喜好華服玩樂,是李淵狎友,卻也是識時務之人,應該不會在此時破壞氣氛。但他與李淵私交甚好,李淵退位後他要辭官,唐高祖依依不捨“高祖泣下沾襟曰:今猶未也,要相偕老耳。公為臺司,我為太上,逍遙一代,豈不快哉”!玄武門之變後,史書沒有記載裴寂的反應,如果有人為太子齊王仗義說話,除此再無旁人,雖然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出軌,有感情基礎,但又很難受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