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94189
-
2 # 華年1979
餘秋雨在《大國的文脈》裡關於文化的闡述是“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再經過時間的積累變成了一種心理習慣,這種心理習慣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
另在《北大授課》中稱:“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透過積累和引導,建立集體人格。”
由以上關於“文化”的定義,可以看出,文化是有國界的。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追求的精神價值不同,生活方式各異,心理習慣更是各有所好。因此形成的集體人格在其它國界與民族很難被接納與認可,比如日本的恥感文化,西方人的罪感文化,還有我們中華民族的樂感文化,它們之間是很難相互打通的。而那些“普世價值”上的文化,作為人本有的屬性當另論。
-
3 # 有善可渡
經濟決定政治,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世界各地建造孔子學院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這隻能從側面反映出中國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不能說是中國推行文化霸權。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經濟科技的發展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捷徑,加快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而不能因此說是文化無國界的體現。
文化包含的範疇很廣,比如;音樂,體育.宗教,學術。科技等等都是文化的範疇。這些都是部分國界的。應該說所有文化都部分國界,都有相同的根基。
-
4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我們偉大而神聖的遠古祖先創作的《曲全》就是超越時空、跨越國界、具備永恆魅力的終極治世經典。頂級文化是沒有國界的。
-
5 # 李志勇LZY
宇宙日月地物性人情;
存認正確文化無國界;
黨政教會論道可沒準;
請予參考我謝您問啦。
-
6 # 歐比旺羅克
看4000年內的歷史地圖會發現,國界線是變化很大的,文化的演變、融合也是很普遍的。秦滅六國之前,各地有各地的文化,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出臺了一系列GB——國家標準,文化大融合、大統一,但各地仍然保留了一些特色的文化,如方言、語音、習俗等,至今,東北方言還被認為很土,主要功能是在小品搞笑,或搞怪。國界沒了,文化還有差異。
前蘇聯是15個加盟國的聯盟,至少國名是這麼說的。大家原使用一條國界——世界上最長的國界,雖然當時文化也有國界,但高爾基、列寧、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作品在國內廣泛閱讀,很多年輕人喜歡唱喀秋莎、三套車、山楂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前蘇聯解體後,國界線又增加了很長很長,靜靜的頓河、日瓦戈醫生等書的閱讀量增加;不喜歡看小說,喜歡文玩的還能買到貝加爾湖附近七號坑的碧玉車珠子;巴楊手風琴藝術也曾到中國表演。
歐盟成員國之間是有國界的,但未妨礙大家都使用歐元。錢不是文化,錢上印什麼是文化。既然印誰家的名人肖像都不合適,乾脆都印上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築風格吧,建築是造型藝術,也是文化的一種。
英國用英鎊也用歐元,可能是多佛爾海峽水太深了吧,人家研究脫歐呢。國界線對文化的隔離似乎不在英國的考慮範圍內,萬里之外的印度、澳洲、紐西蘭仍傳播著不列顛文化,脫歐的主要原因是金錢方面的計算。
-
7 # 被動專家
對於中國古漢字是如何起源,流行最廣的就是倉頡造字說,但倉頡是那個時代的人,歷史上眾說不一,司馬遷班固,韋誕宋忠傅率說他是黃帝史官,崔瑗曹植,蔡邕索靖說他是上古君王,徐整說他是在神農黃帝之間,譙周認為他在黃帝之後。倉頡造字統一了文字書寫方式,流傳後世,有人說是發明了象形文字,此外,有人把結繩紀事作為漢字起源,有人把八卦視為漢字起源,但是,卻無確鑿科學依據。據最新研究成果,漢字是由人民整合創造的!經巫與醫整理而成,歷史學家認為,至殷商中國才有文字,青銅器銘文與甲骨文,也有人說可推到夏末或夏朝以前的!上世紀60/70-80/90年代,中國大陸出版的《中國史稿》《中國通史》《先秦風俗史》《中國古代文字起源講義》等歷史書皆有記述,而日本文字語法結構具有與阿爾泰語糸類似特徵,日本學者推斷,日本人祖先中一支來自亞州北部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平原,經庫頁島,北海道,或千島群島,北韓半島,進入日本,對於中日兩國同文同種的誤會,則是由漢文化對日本的歷史影響造成的!公元4世紀,漢字與漢文化被引進日本,對於豐富日語詞彙起了重要作用,但日語只是從漢語中吸引了大量文字,詞彙修辭為其所用,而並沒有改變日語固有的語言思維方式,語序,語法結構等本質性東西!中日兩國既不同文也不同種!而英語體糸來源於古蓋爾語,俄語來源於北歐西裡爾字母與東羅馬文字!4-5世紀,佛教自古印度傳到中國,公元7世紀中期,敘利亞傳教士阿羅本把原始基督教思想傳播到長安附近地區!1999年8月,陝西合陽出土了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所以說文化無國界這一論調非常正確,因為文化是互相輸入輸出的!隋唐兩宋之後,我華夏民族遭受兩次異族入侵,造成文化斷層!而華夏禮儀衣冠典藉一旦而掃盡!文化體糸被蟎清偽酋與儒術偽學之屬改造摧殘,文化停滯不前!
-
8 # 漫步世界遺產
首先亮明觀點,所謂“文化無國界”的說法雖早已有之,但從它提出至今,已由一種文化交流觀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侵襲的幌子。退一步說,即使有些許道理,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和雙標性。
記得有句話說得挺好:“音樂無國界,但音樂人是有國界的。”同樣的道理,即使“文化無國界”,人也是有國界的。
據本人所知,所謂“文化無國界”的觀點,起初只是出於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互鑑的考慮,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但很多人打著“文化無國界”的幌子全盤照搬外國文化,摒棄甚至惡意攻擊中國傳統文化。
個人覺得,那些鼓吹“文化無國界”的人,恰恰說明了他們的自私狹隘和排除異己。腐朽文化的慣用伎倆就是欺世盜名,並給不明真相的人反覆洗腦。
事實上,真正的文化不需要用所謂“文化無國界”的口號來推銷。真正的文化往往是容納不同的觀點和信仰,並可以接受別人的批評,而不會在遭到拒絕時用“文化無國界”來作為扣帽子的手段。“不接受我的觀點就是錯誤”,這與把自己的文化和思想強加給別人有何區別?
小結一下,所謂“文化無國界”現已明顯違背其原本的含義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具有很大的狹隘性和欺騙性。
回覆列表
文化是無國界的。但是各地又有各地的地方文化,文化是透過融合,改進,會不斷的完善,不斷的進步。我認為文化是無國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