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規則:每個賽季有若干排名賽,即根據比賽成績得到排名積分;每個賽季結束後,根據賽季的排名積分的總和,由高到低排序;當排名積分總和相同時,根據賽季的排名積分,由高到低排序;如果還相同,根據賽季最後一項排名賽(一直是世界錦標賽)排名積分由高到低排列,還相同的話,以此類推到賽季第一項排名賽;如果還相同,根據賽季最後一項排名賽的失利輪次的勝局數由高到低排列,還相同的話,以此類推到賽季第一項排名賽;如果還相同,根據賽季最後一項排名賽的失利輪次的得分總和由高到低排列,還相同的話,以此類推到賽季第一項排名賽。一般情況下,根據3、4即可確定排名,極少情況用到5、6。積分規則:1976-82規則諾克檯球首次引入排名制是在1976年的斯諾克世界錦標賽後。當時主要是為了確定下一屆世錦賽的種子選手。起初的排名系統還是相當簡單的,僅考慮過去三年裡選手的世錦賽成績。冠軍和亞軍分別獲得5分和4分的積分。三四名為3分,4-8名2分,8-16名1分。當時的三屆世錦賽冠軍得主雷·里爾頓(Ray Reardon)因此以15分的積分成為斯諾克檯球引入排名制以來首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1982-04規則上面的記分規則在1982/83賽季進行了改革。由於不斷有新的賽事出現世界職業檯球協會開始考慮把這些賽的成績納入排名系統。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先後有 Jameson International (snooker) 、職業選手錦標賽(即後來的LG杯,斯諾克Totesport大獎賽 )、 斯諾克拉達經典賽 、 斯諾克英國錦標賽和斯諾克英國公開賽 等成為排名賽事。 後來,計分規則幾乎每年都在發展變化中,不斷有新的贈事加入和退出排名系統,而各項賽事的積分也在不斷調整中。2004-10規則2004/05年賽季,具有世界排名積分的賽事共有8類,分別是:斯諾克LG杯、 斯諾克英國公開賽 、斯諾克英國錦標賽 、斯諾克威爾士公開賽、 斯諾克歐洲公開賽 、 斯諾克愛爾蘭大師賽 、 斯諾克選手錦標賽 以及斯諾克世界錦標賽 。 除世界錦標賽和英國錦標賽外,獲得這些賽事的冠軍和亞軍將分別獲得4000和3000的世界排名積分。三四名為2050分,頯入8強為1750分,以此類推。首輪出局200分。而世界錦標賽和英國錦標賽積分分別為上面的2倍和1.5倍。2005/ 6年度賽季,具有世界排名積分的賽事有8項,分別是: :en:Grand Prix (snooker) (前身為 :en:LG Cup )、 :en:British Open (snooker) 、 :en:UK Championship (snooker) 、 :en:Welsh Open (snooker) 、 :en:Malta Cup (snooker) (取代 :en:European Open (snooker) )、 :en:Irish Masters (snooker) 、 斯諾克中國公開賽 以及世界錦標賽。積分規則是這樣的:1.2009-2010賽季有6站排名賽;從時間順序上,分別是上海大師賽、大獎賽、英國錦標賽、威爾士公開賽、中國公開賽、世界錦標賽;排名積分分別是冠軍積分、亞軍積分、半決賽失利積分、四分之一決賽失利積分、八分之一決賽失利積分,以下的每輪都是32人參加,16人失利積分,共五輪;凡是32人參加的輪次,都有兩個分數,一個給排名靠後的,一個給排名靠前的,後者是前者的一半;一個排名賽的積分從高到低是(以世錦賽為例):10000,8000,6400,5000,3800,2800/1400,2300/1150,1800/900,1300/650,800/400;其它比賽積分都是根據世錦賽積分的一定比例折算的。上海大師賽、大獎賽、中國公開賽是70%,英國錦標賽是80%,威爾士公開賽是50%。僅剩的6站排名賽,除了威爾士公開賽和世錦賽的積分沒有變化外,其餘4站的積分全部更新,尤其是上海大師賽和中國公開賽的積分變化猶大,冠軍積分由5000分上漲到7000分。另外大獎賽和英錦賽的積分也有小幅上漲,大獎賽由原來的6250分漲到7000分,英錦賽由7500分漲到8000分。積分系統的變化可以想見世界臺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除此外,不是很清楚世界臺聯為什麼要大幅提高排名賽積分。有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平衡與08-09賽季的積分比較,因為最後的官方排名是總合兩個賽季的積分,而上個賽季是8個排名賽,冠軍總積分比賽季多了1萬個積分2010-至今規則2010年10月,斯諾克球壇發生了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由亨德利、“75三傑”4人對世界第一長達21年的壟斷被羅伯遜打破,而賽季初希金斯積分領先羅伯遜超過9400分!羅伯遜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壯舉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的排名系統和其推出的時機。按照積分新政,球員的官方排名由2個賽季的積分總和改為按節點計算的2年時間參賽所得積分總和,一個賽季含3個節點。這樣,球員在一個賽季將獲得4次排名更新。新的系統會在賽季中設立三個分界點更新球員排名。這將是一個兩年的滾動名單,所以在08/09賽季相應的比賽積分將會在每個階段被去除。這意味著在官方排名前16位的選手並不確定能參加一月份的大師賽或者4月份的克魯斯堡世錦賽,他們需要在賽季中一直表現很好以保持他們的排名。而舊的排名系統只是在“世界斯諾克錦標賽”後更新一次。
排名規則:每個賽季有若干排名賽,即根據比賽成績得到排名積分;每個賽季結束後,根據賽季的排名積分的總和,由高到低排序;當排名積分總和相同時,根據賽季的排名積分,由高到低排序;如果還相同,根據賽季最後一項排名賽(一直是世界錦標賽)排名積分由高到低排列,還相同的話,以此類推到賽季第一項排名賽;如果還相同,根據賽季最後一項排名賽的失利輪次的勝局數由高到低排列,還相同的話,以此類推到賽季第一項排名賽;如果還相同,根據賽季最後一項排名賽的失利輪次的得分總和由高到低排列,還相同的話,以此類推到賽季第一項排名賽。一般情況下,根據3、4即可確定排名,極少情況用到5、6。積分規則:1976-82規則諾克檯球首次引入排名制是在1976年的斯諾克世界錦標賽後。當時主要是為了確定下一屆世錦賽的種子選手。起初的排名系統還是相當簡單的,僅考慮過去三年裡選手的世錦賽成績。冠軍和亞軍分別獲得5分和4分的積分。三四名為3分,4-8名2分,8-16名1分。當時的三屆世錦賽冠軍得主雷·里爾頓(Ray Reardon)因此以15分的積分成為斯諾克檯球引入排名制以來首位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1982-04規則上面的記分規則在1982/83賽季進行了改革。由於不斷有新的賽事出現世界職業檯球協會開始考慮把這些賽的成績納入排名系統。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裡,先後有 Jameson International (snooker) 、職業選手錦標賽(即後來的LG杯,斯諾克Totesport大獎賽 )、 斯諾克拉達經典賽 、 斯諾克英國錦標賽和斯諾克英國公開賽 等成為排名賽事。 後來,計分規則幾乎每年都在發展變化中,不斷有新的贈事加入和退出排名系統,而各項賽事的積分也在不斷調整中。2004-10規則2004/05年賽季,具有世界排名積分的賽事共有8類,分別是:斯諾克LG杯、 斯諾克英國公開賽 、斯諾克英國錦標賽 、斯諾克威爾士公開賽、 斯諾克歐洲公開賽 、 斯諾克愛爾蘭大師賽 、 斯諾克選手錦標賽 以及斯諾克世界錦標賽 。 除世界錦標賽和英國錦標賽外,獲得這些賽事的冠軍和亞軍將分別獲得4000和3000的世界排名積分。三四名為2050分,頯入8強為1750分,以此類推。首輪出局200分。而世界錦標賽和英國錦標賽積分分別為上面的2倍和1.5倍。2005/ 6年度賽季,具有世界排名積分的賽事有8項,分別是: :en:Grand Prix (snooker) (前身為 :en:LG Cup )、 :en:British Open (snooker) 、 :en:UK Championship (snooker) 、 :en:Welsh Open (snooker) 、 :en:Malta Cup (snooker) (取代 :en:European Open (snooker) )、 :en:Irish Masters (snooker) 、 斯諾克中國公開賽 以及世界錦標賽。積分規則是這樣的:1.2009-2010賽季有6站排名賽;從時間順序上,分別是上海大師賽、大獎賽、英國錦標賽、威爾士公開賽、中國公開賽、世界錦標賽;排名積分分別是冠軍積分、亞軍積分、半決賽失利積分、四分之一決賽失利積分、八分之一決賽失利積分,以下的每輪都是32人參加,16人失利積分,共五輪;凡是32人參加的輪次,都有兩個分數,一個給排名靠後的,一個給排名靠前的,後者是前者的一半;一個排名賽的積分從高到低是(以世錦賽為例):10000,8000,6400,5000,3800,2800/1400,2300/1150,1800/900,1300/650,800/400;其它比賽積分都是根據世錦賽積分的一定比例折算的。上海大師賽、大獎賽、中國公開賽是70%,英國錦標賽是80%,威爾士公開賽是50%。僅剩的6站排名賽,除了威爾士公開賽和世錦賽的積分沒有變化外,其餘4站的積分全部更新,尤其是上海大師賽和中國公開賽的積分變化猶大,冠軍積分由5000分上漲到7000分。另外大獎賽和英錦賽的積分也有小幅上漲,大獎賽由原來的6250分漲到7000分,英錦賽由7500分漲到8000分。積分系統的變化可以想見世界臺聯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除此外,不是很清楚世界臺聯為什麼要大幅提高排名賽積分。有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平衡與08-09賽季的積分比較,因為最後的官方排名是總合兩個賽季的積分,而上個賽季是8個排名賽,冠軍總積分比賽季多了1萬個積分2010-至今規則2010年10月,斯諾克球壇發生了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由亨德利、“75三傑”4人對世界第一長達21年的壟斷被羅伯遜打破,而賽季初希金斯積分領先羅伯遜超過9400分!羅伯遜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壯舉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新的排名系統和其推出的時機。按照積分新政,球員的官方排名由2個賽季的積分總和改為按節點計算的2年時間參賽所得積分總和,一個賽季含3個節點。這樣,球員在一個賽季將獲得4次排名更新。新的系統會在賽季中設立三個分界點更新球員排名。這將是一個兩年的滾動名單,所以在08/09賽季相應的比賽積分將會在每個階段被去除。這意味著在官方排名前16位的選手並不確定能參加一月份的大師賽或者4月份的克魯斯堡世錦賽,他們需要在賽季中一直表現很好以保持他們的排名。而舊的排名系統只是在“世界斯諾克錦標賽”後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