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哥雜談

    判斷一個歷史人物,主要不是看他道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說人品好不好,是否勤儉節約,關鍵在於他的所作所為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或者說對於歷史向前發展有沒有積極的作用。

    清末的道光皇帝十分儉樸,龍袍穿破了,一定要內務府太監拿去織補,內裡的衣物更是打滿了補丁。然而,節儉的道光皇帝怎麼也掩飾不了他的昏庸無能,清朝從嘉慶開始走下坡,到他手上就更加沒落,一場鴉片戰爭的失敗,開啟了清末中國屈辱的歷史。

    實際上,道光並不知道,他讓內務府太監為他的破衣服打補丁,甚至比重新做一件衣服都要貴,太監們藉著給皇帝補衣服,用各種手段中飽私囊。但從小深宮長大的道光,哪裡懂得這些道理。指望這樣一個糊塗的皇帝,雖然人品不差,但治國也是這麼糊塗,清朝怎麼不會落後。

    帝王的例子很多,比如說殺兄弒帝,逼父退位,佔有弟媳婦的唐太宗李世民,論人品實在說不上有一點高尚。但李世民在歷史上卻被評為傑出的政治家,是他一手打造了“貞觀之治”,為後續的盛世開創了良好的基礎。

    再說一說明朝的張居正,他推行的改革成效很大,緩解了明朝中期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在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評價。張居正此人,萬曆初期大權在握時,以“君父”自居,對年少的萬曆皇帝管教甚嚴。然而,張居正對自身的約束卻不那麼上心,生活上窮奢極欲,住著高宅大院,家裡妻妾成群,工作上貪腐受賄嚴重。張居正有一年回家奔喪,所用的轎子由32個轎伕來抬,裡面居然是個有房有廳和廁所的套間,還有隨侍的丫鬟。

    所以,評判一個歷史人物主要看主次矛盾,很多對歷史貢獻很大的人,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毛病,但總體還是好的。有一些人品德不錯,但對歷史並沒有貢獻,甚至起反作用。

    當然,歷史上確實有很多人品差的人,往往評價也是負面的,比如說宋朝的幾個奸臣如蔡京、高俅、秦檜等人,明朝的嚴嵩和嚴世藩父子,不但人品極差,對國家和民族而言,其作用也是負面的,甚至是國家和民族罪人。

  • 2 # 欲雲談史論今

    《資治通鑑》卷一中評價智伯之亡時,有這麼一段話:“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大意是說,智伯之所以最終滅亡,是因為才能過於突出,掩蓋了他在道德上的缺失;才能與道德是人的兩個不同方面特質,世俗人卻不加分辨地都稱之為“賢”,這正是常人容易看錯人之處。司馬光所謂的“德”,其實就是指人的“人品”。他認為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稱之為“賢”。

    歷史人物的人品重不重要?

    至少司馬光認為是想當年重要的。然而落實到具體人、具體事時卻又往往很難去判斷取捨。

    人品重於才能,最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齊桓公。

    在管仲即將去世之時,齊桓公前往探望,問他:“仲父您的病情惡化了,還有什麼囑託想對寡人說的嗎?”管仲回答:“即便您不問,我也有話稟告。不過,恐怕您做不到。”

    齊桓公覺得有些驚訝:“仲父讓我東就東,讓我西就西,仲父說的話,我怎能不聽?”

    見齊桓公如此慎重,管仲才正容回答:“我希望您把易牙、豎刁、堂巫和公子開方辭退掉!易牙是您的廚師,您說唯有嬰兒肉沒嘗過,易牙就蒸了他兒子獻給您。人之常情,沒有不喜歡自己兒女的,易牙對自己兒子尚不能愛護,又怎麼能愛護您?您喜歡女色且嫉妒,豎刁自宮為您管理內宮。人之常情,沒有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他對自己身體尚且不愛護,又怎能愛您?公子開方侍奉您,十五年不回家探親,齊國與衛國,只是幾天行程而已。人之常情,沒有不愛自己父母的,對自己父母尚且不愛,又怎麼能愛您?我聽說,作假不可能持久,虛偽也不可能長遠。活著不幹好事之人,必將不得善終。”

    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勸諫,在他死後即驅逐了這四個人。

    然而,離開了堂巫,齊桓公立刻身體生了怪病;離開了易牙,齊桓公就飲食不調;離開了豎刁,齊桓公後宮立刻陷入混亂;離開了公子開方,齊國朝堂立刻混亂不堪。

    齊桓公從此感覺萬事不順,不由得大發感慨:“哎!聖人也難免有錯吧?”於是,他被迫又重新啟用了這四人。

    一年後,這四人作亂,將齊桓公困於內宮,不通飲食,活活餓死在床上。十多天後,屍蟲從門縫中爬出來,人們才發現齊桓公死了。

    齊桓公的反面典型,讓後世君主們對於臣下的人品也極為重視。然而……?

    名將吳起,少時家境富裕,但為追求顯貴,花光了萬貫家財,弄得傾家蕩產,也沒得到一官半職,遭到鄉人的譏笑、誹謗。後來,他乾脆拜在孔子高徒曾參門下,發奮圖強,連母親去世都不回家奔喪,為時人詬病。吳起在魯國時,恰逢魯國與齊國大戰,吳起居然殺死了自己的齊國老婆來求得魯穆公重用……。

    吳起人品,無疑是存在嚴重缺失。

    但是,吳起無疑又極為能幹。在魯國率領羸弱的魯軍一舉戰勝齊國;在魏國不但多次打勝戰,還將魏國領土擴張至河西,從強秦口中奪食;到楚國後,更是推動楚國大變法,讓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然而,這麼能幹的吳起,在魏文侯執政期間,卻對他頗為懷疑——其根因,就是魏文侯懷疑吳起的人品。

    不但吳起,魏文侯手下的另一名將樂羊也是如此。

    樂羊是魏國大將,率兵攻打中山國。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將樂羊兒子懸掛在城牆之上給樂羊看,樂羊卻沒有因此而減弱進攻的意志,攻打更為猛烈。於是,中山國將樂羊兒子烹了之後送羹給樂羊,樂羊居然喝乾了一杯!中山國看到了樂羊的決心,不敢再和他對戰,樂羊終於拿下了中山國。

    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在各自的領域都算得上是獨擋一面、極有才幹之人;但因為他們的人品不行,所以重用他們的齊桓公最終不得善終。

    然而,魏文侯手下的吳起與樂羊,也是極為有才幹之人,魏國卻因對他們人品懷疑而有所防範;魏文侯死後,魏國就逐步失去了吸引人才的魔力,逐步走下了下坡路。

    所以,歷史人物到底應該是重人品還是重才幹?

    其實,歷史自己也在給出矛盾的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袋妖怪紅寶石通關之後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