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深夜影薦

    二戰的越獄電影嘛,的確是挺多,但放在現代的今天,各種防護措施都如此高強的現代監獄,還有真實越獄事件發生,你覺得厲害不?

    更何況,女主還是前兩天剛剛落下帷幕的金球獎上拿了限定劇的最佳女主角——帕特麗夏·阿奎特。

    很多人對她可能不太瞭解,也許只是知道她是尼古拉斯·凱奇的前妻。

    但當小影看了她拿獎的這部越獄劇之後,覺得值,真值!

    這部劇就是---------

    《逃離丹尼莫拉》

    該劇改編於真實事件,甚至連兩個當事人的名字都原封未動。

    2015年6月6日,在美國紐約州丹尼莫拉鎮的克林頓監獄,發生了一起轟動全美的越獄事件。

    有兩名已被定罪的殺人犯鑽裂管道,鑽通囚室牆體的銅牆鐵壁,最後順著內部管道,從大街下水道出口爬出。

    並且還在牆上畫了漫畫嘲笑警察。

    你逃跑就逃跑了,居然還敢這麼囂張。

    要知道,這可是2015年啊!現代美國,管理森嚴的現代監獄,不是上世紀。

    而且這是紐約州一所看管重刑犯的監獄,關在這裡的基本都是殺人犯。

    所以各種警力、武器和各種設施管理森嚴,號稱是紐約州安保最為嚴格的一座監獄,這是這座監獄建立150年來,首次越獄成功事件。

    一時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和轟動。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犯人究竟是如何能在警方眼皮子底下逃出去的時候,警方對此都毫無線索可尋。

    後來隨著案情調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原來,兩名犯人對一個51歲的女獄卒進行性賄賂,色誘美男計。

    這位女獄卒和兩名犯人在勞動改造的過程中,發生性關係,之後在被連哄帶騙之下,讓犯人獲取了實施越獄的各種工具。

    女獄卒在被捕後坦誠:

    他們誇我很特別,讓我感受到被愛的滋味。

    是的,有關越獄題材的影視劇有很多,這部也被堪稱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和《越獄》。

    但和這兩部經典之作相比,《逃離丹尼莫拉》重在真實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美劇,只要我們在網路搜尋相關新聞,就能夠大致知曉故事的結局,因此該片更多關注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這裡每一個人都沒有被美化,現實中的戴維·斯維特。

    在2002年,他槍殺了一名縣副警長,被判一級謀殺案,終身監禁,不許假釋。

    另一個,叫理查德·馬特。

    1997年,因綁架、殺害、並肢解了自己的老闆,逃到墨西哥後再次殺人。

    遣返後,被判了25年。

    導演在選角的時候,也是儘可能的接近原型,當然演技也不能放過。

    在小影看來,簡直是完美,堪稱神仙陣容。

    在本片飾演囚犯理查德·馬特的主演本尼西奧·德爾·託羅,在觀眾口中有“眼袋版布拉德·皮特”的外號。

    他早年就憑藉電影《毒品網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柏林國際電影節和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男配角,之後又憑藉電影《切·格瓦拉傳:游擊隊》拿下戛納影帝。

    近年因為在電影《邊境殺手》的亮眼表現而被很多觀眾所熟知。

    劇中的戴維·斯維特則由《Sunny小美女》中的自閉小哥哥飾演,果然,歲月是把殺豬刀啊。

    但不得不承認,演技是線上的。

    其中最令人期待的要屬本片的女主帕特麗夏·阿奎特了,要知道她早年前走的可是性感美女風。

    一個眼神就能將你的魂兒勾走。

    這一次,在本片中,她不再漂亮,粗壯,有力,堅硬,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大媽。

    為了能與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更加貼近,為此她甚至還增重了18公斤。

    當然,這只是外在為角色所做的努力,令小影欽佩的是劇中她一個眼神的變化。

    在劇中,她只是一箇中年婦女,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平庸乏味的婚姻生活,讓她的內心變得空虛麻木。

    走在街上,當一位優雅紳士的男性多看了她一眼,並向她禮貌的脫帽致意。

    就這一簡單的舉動,將她沉睡已久的少女心又瞬間喚醒了,令她露出了花痴般的笑容。

    可是回想現實自己又醜又胖,這個女人臉上浮過一絲笑容,然後立馬就僵住了。

    這一細微的面部表情變化,生動演繹了女主從欣喜到絕望的情緒轉變。

    她渴望被人愛,所以在那個冰冷的監獄中,她徹底放飛自我,無論這代價是什麼,她都心甘情願。

    就像開頭所講的那樣,她感覺自己被人疼愛著。

    可她不明白的是,兩個犯人利用的正是她甘願赴湯蹈火的愛情,和忠誠。

    她所認為的愛情,在另一位當事人眼裡,彷彿就像一個笑話。

    而她自己卻沉醉在其中,徹底淪陷了,甚至出現了幻覺,彷彿有了戀愛的感覺。

    開始收拾自己,減肥,做頭髮,買衣服。

    女人傻,從來都不分年紀。

    你在18歲被男孩騙,30歲被男人騙,甚至到了50歲依然還能被男人騙,沒辦法,女人大多都是感性動物。

    在她們所認為的“愛情”裡,是無法保持理智的。

    但有一點,挺讓人佩服的,就像網友所說的那樣:帕特麗夏·阿奎特完全塑造出了中年肥胖、貌醜女性的那種絕望感....

    甚至可以透過她的表演,漸漸理解原型中的女主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抉擇。

    至於,她到底是如何幫助兩位犯人越獄成功,這個小影就不劇透了。

    你們自己去劇中尋找,但有一點小影想要提醒你們。

    一定要關上門,帶上耳機觀看。

  • 2 # 鑑賞天下

    二戰電影經典的比較多,先整理十部讓各位老大鑒賞鑑賞

    1.《勝利大逃亡》(又名大勝利,美國,1981)

    情節一波三折,圍繞“逃亡”主題,在死亡——逃亡,失望——希望的交織之中展開情節,從秘密策劃到焦慮中的等待和盼望,節奏由平緩逐漸增強。但當機會終於到來,自由唾手可得時,盟軍俘虜突然拒絕按原計劃逃亡,發誓寧願不要自由,也要在球賽中戰勝德軍。一場原本是逃亡機會的足球賽變成了正義與邪惡較量的戰鬥。情節戲劇性的轉折使節奏由緊張變成暢快有力。盟軍俘虜組成的球隊在球場上叱吒風雲,縱橫馳騁,連連得分,大快人心地取得了比賽的勝利。情節又出現戲劇性轉折:狂熱的球迷抑制不住激動,歡呼著從看臺上潮水般地湧進球場,包圍了盟軍俘虜,並趁亂之機將他們擁出了戒備森嚴的體育場,實現了勝利大逃亡。

    2.《戰地軍魂》(又名17號囚房,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二戰後期德國戰俘營中的17號美軍營房。男主角威廉·霍頓是個反面英雄,在戰俘營中經營黑市,經營範圍包括黃賭毒。他自制燒酒,保證質量,就是不會毒瞎顧客;經營地下賽馬,參賽選手是抓來的耗子,全都有花名的;還有望遠鏡,用來偷窺遠處的蘇聯女戰俘營。因為他沒心沒肺到開盤賭逃獄同伴不會成功,被懷疑是營中內鬼,備受凌辱。最後他設計揭穿奸細,冒險護送軍中仇家越獄,臨走前對全部室友說:“如果咱們在美國重逢,不要假扮我的老友。

    3.《大逃亡》(又名第三集中營、龍虎榜、絕處逢生,美國,1963)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3年,戒備極為森嚴、聲稱“絕對不可能逃脫”的納粹德國第三集中營,一批盟軍戰俘在一位美國英雄的領導下實施集體逃亡計劃的故事。然而,逃出集中營的70多名戰俘最終卻只有幾個人幸運地存活下來……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史蒂夫•麥奎因、詹姆斯•迦納、理查德•阿滕伯勒、詹姆斯•科本等主演。

    4.《黑獄梟雄》(又名鼠王,美國,1965)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英國通俗小說作家同名小說改編。戰時新加坡日軍戰俘集中營中貌似自私自利、有“鼠王”之稱的美國反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美華人生存之道的戰俘標本。喬治•西格爾等主演。

    5. 《桂河大橋》(英國、美國,1957) 戰俘題材經典。1941年,泰國北碧府日軍集中營盟軍戰俘被迫為日軍建造桂河大橋的故事。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刻劃極為出色,英、美、日三國軍官的不同風格和個性十分鮮明。影片中英軍官兵用口哨吹出來的《桂河大橋進行曲》令人印象深刻。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美國電影協會(AFI)100部最驚心動魄的美國電影第58位。

    6. 《終止戰火》(又名終結戰爭,英國、美國、泰國,2001)  一群盟國士兵背井離鄉,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努力爭取世界和平的故事。它以另一個視角,描寫了二戰期間同盟國戰俘在日本兵集中營所過的非人的日子。其間穿插了一些黑白老照片,向世人重現了當年的情景。 片子裡不乏一些日本兵對戰俘的殘忍殺戮的鏡頭,讓我感到心如針刺,是的,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他們在集中營的日子其實生不如死。對於“脆弱”的美華人來講,他們無法忍受自己的人權遭到如此踐踏,於是展開了反抗。這部片子讓我看到了作為純粹的“人”的堅定的信仰、無比的堅強和堅固的友誼。 影片的後半部分,“美國佬兒”為了全體戰俘的生命而犧牲自己、“莎士比亞”用自己換取坎貝爾少校的生命,使我感到熱血沸騰。影片在“莎士比亞”被伊藤釘到十字架處到達了高潮部分。他此時已經不單純是一個戰俘,他的靈魂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我想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就當作耶穌! 現在的我們,也許無法理解他們的心理,但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各種文化間融和而非對立,各民族互相理解、寬容相待,才能堅持到戰火真正終止,我想這也許就是片名的含義吧。

    7. 《哈特之戰》(又名哈特戰爭、裁決之戰,美國,2002) 很有爭議的一部電影,但這也正是世界的複雜性:永遠沒有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身處其中,為了榮譽而滿懷勇氣的奮鬥,就能贏得大家的尊敬。

    8. 《海陸空大逃亡》(又名戰俘營、暴動戰俘營,愛爾蘭、英國,1970) 戰俘逃亡題材。戰時蘇格蘭麥肯錫英軍戰俘集中營德軍戰俘的逃亡故事。自作聰明的英軍與德軍戰俘玩貓捉老鼠的遊戲,而結局則是英軍“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9. 《大偷襲》(又名,美國,2005) 亮點之一在於在開始和結尾播放了當時的記錄短片和照片,將當時的背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介紹給大家,讓觀眾更好的理解事件的整個發生背景和經過。看完記錄片,我感覺演員都太胖了,記錄片裡是被餓的瘦骨嶙峋的美軍戰士(那種場景等同於我們看到的非洲難民的照片,胸前只剩凸起的肋骨)。65英里的巴丹死亡之行就讓1萬5千名戰俘客死途中,當然不可能是自然死亡,凡是途中速度跟不上的一律被處決。記錄片中一堆堆疊起的屍體,比任何電影都讓人震撼。

    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體味的電影,至少讓我們更多的瞭解歷史的真相。日軍對亞太地區國家的侵略電影,不是拍的太多了,而是這類電影太少了,尤其是拍攝質量較高的電影太少了,也宣傳的太少了,以至於不斷有人遺忘,以至於我昨天看到“不明白為什麼一遍遍拍南京這種電影”的論述,以至於某些藝人說出抗戰“才8年啊”這種愚蠢的話語。

    卡巴納圖大營救是歷史真實事件,這是美國曆史上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次營救,在跟日軍兵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下,與菲律賓游擊隊合作(他們更熟悉當地的地形和戰俘的情況),將510名關押了3年,正要全部被日本警察處決的美軍戰俘全部成功救出,美軍僅犧牲一名士兵和一名軍醫。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美軍作戰的計劃周密和嚴謹,一切有條不紊,這種風格在現代戰爭(如對伊戰爭)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10. 《逃離索比堡》(英國、南斯拉夫,1987)

    如果說《辛德勒名單》是好萊塢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悲慟展示,《逃離索比堡》則可謂歐洲電影界對黑暗往事的恐怖回憶。最撕心裂肺的鏡頭既不是牧師請求替暈倒的青年受死、也不是俄國軍官與猶太姑娘絕愛的生離死別——閒適的田野、旖旎的Sunny、清澈的長空,塵世以最純潔的軀體陪襯焚屍爐的煙囪裡升起的嫋嫋罪惡,天清氣朗,萬籟俱寂,甚至無情得不曾流過一滴淚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尚香嫁給劉備三年後,為啥要把劉禪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