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鐵鷂子,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灌騎兵部隊。
9
回覆列表
  • 1 # 紅杉359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宋朝的軍隊沒有一支打得過強悍的西夏鐵鷂子。但宋朝絕對打得過西夏!西夏本是貧脊之地,立國根本則要強調軍事力量。宋朝是大國,需要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的綜合發展,協調發展。所以宋朝強在綜合力量!但也不可否認的是:抑武揚文也削弱了軍隊的能力

  • 2 # 可愛的稻草吧

    鐵鷂子是重灌騎兵,皇帝護衛,三千人,精銳中的精銳,不是普通軍隊能夠比擬的。一般宋軍打不過正常,但是肯定有能打過的,都在汴梁貓著呢。

  • 3 # 花樣糙漢

    第一:宋喪失了燕雲所以也沒有了大面積牧馬的地方,這直接導致宋軍戰馬嚴重匱乏,戰馬匱乏導致騎兵的騎術和戰鬥力都很弱。

    第二:西夏民風彪悍,騎術超群,馬匹優良,此消彼長宋朝又輸一籌。

    第三:宋朝內部腐朽,中央奸臣昏君再加上因為宋朝的制度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武人地位低,有幾個像種家那樣文人知兵的?所以從領導上又輸了。

    第四:宋朝軍制落後,軍隊戰鬥力極低,想想看連都城都讓人打下來了,那軍隊有啥戰力?

    當時抵禦西夏的主力府州的折家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畢竟人家府兵制不是中央那麼腐朽,然並卵,整體還是打不過人家鐵騎。對付鐵馬要不就鐵馬對沖,宋朝沒那條件。要不就輕騎放風箏跑死,宋朝也沒有條件。再不然就重步列陣上挑下砍,但是就大宋那士兵和將領?指揮起來直接毛爪,所以打不過西夏的鐵鷂子。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鐵鷂子,是西夏李元昊建立的重灌騎兵。人馬皆披重甲,都是良馬壯士,能賓士如飛,時人稱為鐵鷂子。

    鐵鷂子共有三千人,分十隊,每隊300人。 宋人田況《儒林公議》曾記載鐵鷂子的十個隊長:“一妹勒、二浪訛遇移、三細賞者埋、四理奴、五雜熟屈則鳩、六隈才浪羅、七細母屈勿、八李訛移巖名,九細母嵬名、十沒羅埋佈。”

    李元昊親自選拔党項貴族的精英組成鐵鷂子,軍職世襲。鐵鷂子的後代從小進行披甲軍事訓練,數代人能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但李元昊的鐵鷂子戰術卻比較單調。

    鐵鷂子主要用於前軍衝擊,這種戰術對付比較渣的軍隊是比較有效的,鐵軍一衝,敵人就潰敗了。

    但是如果敵人能扛住鐵鷂子的第一波衝擊,李元昊就抓瞎了。

    李元昊對北宋的三次大戰: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均取得了勝利。但李元昊有幾次還是打得比較艱難,也吃過北宋的小敗仗。

    北宋軍隊當時存在的問題:1,將從中御

    北宋為了防止將軍篡權奪位,把前線指揮權分得很細,沒有一個真正可以統帥三軍的前敵總指揮。皇帝直接發詔書給前方將領。

    2,重文輕武

    北宋在前線的指揮大都是文官,用文官來指揮軍官。各路文官相互掣肘的現象時有發生。

    3,北宋缺乏足夠的騎兵

    邊境地區兵力雖多,但騎兵較少,機動性差,不得不分兵據守。北宋在西夏的總兵力佔優,但在每一次區域性戰役中,總是西夏軍隊兵力佔優。

    燕雲十六州、西夏的土地,都是良馬產地。北宋缺了這些地方,造成騎兵的緊缺。

    北宋軍隊的優點:1,弓弩發達

    北宋的弓弩要優越於西夏和遼國,對其騎兵造成了巨大損失。

    2,北宋步人甲

    沒有重騎兵,北宋只能依靠重步兵來對抗西夏鐵鷂子。

    紹興四年(公元1134 年)的規定步人甲由1825 枚甲葉組成總重量達29.8 公斤。

    長槍手的鎧甲重量定為32 到35 公斤,

    弓箭手規定為28到33公斤,

    弩射手定為22到27公斤。

    好水川之戰中,李元昊用十萬大軍圍攻北宋2萬人,仍然不能將北宋軍隊全殲。北宋主力被滅後,副將朱觀率領1000 餘人,退入一個圍牆內,用弓弩抵抗西夏軍隊,一直堅持到夜裡,西夏軍隊退去,朱觀等人才逃出包圍圈。

  • 5 # 火器工坊

    鐵鷂子,乃是西夏最精銳的部隊。按屬性來講鐵鷂子屬於具裝騎兵,它除了作為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外,還作為衝鋒陷陣的“前軍”。 這支騎兵裝備精良,乘善馬、用重槍或是鐵骨朵、重鐵札甲(人馬具裝)、刺斫不入,士兵和馬匹用鉤索絞聯,使得即使士兵戰死,也會騎在馬上不墜落下來。

    宋夏戰爭期間,西夏憑藉著鐵鷂子,在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永樂城之戰中,均大破宋軍,斬殺甚眾,保住了西夏對宋軍的區域優勢。時《宋史·夏國傳》記載:“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衝冒奔突之兵”。

    相比於西夏,仁宗神宗時期的大宋,因為同時失去了西北馬場和東北馬場,導致騎兵極度匱乏,因此在野戰時很容易陷入被動,被高機動的西夏軍牽著鼻子走。

    更要命的是,宋軍不但騎兵不行,步兵也不行。長期的和平使得宋軍的武器製造多有殘次品夾雜,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北宋的軍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福利行業,其基本組成人員,不是難民就是無賴。或許這種手段可以緩解社會矛盾,卻不能在外敵前保護國家的安危。兵源素質差,至少還能鍛鍊,而宋軍的訓練專案基本就一個----站崗。也就是說諾大的宋王朝的百萬禁軍,其實就是百萬保安,商場看門大爺的那種。

    兵不行,還可以拼指揮。而北宋的皇帝從太宗開始,就喜歡玩遠端操控。將軍帶兵出征不假,但你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打仗,即使遇到情況有變,也要用皇帝準備的預備方案來應對。遠端操控不是沒有例子,但至少人家是近代有電話,你古代寫個信敵軍還能等你對策來了在開戰?荒唐,實在是荒唐!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說狄青。狄青和西夏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英雄的光芒,是體制限制不住的,但是英雄,也是屈指可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二戰東線戰場少有空戰?蘇德雙方主力戰機各是哪種型號?其主要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