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不落的東方紅
-
2 # 運營官達令
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僕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初期,德國集結了4900架戰機參與對蘇的首期戰爭,由於蘇聯方面準備不夠充足,德軍在進攻蘇聯首日就一路狂奔600公里,而大部分的蘇軍戰機還未起飛就被德軍摧毀了,高達800架的戰機還未起飛就被德軍炸燬了。以斯大林格勒戰役為轉折點,由於之前的戰役損失了大量有生兵力和大量地面武器裝備,德軍加大了對蘇聯的空中作戰,以此來緩解兵力緊缺的狀況,這就是庫班空戰。
德蘇戰爭初期,德軍進攻蘇聯的主力機型為ju-87,ju-88型戰鬥機,轟炸機編隊是由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亨克爾111型轟炸機,以及HS129攻擊機,而蘇軍方面,由於戰爭初期損失了高達2000架戰機,老舊過時的La_3型戰機在於德軍的空戰中劣勢盡顯,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加快新型戰機的研製,LA5戰機的研製也變得異常迅速,1942年3月首飛,5月份試飛結束,7月份投入量產,截止到1942年底,改型戰機一共生產了1182架,La5以及後來的改進型La5f戰機,在大戰結束前一共生產了21975架,成為對德作戰的主力戰機。由於作戰理念的不同,蘇軍在二戰時期,幾乎停止了對新型轟炸機的研製工作,Pe8,Yer-2,IL-4型轟炸機也因為在戰爭中的糟糕表現,造遭到了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抵制。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對德作戰投下了69.9萬噸炸藥,英美大約1425噸,從資料上我們也能看到,轟炸機不是蘇聯的寵幸兒。
-
3 # 戰略論
東線戰場的空戰同樣規模宏大,只不過由於東線的戰線實在太長了,達數千公里,所以即便擁有幾千架飛機的空軍分散到東線上也顯得過於稀少了,所以蘇德雙方都將空軍用於主要的作戰方向上,重點放在對裝甲部隊的支援和掩護上,所以東線空軍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證地面作戰行動的成功,處於從屬的位置,是兩支戰術型空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西線戰場,由於西線戰場的區域較小,加之盟軍空軍力量的異常強大,所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地面作戰,西線空軍的作戰更加具有獨立性,企圖透過制空權來擊敗德國,盟國空軍是一支戰略空軍。
從東線戰場上蘇德兩國空軍的巨大損失就可以看出東線的空戰是多麼慘烈,一點都不弱於西線戰場。蘇軍在整個戰爭中各型飛機的損失高達10.6萬架,其中戰鬥損失4.6萬架。德國在二戰中的飛機損失在10.9萬架左右,其中超過3萬架是在東線損失的,隨著1944年盟軍對德國本土空襲的強度加大,德國空軍才將大部分飛機部署到本土,執行國土防空任務,此前德國空軍的主力一直都部署在東線戰場。
1941年東線佔德國空軍全戰區飛機總損失的82%,直到1944年才下降為22%,德國空軍死亡人數為15.8萬人,其中東線佔5.3萬人;負傷21.6萬人,其中在東線負傷11.6萬人;失蹤15.6萬人,其中東線佔4.9萬人。綜合來看,德國空軍人員損失的40%是在東線,可見東線的空戰對整個二戰空戰的意義有多大。
回覆列表
東線和西線的空戰模式差別很大,這也是決定了為什麼西線德軍很少有王牌出現的根本原因。東線因為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的空軍,其作用都是負責由對地攻擊機或俯衝轟炸機為地面部隊提供近接空中支援,因此主要的活動區域集中在戰場一線的中低空域。這就使得雙方的交鋒集中,獵殺者往往不需要進行太多的搜尋就可以輕易找到獵殺的目標。加上早期蘇聯空軍的飛機效能落後,這就更加使得東線的德軍飛行員更容易取得戰果。
與之相反,西線的空戰模式主要是作為進攻方的英美空軍戰略轟炸部隊與負責攔截的德國空軍截擊機之間的較量。英美由於在發動機增壓技術上有優勢,因此無論是轟炸機部隊還是負責護航的戰鬥機部隊,普遍都選擇從高空以高速突入的方式進攻。而且因為戰略轟炸的目標多為德國的軍事或工業設施,又或者是二線的轉車場、交通要道,目標相對東線更加分散,這就大大增加了“發現·獵殺”的難度。何況高空高速的特性決定了空戰的形式往往以預先佔據有利高度,在發現目標後利用俯衝加速突入,並完成擊殺後迅速脫離的模式,一旦完成這樣一次的攻擊,獵殺者就需要重新花費時間爬升,與此同時,殘餘的目標可能已經及時逃走了,所以西線的德軍往往一次出擊能取得1個戰果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何況,在44年開始,隨著美軍P47、P51等遠端戰鬥機的服役,盟軍的空軍進攻部隊獲得全程護航(之前只能進行半程護航、甚至只能確保海峽上空的護航)。而杜立特上任後,更是調整空軍戰術,將原本負責護航的戰鬥機從編隊中解放出來,允許甚至鼓勵英美的戰鬥機進行更加自由、且具備毀滅性的遊獵行動。P46、P51的超長滯空時間,甚至容許飛行員駕駛飛機埋伏在德軍機場附近,專門獵殺剛剛起飛、或即將降落的德軍戰鬥機。而這一戰術的實施還帶來一個非常深遠的影響,由於安全領空的丟失,德軍飛行員的培養工作幾乎陷入徹底的停滯狀態,缺少經驗的新手飛行員甚至還來不及完成基本的飛行訓練,就已經被入侵的敵機擊落。而德軍的王牌們也難以完成新型戰機的換乘訓練,並在不斷的消耗戰中損失夷盡。英倫空戰中,皇家空軍之所以能免於崩潰,並且扭轉翻盤,靠的就是源源不斷地獲得英倫三島北部訓練基地的兵員補充。而德軍正是缺少這樣的能力,因此毀滅也就在所難免了!
最後,我需要反駁某人的觀點,英美早期認為戰略轟炸部隊不需要護航的觀點固然是不正確,但在戰爭的初期其實並不顯著。要知道每架中/重型轟炸機上機槍的數量和火力(10挺左右的包括口徑在內的機槍)對於早期德軍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壓倒性的優勢,而緊密的作戰編隊更是使得僅裝備有2挺機槍的德軍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當然,德軍很迅速地開始採用裝備有機炮的戰鬥機,並且在戰術上也進行了改進,使得英美的戰略轟炸行動很快就不得不從白天轉入到夜間,但依舊不能認為戰鬥機獵殺轟炸機就是件輕鬆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