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傳統的農耕國家,集權政府始終堅持重農抑商的策略,因此農業在中國古代是絕對的經濟支柱。中國古代的社會活動是緊緊的圍繞農業活動而展開的,農業生產成果的充足程度是衡量一個朝代興盛和衰亡的關鍵指標之一,而社會的發展也不斷推動了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以生產力的提升為基礎的,在中國古代生產力的提升則是以農具的變革為基礎的。
中國古代的農具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從簡單的石制農具發展到金屬農具,從單一的工具發展成為系統化,體系化的農業裝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隨著考古學和史學的發展,將農業工具的發展依據其自身的歷程分段,探究農具的發展對時代的影響。通常相關的專家和學者將中國農具的發展劃分為7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稱之為前農業生產時期的農具。前農業生產時期時間上講就是舊石器和中石器時代。在這一階段的農具是此後發展出來的所有農具的鼻祖。這一階段農器的特徵是簡單笨重,從材質上講主要是石器和木器和小部分的骨器;從外部的形態講有尖形器,方形器和園形器;從其發揮的功能講主要是刺,切割和盛放物品。此外這一階段也可以將用於捕獵的火和弓箭歸屬為農具。這一階段的農具發揮的生產效益較小,其存在的主要價值是方便人們的生活。
農具的第二個階段是原始農業發展階段。從時間上可以歸為中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是農業工具發展最為緩慢的一個階段。現階段的研究已經表明,中國農業生產開始於中石器時代。
這一時代的農業發展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刀耕階段,這一階段農業的主要生產活動為砍伐樹木,進行燒荒,然後在荒地上播種收穫。這這一階段使用的農具主要是斧,火和原始的鐮刀。第二個階段是耜耕,在這一階段生產工具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且根據用途的不同出現了分類。整地的過程之中採用石斧,石鏟,石犁等工具。收割的過程之中有了石刀,陶刀等,加工農作物的工具有磨盤,石磨棒等。
第三個階段的農具已經發展到青銅器階段。從時間上看,歸屬於商和西周階段。儘管在這一時期青銅類工具已經得到應用,但是應用的範圍非常的有限,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境內製作青銅器的原料不是特別的充足;二是青銅器農具的製作需要一個複雜的過程,該製作技術比較傳播範圍較窄;三是奴隸主把有限的青銅資源應用到製作各種型別的祭祀用品上,忽視了在農業上的投入。儘管青銅農具的應用範圍比較小,但這也是中國古代農具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農具發展的第四個階段就是鐵質農具階段。這一階段是中國農具發展最燦爛輝煌的階段。根據相關史書的記載,最早在春秋時期鐵製農具已經出現,到戰國時期鐵製農具基本上替代了此前使用的各種型別的農具。鐵製農具的發展不僅僅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其還推動了商業活動的蓬勃發展。
鐵製的農具通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之中。秦始皇在兼併六國之後大力興辦冶鐵業,有力的推動了農業的生產方式由集體向個體的轉變。到西漢時期個體農戶在農業生產之中需要的各種型別的農具基本已經得到滿足。隨著農業耕作技術的提升,鐵製農具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在這一個階段基本上黃河流域的旱地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各種型別樣式的農具都已經全部出現。
第五個階段是農具由北向南的發展過程。在三國時代之前,中國適宜種植的土地主要在北方的黃河流域。秦漢期間鐵質農具的快速發展使勞動人民能夠在南方堅硬的土地上進行耕種作業,農業種植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開始向南方轉移。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農具開始根據南北不同的耕種條件出現了分類。北方的旱地耕種工具在發展的過程改進的更具有效率,南方則以北方的農業生產工具為基礎開發出了一整套的符合水田種植需要的農具。此外南方豐富的水利資源促使勞動者開發出了各種專業的農業灌溉設施,這對於農業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第六個階段是中國古代第二次的大變革時期。中國農具發展的第一個變革時期是春秋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這一個階段的變革體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之中的動力來源,農具種類的巨大變革,農業生產之中使用農具種類的增加,農業的發展區域範圍。這一階段從時間上講歸屬於宋元時期。這一時期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改變是動力機和工作機的分離,與此相對應的工具是牛套。在該工具出現之前牛同犁連線為一個整體。
該工具的出現使犁和牛實現了分離,這種分離使人們能夠更加靈活的使用畜力且在耕作的過程之中實現對耕作方向的準確控制。在這時期另一個重要的發明就是掛鉤的發明,該工具搭配牛套使的畜力可以同多種工具實現連線,這極大的拓寬了人們使用畜力的範圍,使過去許多靠人力才能完成的農業生產活動可以藉助畜力的力量去完成。農具的改進極大的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整個社會之中商業和手工業的蓬勃發展。
第七個階段是多元化和小型化的一個過程。農具在宋元時期已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針對農業生產需要的各種農具已經完全定型。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之中能夠使用的動力源有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與這些動力源相配套的工具發展的非常成熟。
隨著個體經濟的不斷髮展,逐步的出現了大型農具,例如代耕架和大型風車,這些工具的出現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小個體戶的逐漸增多,大部分的農具還是趨向小型化的負責。在這一階段還出現了能夠實現深耕的深耕犁和深耕裝置,這對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縱觀明清時代中國農具的發展狀況,實質上已經發展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峰,這些農業工具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一定的價值和作用。
中國是傳統的農耕國家,集權政府始終堅持重農抑商的策略,因此農業在中國古代是絕對的經濟支柱。中國古代的社會活動是緊緊的圍繞農業活動而展開的,農業生產成果的充足程度是衡量一個朝代興盛和衰亡的關鍵指標之一,而社會的發展也不斷推動了農業技術的更新換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以生產力的提升為基礎的,在中國古代生產力的提升則是以農具的變革為基礎的。
中國古代的農具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從簡單的石制農具發展到金屬農具,從單一的工具發展成為系統化,體系化的農業裝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隨著考古學和史學的發展,將農業工具的發展依據其自身的歷程分段,探究農具的發展對時代的影響。通常相關的專家和學者將中國農具的發展劃分為7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稱之為前農業生產時期的農具。前農業生產時期時間上講就是舊石器和中石器時代。在這一階段的農具是此後發展出來的所有農具的鼻祖。這一階段農器的特徵是簡單笨重,從材質上講主要是石器和木器和小部分的骨器;從外部的形態講有尖形器,方形器和園形器;從其發揮的功能講主要是刺,切割和盛放物品。此外這一階段也可以將用於捕獵的火和弓箭歸屬為農具。這一階段的農具發揮的生產效益較小,其存在的主要價值是方便人們的生活。
農具的第二個階段是原始農業發展階段。從時間上可以歸為中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是農業工具發展最為緩慢的一個階段。現階段的研究已經表明,中國農業生產開始於中石器時代。
這一時代的農業發展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刀耕階段,這一階段農業的主要生產活動為砍伐樹木,進行燒荒,然後在荒地上播種收穫。這這一階段使用的農具主要是斧,火和原始的鐮刀。第二個階段是耜耕,在這一階段生產工具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且根據用途的不同出現了分類。整地的過程之中採用石斧,石鏟,石犁等工具。收割的過程之中有了石刀,陶刀等,加工農作物的工具有磨盤,石磨棒等。
第三個階段的農具已經發展到青銅器階段。從時間上看,歸屬於商和西周階段。儘管在這一時期青銅類工具已經得到應用,但是應用的範圍非常的有限,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境內製作青銅器的原料不是特別的充足;二是青銅器農具的製作需要一個複雜的過程,該製作技術比較傳播範圍較窄;三是奴隸主把有限的青銅資源應用到製作各種型別的祭祀用品上,忽視了在農業上的投入。儘管青銅農具的應用範圍比較小,但這也是中國古代農具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農具發展的第四個階段就是鐵質農具階段。這一階段是中國農具發展最燦爛輝煌的階段。根據相關史書的記載,最早在春秋時期鐵製農具已經出現,到戰國時期鐵製農具基本上替代了此前使用的各種型別的農具。鐵製農具的發展不僅僅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影響,其還推動了商業活動的蓬勃發展。
鐵製的農具通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之中。秦始皇在兼併六國之後大力興辦冶鐵業,有力的推動了農業的生產方式由集體向個體的轉變。到西漢時期個體農戶在農業生產之中需要的各種型別的農具基本已經得到滿足。隨著農業耕作技術的提升,鐵製農具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在這一個階段基本上黃河流域的旱地農業生產所需要的各種型別樣式的農具都已經全部出現。
第五個階段是農具由北向南的發展過程。在三國時代之前,中國適宜種植的土地主要在北方的黃河流域。秦漢期間鐵質農具的快速發展使勞動人民能夠在南方堅硬的土地上進行耕種作業,農業種植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開始向南方轉移。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農具開始根據南北不同的耕種條件出現了分類。北方的旱地耕種工具在發展的過程改進的更具有效率,南方則以北方的農業生產工具為基礎開發出了一整套的符合水田種植需要的農具。此外南方豐富的水利資源促使勞動者開發出了各種專業的農業灌溉設施,這對於農業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第六個階段是中國古代第二次的大變革時期。中國農具發展的第一個變革時期是春秋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這一個階段的變革體現在農業生產過程之中的動力來源,農具種類的巨大變革,農業生產之中使用農具種類的增加,農業的發展區域範圍。這一階段從時間上講歸屬於宋元時期。這一時期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改變是動力機和工作機的分離,與此相對應的工具是牛套。在該工具出現之前牛同犁連線為一個整體。
該工具的出現使犁和牛實現了分離,這種分離使人們能夠更加靈活的使用畜力且在耕作的過程之中實現對耕作方向的準確控制。在這時期另一個重要的發明就是掛鉤的發明,該工具搭配牛套使的畜力可以同多種工具實現連線,這極大的拓寬了人們使用畜力的範圍,使過去許多靠人力才能完成的農業生產活動可以藉助畜力的力量去完成。農具的改進極大的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整個社會之中商業和手工業的蓬勃發展。
第七個階段是多元化和小型化的一個過程。農具在宋元時期已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針對農業生產需要的各種農具已經完全定型。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之中能夠使用的動力源有人力,畜力以及水力,與這些動力源相配套的工具發展的非常成熟。
隨著個體經濟的不斷髮展,逐步的出現了大型農具,例如代耕架和大型風車,這些工具的出現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隨著小個體戶的逐漸增多,大部分的農具還是趨向小型化的負責。在這一階段還出現了能夠實現深耕的深耕犁和深耕裝置,這對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縱觀明清時代中國農具的發展狀況,實質上已經發展到了封建時代的巔峰,這些農業工具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一定的價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