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草研究所
-
2 # 大智若魚98
主要靠猜測和想象,比如蟬只在白天叫,所以蟬衣可以治療小兒夜啼,蟬叫聲很大,所以蟬衣可以治療聲音嘶啞,蝙蝠只在夜裡出來,所以視力一定很好,故蝙蝠屎可以治療夜盲,肉蓯蓉長得像陰莖,所以可以壯陽,核桃長得像人腦,所以可以補腦,諸如此類吧,還有一些是靠經驗,比如淫羊藿,看到羊吃了性慾增加,蓑衣淫羊藿可以壯陽,但這一部分佔的比例很小。
-
3 # 三月森林
中草藥的功效,是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
中醫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實踐過程中,哪種草藥能治什麼病,會被大夫記下來,傳給徒弟子孫。時間長了,再相互印證,慢慢的就會積累下來,成為大家共同認可的藥物形狀。
嘗百草,定藥性,純屬傳說,不可信中醫向來神化傳說不絕如縷,神農嘗百草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這種文學傳說僅僅就是傳說,當真不得。
(神農氏嘗百草,定藥性)
中草藥品種眾多,每一味草藥藥性,以及幾種草藥之間的藥性,都相當複雜。僅僅靠嘗一嘗,便能定藥性,基本不可能。即使是經典醫藥典籍的記載,也不足信。
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種缺乏基本可信度的神話傳說,聽聽而已,當不得真。茶能解毒,還能一日解七十二毒,不是胡扯是什麼?
宋·鄭樵《通志》中有“神農嘗百藥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記載。不用說,也是文學家言,不足信亦。
中草藥藥性劃分太過籠統,不適應現代要求中藥藥性劃分太過籠統,缺乏計量標準,對於治病救人有百害而無一利。
中藥藥性基本可以歸為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有毒無毒、配伍、禁忌等。這種劃分,尤其是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太過籠統。
在古代,認知和技術水平低下時期,還可湊合治病救人。在現代科學認知和科學檢驗標準面前,這種藥性劃分,遠遠達不到治病救人的基本要求。
僅僅把藥物分為“寒、熱、溫、涼”,根本不能準確定義藥物屬性。再說,寒熱溫涼的定義和標準是什麼?中醫根本無法定義和劃分。中醫在藥性方面,認知水平非常低下。這樣定性的藥物用來治病,其不可靠性和危害性顯而易見。
結束語:中藥藥性是長期時間積累的結果,與嘗百草、定藥性的美麗傳說不搭界。嘗百草,定藥性,不足信。
中草藥的藥性劃分,太過籠統,且不能計量,已經遠遠達不到現代治療疾病的藥物要求。
回覆列表
中國文化真是太深太妙了,而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精萃,題主說的中草藥,古人稱之為本草。中國最早本草書籍是《神農本草經》。傳說神農氏為了給百姓治病,不惜親身驗證草木的藥性,歷盡艱險,遍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現在很多人認為神農是傳說,我堅信這是真的,神農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祖先。
神農氏,即炎帝,遠古傳說中的太陽神,在民間傳說中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祖先。相傳他是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後,身高八尺七寸, 龍顏大唇。他發明了農具以木製耒,教民稼穡飼養、製陶紡織及使用火,以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被後世尊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嚐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後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他是傳授人們以藥治病的醫學發明人,又被後世尊為醫藥之神,《神農本草經》即是依託他的著作。
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本草經》
請看古籍關於神農神草的記載:
古者民茹草飲水,採樹木之實,食羸蛖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燥溼肥饒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西漢·劉安《淮南子·修務訓》
民有疾病未知藥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熱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義,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或雲神農嘗百藥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又作方書以救時疾。 --宋·鄭樵《通志》
我們來看一下網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1.草的性味歸經,配伍,主治。都是先人用身體和生命鑑定出來的,比任何理論都科學,都是瑰寶啊。來自網友:蛹易
2.我曾隱居深山,取藥定性之法為:感靈其位,慧其意,觀其形,暗合妙理;部位像象,尋其精髓所在,得以利用;扇風微聞,得散發之氣,明化散之變化理念,感受毒善,得以味變利用;撫觸其身散,觀其變化形色,感受親善惡毒溫冷,感靈喜惡和合之利用;以舌微嘗其表裡發散根葉,感受兇惡,得以性味甘苦辛辣醇厚濃淡,得以味用;小嚐上下莖葉根鬚花果,感受氣行變化,得以經行臟腑利用。嚴格的說,就是透過自我身體,冒險由遠及近的嘗試感受,利用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反覆實驗,得到藥理藥性,這是一個風險性技術性極強工作。---來自網友:中醫氣功推拿
3.那時候天地間充滿著濃郁的靈氣,動物植物吸收了天地靈氣之後凝結出濃郁的藥性。很多人追求天人合一,不斷修行,純淨了自身的體質,達到了先天胎息的境界,發現了人體真氣,貫通經絡,循行的軌跡。然後透過品嚐植物的藥性,發現藥物的四氣五味,循經特點,直到總結如何透過藥物的藥性來平衡人體執行的機制。總體來說還是透過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最終形成了神農百草經等藥物理論體系。在傷寒論之前已經有湯液整合,五十二病方等。仲聖也說,博採古今,方得傷寒雜病論。----來自網友:機械人修理工
世間事情,當我們用身心去體會的時候,都有一定的闡發,和體會,你會觸控到生命的真諦。而神農是拿著一顆全然奉獻的,無一絲絲保留的心,和自己的生命,去探索本草的功用。而無數的後人,尋著這股精神,把它們傳承了下來。無數的華人都為此做過無數的貢獻和努力。而幸運的是,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中國文化幾乎斷層的今天,我們可能很難開啟古文化的偉大寶庫,其實寶藏都在我們的古文字裡面,在古籍裡面。把中國字,繁體字,古書學起來。會開啟一個不僅僅是奇妙,更是讓你驚歎的中華文明大世界。
探索本草養生智慧,傳播本草文化,每天一點本草知識,為健康護航。